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義門裘氏的后裔在云門斗坵生活了漫長的九百五十二年。這期間,斗坵的盛衰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 興盛 裘尚的后裔一直在斗坵繁衍生息。從公元407年至南宋開禧年間(1205—1207年)八百年,傳二十五世。族內人口漸增,有房屋數(shù)千間,依谷而建,全村長五里,寬一里。后來人口多了,居住和勞作的地方散遠,成千人在一處吃飯不方便,改為“同廒異灶”制。同樣的菜肴,分幾處燒煮,各人就近進餐。其余悉循舊章,仍由族長統(tǒng)一管理。 這種興盛狀況一直維持到十二世紀六十年代,維持了八百六十個年頭。 第二階段 波折 宋末咸淳年間(1265—1274年),會稽縣薛姓主簿(縣里負責文書等具體事務的官員),因國庫匱乏,強制把裘氏義門分為十九房,自立門戶,按律繳納賦稅,不再享受免稅特權。斗坵裘氏從此不再是“同居共爨”的大家庭,財產(chǎn)公有制也就分崩離析,義門就此毀于一旦。 第三階段 梅開二度 由于薛簿強行拆散措施,裘氏義門被迫離析。不到十年,裘氏族人深感痛失義門之殊榮,提議恢復義門舊觀。 族長召集族眾商議。合族公決:集中田產(chǎn),統(tǒng)一耕織。族人進餐,仍實行“同廒異灶”制。至于合族財物的收支,原先全部公有化的制度,改為三分之一收入歸公庫,由家族管理支配,三分之二收入歸各戶自理,增加了個人私有成分。 要不是1964年建平水江水庫,斗坵湮沒在水庫底,也不會有“斗坵的裘氏”或者“裘氏的斗坵”。 根據(jù)宗親們對于斗坵慘案的關切,開始介紹斗坵慘案和胡大海其人。 第四階段 滅頂之災
這年二月,朱元璋手下明軍參將胡大海攻下諸暨后,接著進攻紹興。為了鏟除地方勢力,并解除進攻紹興的后顧之憂,胡大海兩次偷襲斗坵,企圖消滅在元、明兩軍之間保持中立的裘氏勢力。 三月初五,胡大海組織第二次大規(guī)模襲擊斗坵裘氏。深夜,胡大海兵分兩路悄悄向斗坵進發(fā),臨近村莊,同時縱火合擊。面臨大規(guī)模的突然襲擊,裘氏族人來不及組織自衛(wèi)反擊,前后不能相顧,且寡不敵眾。裘氏族眾慘遭屠殺,婦女、兒童無一幸免。 在這里生活了九百五十二年的裘氏后裔,上千無辜裘氏族人一夜間被殺戮殆盡,人亡村毀。 第五階段 尾聲 事后,劫后余生的數(shù)位裘氏族人,幾次相邀返回斗坵,意圖重建家園。終究陰影太重,都未能成功。 三百年后,清康熙年間,裘孔武(任粵東東莞縣縣尹),告老還鄉(xiāng),傾全部家財,購得義門故址,重建裘氏宗祠,營造房屋,招集數(shù)十戶散亡裔孫,圖復舊業(yè),但最終仍未能重振。留下一聲感嘆:“義門”實難再造。從此,斗坵裘氏再沒有崛起。 杜鵑啼血 三月,紹興平水古嶺道蜿蜒在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之中,漫山杜鵑花開映山紅。平水江水庫湖光山色秀天池,猶似鑲嵌在群山中的碧玉。誰能想到六百五十年前的一個春暖花開的三月,在這幽靜秀麗的深山有過一場腥風血雨的大屠殺。 元末順帝時,社會動蕩混亂。公元1355-1361年間,方國珍、呂珍、胡大海等連年鏖戰(zhàn)紹興。同時,盜賊蜂起,禍害百姓。當時斗坵裘氏的家長是裘廷舉。他為人義烈慷慨且有武略,與侄子裘近忠共同操練族眾防守村莊。盜賊每到斗坵村搶劫,族眾輒奮勇迎擊,盜賊們都被打得狼狽逃竄,沒有一次得逞。于是裘氏威名大振。鄰近鄉(xiāng)村發(fā)生盜賊搶劫,只要有人持裘氏號燈去救,盜賊望見裘氏號燈即逃遁離去。
中國義門之最 孝義傳家楷模 微信號:yimenqiushi 將你身邊的裘氏故事,裘氏新聞和我們一起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