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診斷: 1.1.慢性潰瘍病史,多數人有潰瘍的癥狀或病史,且近期有潰瘍活動癥狀。 1.2.突然發(fā)生的持續(xù)性上腹部劇烈疼痛,很快擴散到全腹,并有輕度休克癥狀。 1.3.腹部檢查見全腹肌緊張如“板狀”,全腹壓痛,反跳痛。叩診腹部呈鼓音與移動性濁音,肝濁音界縮小或消失,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1.4.腹部透視可看到膈下有游離氣體,腹腔穿刺抽吸液化驗呈滲出液。 2.診斷檢查: 2.1.X線檢查:采用立體透視或攝片,約有70%患者發(fā)現膈肌與肝臟陰影之間有一透明氣帶,并使肝膈距離變寬,證明腹腔內有游離的氣體,可作為確診的有力佐證。 2.2.腹腔穿刺檢查:診斷可疑或有移動性濁音時則行腹腔穿刺,可抽出混濁液體,內有膿細胞或食物殘渣。腹腔穿刺一次抽出液量多少可作為判斷腹腔滲液量多少的依據。穿刺時病人可取半臥或側臥位,于濁音區(qū)作穿刺。如轉移濁音不明顯,直腸檢查盆腔有脹滿感者,必要時可作直腸陷窩穿刺以確診。 2.3.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計數增加,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 2.4.超聲波檢查:可幫助判斷腹腔滲液量的多少,或有無局限性積液、膿腫形成,有利于做穿刺引流。 2.5.纖維胃鏡檢查:穿孔閉合后即可行胃鏡檢查。早期內鏡檢查的目的在于暴露早期診斷上的失誤和觀察穿孔愈合過程。如確診為胃癌穿孔,可得到早期手術治療。 3.鑒別診斷: 3.1.急性闌尾炎:胃、十二指腸穿孔時,內容物可沿升結腸旁溝流至右下腹,引起右下腹痛和壓痛,可與闌尾炎相混淆。但急性闌尾炎一般癥狀沒有潰瘍穿孔那么嚴重,起病時疼痛可為陣發(fā)性、逐漸加重,不伴有休克癥狀,也沒有氣腹征。 3.2.急性胰腺炎:相似之處為突然發(fā)生的上腹劇烈疼痛,伴有嘔吐,也有早期腹膜刺激征。但急性胰腺炎疼痛偏于左上腹,可向背部放射。早期腹膜刺激征一般不明顯。發(fā)病前常有高脂肪暴餐史,檢查時沒有氣腹征,且血清淀粉酶測定超過500索氏單位。 3.3.膽石癥、急性膽囊炎:腹痛多為右上腹陣發(fā)性劇痛或絞痛,也可呈持續(xù)性疼痛,部分病人疼痛可以向右肩胛下區(qū)放射;壓痛及反跳痛較局限于右上腹,腹肌緊張遠不如潰瘍穿孔者顯著;墨菲征陽性,有時可捫及腫大之膽囊;腹部B超可見膽囊腫大,囊壁增厚,或有結石回聲。 3.4.胃癌穿孔:其癥狀、體征和潰瘍穿孔相似,術前較難鑒別。臨床上,凡老年病人,特別是無潰瘍病史而近期內有胃部不適,或消化不良,體力差等癥狀者,當出現潰瘍穿孔的癥狀和體征時。應考慮到胃癌穿孔的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