有不少人詢問“交易賺錢的邏輯是什么?”該問題實質上就是在問“交易為什么能夠賺錢?道理/原因何在?
《道氏理論》說“行情是以趨勢形式發(fā)展的”,趨勢的意思只能大致上模糊理解為“一(大)段的持續(xù)行情”,言下之意就是會產生“或大或小的一段價差”,所以交易就可以賺到錢。如果是這樣的回答,僅僅是表象的回答,或者說答非所問。因為這樣的回答,說明回答者根本沒有弄明白交易賺錢的本源。我們可以進一步問“那么趨勢的產生又是什么原因呢?”
可能學過一點經濟學的人會搶著回答“因為市場的供求關系。”供大于求、求大于供會造成價格在某個時間段的持續(xù)下跌或者上漲。這也可以算作一個勉強的答案,然而還不是元本質答案。
有人或許不明白“元本質”的意思。元本質和元規(guī)律是一樣的一種表述,規(guī)律在一定層面范圍內有許多,但是種種規(guī)律的背后還存在著一種根本規(guī)律,稱之為元規(guī)律。元本質亦是如此。
《道氏理論》說的“趨勢”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屬于一種“行情表現(xiàn)的本質”。供求關系決定價格也是一種“行情在某個范圍內的本質”……。然而這一切的描述都不是價格變化的元本質。那么,行情的元本質究竟是什么?
行情的元本質指的是價格變化的終極本質 --
它,就是人性。
人性是什么?就是動物本能。我們人類在自己身上貼上了“人”的標簽,我們與生俱來的動物本能就被稱之為“人性”了,它和動物本能有什么本質差異嗎?沒有。
人類的一切所謂的理性行為,都是表象,它只能遮掩、抑制人性卻無法摒棄人性。
人性中的人性就是這么幾個標簽:“我”的概念、屬于我的、趨利逐利維利,這幾個概念,或者說是一樣的,或者說是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不能割裂的。
今天的話題看上去有點扯遠了,請讀者耐著性子,因為要把這個問題說明白,非得扯遠一點。
只要看過《動物世界》節(jié)目的人就會很容易理解我們的人性 --
“保護自己、爭奪利益”八個字就是人性最本質的寫照。
這樣的人性,到了市場就會充分暴露。供求關系的背后是什么元本質在推動?就是這八個字。趨利、逐利、維利產生了博弈
-- 博弈,是人性在市場中的投射,也就是所謂的“情緒性的行為/心理性的行為”。
情緒,對于正常的人而言是具有一定慣性的。比如說當一個心理正常的人開心時,這種情緒會有一定時間的延續(xù)。其他的情緒也是如此。
那么進入市場參與博弈后的情緒就是多多追逐利潤并且守住它。買多還是賣空,市場參與者的主觀判斷可能有錯,但是一旦把真金白銀推入,在那個當下怎么奪利和維利,每一個市場參與者的腦子都是清晰的。
多空雙方為了自己的利益不不受侵害并且奪得對手的財富,在交易市場上展開了不見硝煙的你死我活的殘酷廝殺。當雙方在資金力量上處于相對均衡之勢,我們就看到了盤面上盤整的形態(tài)。一旦某一方在資金力量上勝出,盤面上就出現(xiàn)了向上/向下的所謂的突破。
依據(jù)情緒的慣性原理,勝出方一般都會有一段時間上的情緒慣性延續(xù)性,表現(xiàn)在盤面上就是突破后持續(xù)上漲/下跌
-- 這樣的盤面形態(tài),有的人把它稱之為“趨勢”確立。我僅僅把它稱之為“出現(xiàn)可能盈利的價差”。
一旦使用了“趨勢”的概念,該交易者就在不知不覺的潛意識中產生了“一根筋思維模式”,他會跟著向上/向下的趨勢概念走。我們觀察到市場中有許多不尊重市場而死扛的交易者,就是這一類交易者,可能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使用“價差”概念交易的交易者,就沒有了“一根筋思維模式”,他們僅僅是做價差而盈利。如果市場的情緒慣性很強,行情就會出現(xiàn)所謂的大趨勢行情。這樣的行情用不用“趨勢”概念去描述,還有什么意義嗎?
作為交易者,賺到錢就好。一個一個差價做上去,一點一點的盈利擴大。等到這個方向的情緒慣性消耗殆盡且出現(xiàn)反向情緒慣性,掉頭跟隨就可以再次進入盈利的享受之中。
總結一下本文的敘述/思路:
1,交易者參與交易能夠獲利的元本質就是人性 --
人性制造了價格波動,價格波動產生了價差,價差產生了可能盈利的機會,用貼合市場的技術手段就可以抓住這樣的機會獲利。
2,人性進入市場,表現(xiàn)為“情緒慣性”。
3,利用“情緒慣性”嘗試“做差價盈利”。
4,依據(jù)“情緒慣性”的延續(xù)性,能長則長,不能則短,用我的詞語叫“做短捕長”。
5,連續(xù)性交易,非多即空,非空即多,像狗皮膏藥一樣緊緊粘著市場
-- 如此,所謂的大行情逃不出你的如來佛手掌,中間出現(xiàn)的孫悟空的跳動小行情也在你的掌控之中。
交易,總會產生一些虧損的。沒有虧損,哪來獲利?盈虧同源,大賺小賠,總賬盈利、簡單重復、持之以恒、必成大器。
理解一篇文章,可省去漫長的摸索彎路 --
包括時間、精力、金錢。甚至說挽救一個人、挽救一個家庭都不為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