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時,逢年過節(jié)心里卻沒有半點急。心里思量:沒有回去,有父母和兄弟們在。 年末時,父親說:湊個車費先回來,過了年我和你母親再湊車費給你外出。過年不回家,祖宗不拜,無根無源,人會很孤單。 以前過年,臘月底,父親到明利巷買春聯(lián),小城舊宅和村里老宅大門的對聯(lián),是有區(qū)別的,必須是2.2米,五個字的金字對聯(lián)。除夕清晨,父親貼春聯(lián),母親煮三牲。父親貼好春聯(lián)了,把里里外外打掃干凈,等母親的三牲熟了,在門口拜了“門口公”,再回村里拜祭祖宗。 村里除夕拜祖宗,大家是約定十二點的,父親領(lǐng)著我和母親、五弟、六弟回村里拜祖宗。回村里,要先回老宅,放下東西,坐一會,把三牲擺開,拜老宅的門口公,然后再到祖堂屋。族里人有個別人經(jīng)常遲到,這時大家就會推薦跟他關(guān)系好的人去家里催,現(xiàn)在有電話和微信了,如果沒來,就@他了。 等人到齊了,一般由三叔承頭,每家每戶湊錢買年初一、二的鞭炮和煙花,并訂下除夕交年夜拜天神的時間,從二十多年起,一直都遵照我提出來的零點拜天神。在祖堂拜了祖宗十八代后,去村頭的土地公拜祭,拜了本村的,還要去鄰村的。拜完鄰村土地公,回來的路上大家就相互問:快板還是慢板。大家把三牲端回家,簡單切一碗碎雞肉,裝一碗飯,端到祖堂再拜一次,這次叫拜“幼批”,拜完團年飯開始。團年飯過后,母親還要準備交年夜拜天神的糖水等,初一日清晨開始吃齋,到中午十二點才能開齋。 說起年初一拜天神,有過一段笑話。堂弟阿橋小時說話口齒不清晰,經(jīng)常把“起”說成“死”,有一年的初一凌晨拜神,阿橋父親還沒有起床,阿橋回家叫父親起床:“叔(電城鄉(xiāng)下有些人家稱父親為叔),快死,堂屋里死了滿屋的人,就剩下你還沒有死,快點死,大家等你死?!碧檬瀹攬鰵忏铝恕?/span> 初二日,拜祖宗時間訂的是十點,因為姑娘回娘家,都說拜早點,做好飯菜招待客人。我們家還是老規(guī)矩,拜小城里的舊宅門口,回村里的老宅拜門口,到祖堂拜祖宗,到本村土地公和鄰村土地公,現(xiàn)在鄰村的土地公不去拜了,朝著鄰村土地公的方向燒三根香,算是請它們來了。 初二日,母親幾十年沒有回過娘家,那天幾個姑姑回娘家,母親和父親要忙著做菜招呼姑姑們,等母親忙完了,天色已晚了,想去外婆家也去不了。 姑姑們來,我是最開心,可以收到很多紅包,盡管錢不多,但我相信,我是村里最有錢的人了。 初三日,掃窮日,父親很早起床,放了一串短鞭炮,就當掃窮了。 父親不在了,年關(guān)時,最急的人是我,年貨買要買。到明利巷明利書店去買對聯(lián),父親跟書店老板買,等我去買時,卻是跟他兒子買對聯(lián)了。父親走了九年,母親領(lǐng)著我和五弟六弟,還有我兒子,侄兒們回去拜祖宗。 母親有空去外家了,外婆不在了,還有幾個老舅父,母親說,等舅父都老了,她就沒外家可回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