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前夕,母親打了幾次電話給我,沒有問我回不回家,而是問我的手近來怎么樣?我在電話里想跟母親說點什么,但最后什么話都沒說。跟家人說,母親打了幾個電話給我。家人問:國慶去哪里?我沒看她,嘆了一口氣說:鄉(xiāng)下。家人臉有慍色,她停了一下,看著我一會幽幽地說:又回鄉(xiāng)下?鄉(xiāng)下有什么好?是不是腳毛丟鄉(xiāng)下了?有空就往鄉(xiāng)下跑。我丟開手里的書,想說點什么,看了她一眼,將話咽回去。家人見我不吭聲,就繼續(xù)低聲咕嚕著:鄉(xiāng)下有什么好?頓時我火冒三丈:鄉(xiāng)下哪里對不起你了?哪里得罪你了?你這么討厭鄉(xiāng)下?在斗門工作有十個年頭了,斗門的水上話一句都不會說。平時跟別人交流,大多時候開始是用普通話,說了一陣,我發(fā)現(xiàn)客人老是聽不懂我的普通話,就問他:你會說白話嗎?客人說,我就是講白話的。于是又換白話跟客人交流,說了幾句,客人給我的電白白話弄得一頭霧水,他說:這也算白話?你什么話能說得比較標準點。在外面闖蕩二十幾年了,在珠三角,只要自己一張口講白話,客人就問:你老家電白的?斗門一些外來的人,在斗門十幾年了,學會了水上話。斗門人以前說話,喜歡“牛么”,這句話成了斗門人的口頭禪。外來的廣東人,其它話可以不學,但“牛么”必須學,并且學得比斗門人講得好,在什么場合都“牛么”,怕別人知道他們不是土著。有一次,跟幾個斗門朋友吃飯,其中朋友帶著一個女人來,這女人是陽春的。坐下來開口一個“牛么”閉口一個“牛么”,不該說“牛么”的地方偏要加個“牛么”,聽得我脊背發(fā)涼。有人說我是典型的狹隘故鄉(xiāng)主義,整天就會想著回去。什么地方都比不上那巴掌大的電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