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遷碑》全稱為《漢故谷城蕩陰令張君表頌》,亦稱《張遷表頌》,漢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碑于山東東平縣。碑文記載了張遷的政績,是張遷故居韋蔭等為表揚他而刻立的。書體結(jié)構嚴整、端正樸茂。此碑用筆以方筆為主,于方直中寓圓巧,筆畫粗細相間,生動自然。結(jié)構組合,端正中見揖讓錯綜,靈活變化,殊多生趣,而又沉著方勁。
學漢隸者,都以此碑為最后范則。然而得其方秀者多,得其凝厚者寡,蓋其含蓄內(nèi)蘊得之不易也。深望智者能得其兼。
何紹基(1799-1873)湖南道州人。字子貞,號爰叟。行書出自顏真卿,融以隸法,變化橫筆,跌宕合度,極其浪漫。隸書用筆灑脫空靈,結(jié)構似潦草而實不茍且。
何氏所臨《張遷碑》,字如屈鐵枯藤,以篆法寫來,是該臨作的第一特色。字的外貌不似原作粗重厚實,卻另有靈動之姿,不失其樸拙之態(tài),是其第二特色。是作結(jié)宇重心偏上,又不同于原作,也可視為又一特色。
何紹基《臨張遷碑》欣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