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胃痛要吃西藥片,不能吃中藥,中藥看起來亂糟糟的,吃下去會把胃傷了。真是這么回事嗎?西藥片是白的,中藥看起來是黑乎乎的。中國有句古話叫不管白貓黑貓,會抓老鼠就是好貓。中醫(yī)治胃痛,那可是一絕。 不是說胃痛能不能喝中藥,應該說胃痛適合喝什么中藥。治胃痛有很多經(jīng)典名方,比如金鈴子散,里邊有元胡跟川楝子,這方子是治療急性胃氣滯脹痛的。這種胃痛偏于實證,右關脈郁,古書說,心痛欲死,速覓元胡。 這方吃進去,放幾個屁,胃腸氣機一轉,很快就好了。當時李時珍治一個王妃的胃痛,這王妃因為吃面,然后生氣痛得不可忍,醫(yī)生用其他健胃消食的藥,都沒效果。李時珍就給她直接用元胡三錢溫酒送服,不一會兒,腸中大氣一轉,大便通調,胃痛就好了。 再比如香砂六君子丸,這是治療脾胃虛,代謝瘀滯的,同時伴有痰多,也可以化開。有個病人每次感冒打吊瓶后,把感冒治好,必然會有兩周時間咳吐清稀樣的痰,并且伴隨胃中涼颼颼隱痛,幾年都是這樣。 他后來找一位老中醫(yī),這中醫(yī)就建議他吃香砂六君子丸,一瓶還沒吃完,就不咳清水樣痰,胃也不涼痛了。后來他把這當成經(jīng)驗,凡是感冒后遺癥,咳清稀樣痰,或者伴隨胃痛的,就用這方法,挺管用的。 其實,從我們中醫(yī)看來,這思路也很簡單,就是培土生金,感冒后期,病根子老不退,是因為肺氣虛,不能一股做氣,逐邪外出,所謂虛則補其母,脾胃之土是肺金之母,肺氣虛源于脾氣虛。所以健其脾胃,病痛乃止。再比如半夏瀉心湯,對于寒熱錯雜的胃痛,效果很好。這方子寒熱并用,善治療胃熱脾寒,上熱下寒。如果熱重一些,黃連量就用大一點,寒重一點,干姜量就大一點,這兩味藥是方中的眼目。 很多善治療脾胃病的專家,都喜歡用這個方子,其中不傳之秘也在這里。再比如附子理中丸,胃寒,口中泛清水,效果很明顯。有個老胃病的人,他喝開水都不覺得燙,而且食物稍微涼一點,吃下去食物就很不舒服,隱隱悶脹作痛。 老師給他開了附子理中丸,其中干姜重用到30克,病人喝后,都不覺得麻辣,反而覺得很舒服。可見并不是看胃痛能不能吃中藥,要看胃痛需要喝啥中藥。對癥用中藥,那效果自然非常好。 |
|
來自: 雷師兄說養(yǎng)生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