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讀梅毅《清~矛盾重重的王朝》,讀到《留取紅顏照汗青》~以吳三桂為首的“藩蕃起事”這一節(jié),感嘆萬千。這幾位哥,出爾反爾,反復無常,降了又叛,叛了又降的“三藩王”,到最后,沒有一個是好下場的。 吳三桂第一次降清,“借兵復仇”借清兵去打李自成,為已經滅亡的明朝復仇,演變?yōu)椤胺跸鄨蟆?,吳三桂降清,帶著清兵一路追殺李自成軍。在山海關大敗李家軍,搶回給李自成挒走的崇禎的太子?!芭d高采烈的北京士民爭先恐后出城,大排皇帝法駕,準備迎接太子入城為君,重復大明之天。” 然而,明朝子民大喜過頭了,塵灰落定,出現在大家面前的,卻是“身騎高頭大馬,腦后拖著大辮子的清兵清將?!?,迎來的是“新主”,但不是朱家王,而是在草原上騎馬的主。此時此刻,吳三桂是清軍入關的最大功臣。吳三桂受命清廷,進軍云、貴,統(tǒng)一西南。 西南平定后,吳三桂封為“平西王”。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吳三桂反清。 康熙下令撤了平南王尚可喜、竫南王耿精忠兩藩王,同年十二月十六日,下詔書削除吳三桂的平西王,并宣布“逆賊吳三桂”,吳三桂死后,其孫吳世璠在岳父郭壯圖的扶持下登基。 康熙二十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吳氏集團昆明老窩被清軍攻破,吳世璠自剎。吳氏集團從自灰飛煙滅,徹底覆亡。 康熙滅絕吳氏集團后,終于可以騰出手來對付剩下的兩藩了。 先動手鏟除的是竫南王耿精忠,“耿精忠在康熙十五年冬投降”,康熙“大仁大義”,“既往不咎”,恢復了他的“竫南王”,耿精忠感涕淚橫,主動請命追隨清軍清剿臺灣鄭氏在福建的余部。 耿精忠做夢也沒想到,他的部將徐鴻弼、劉延慶等人背著他,暗中聯名,向清廷揭發(fā)他歸順后再次想意圖逆反,他的兄弟耿昭忠為了自保,也向朝廷揭發(fā)。 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十九日,清廷對耿精忠定下凌遲處死。 輪到平南王尚之信了,尚之信是尚可喜兒子,繼位了平南王。 清廷派出刑部侍郎宜昌阿,以巡視為名到廣東,將參加平叛廣西回來的尚之信拿下,尚之信的罪名是:不忠不孝,罪大惡極,念其曾授親王頭銜,最后“從寬賜死”。 凌遲處死,是怎么樣的刑罰呢?令人恐懼呢?小時候,母親就經常對我說,不忠不義不孝之人,會遭刀子割肉乃(塊)。讀了很多關于明朝和清朝的書,知道了凌遲處死是怎么樣一回事,就是把犯人綁在柱子上,除了衣服,拿兇利的小刀,一塊一塊地割著犯人身上的肉。 凌遲處死的人,大多是大奸大惡賣國之人。清朝用得最多,全是用在那些明朝降將身上。 吳三桂的孫子取名吳世璠,意思大概是世代相傳璠王,代代富貴昌盛,這就想到秦始皇的“萬世”了,以為可以傳萬世,誰知還沒到二世就完蛋了。 耿精忠,精忠精忠,忠哪一朝?名字是取對了,生得也逢時,國有災難,正是耿精忠報國之時,然而他不是報國,而是賣國。取了個名字耿精忠,不是天大笑話嗎? 尚之信,一個賣國賊子,哪來信義?真可笑。 吳三桂、耿精忠、尚之信,不忠不義,時降時叛,處心積慮搜刮來的龐大家財,最后還是給別人掠搶,并且橫遭滅族的厄運。這仨位哥的下場都不得善終,身敗名裂,留下萬世罵名。 聊到這里,記起讀過《纓絡經·有行無行品》中的“隨其緣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