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一個快樂的境界,就會有一個不快樂的事物相對應(yīng);只要有一個美好的光景,就會有一個不美好的光景來抵消??梢娪袠繁赜锌?,有好必有壞,只有平平凡凡安分守己才是快樂的根本。
為什么付出“安貧”這樣大的代價來“樂道”呢?我們且看下面兩則故事:
孔子見齊景公,齊景公要把廩丘送給孔子作為他的養(yǎng)生之資,孔子推辭沒有接受。他回來對學(xué)生說,君子應(yīng)當(dāng)先立功,后受祿。我今天給齊景公提了很多建議,他都不采納,卻要把廩丘送給我,他太不了解我了。于是就駕著車離開了齊國。(《呂氏春秋·離俗覽·高義》)
孔子問顏回:“回呀,你家里貧窮,住得那樣窄小簡陋,為什么不去做官呢?”顏回回答道:“城外有塊土地,可以供我吃飯喝粥;城內(nèi)有塊土地,可以供我穿衣;家里有一張琴,可以用來自娛,老師您教的大道,足以給我無上樂趣,所以我不愿去當(dāng)官?!保ā肚f子·讓王》)
這兩個故事從兩方面回答了上述問題。一、和所得不相稱,無功受祿,靠不正當(dāng)?shù)氖侄潍@取富貴,這些都是不合理的,不僅不能給人帶來快樂,反而會令人心懷不安;二、精神的快樂是最高的快樂,它值得人們?nèi)淌芪镔|(zhì)生活的貧窮來獲取。
菜根譚的智慧(端正篇—41)生死成敗一任自然
知成之必敗,則求成之心不必太堅;知生之必死,則保生之道不必過勞。
勞:過分地費心思。
做事有成功就必然有失敗,一個人如能洞悉此中道理,凡事就不必太積極于求得成功;生命有生就必然有死,一個人如能明白這種道理,對于自己的養(yǎng)生之道就不必費盡苦心過于強(qiáng)求。
孔子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又說:“沒有認(rèn)識命,就不能算是君子。”又說:“我自己是到了五十歲才知道天命的。”
孔子的一生汲汲忙忙,克己復(fù)禮,游列國,說諸侯,但他的政治抱負(fù)和主張,卻根本無法實現(xiàn)。所以他說:“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钡乐畬U也與?命也,盡了一切努力,而又歸之于命。
只有“知命”才真正是人生智慧,而且是很高境界的人生智慧。國家元首、億萬富翁,以至村民百姓、蕓蕓眾生,無論地位高低,能力大小,總有些無法解決的問題,總有些無法做到的事情,總有夠不著的、達(dá)不到的、無可奈何的,一句話,總有限定,總有失敗,總有不如意。怎么辦?在盡了一切努力之后,平靜安然地接受那必然到來的最后結(jié)果和事后事實,不一味患得患失,耿耿于懷。
一僧問慧玄:“請問有什么解決生與死這個問題的辦法嗎?”慧玄聞后大聲叱喝道:“慧玄這里無生死?!被坌睦蠋煷鬅魢鴰熢胴椭校蟮枚U道。他一只腿有疾,不能結(jié)跏跌坐。臨死之際,他對病腿說:“以前我聽你的,今天你得聽我的?!彪S即折斷病腿,端正禪坐,立刻入化了?;坌谀橙找簧硇心_打扮,與得意徒弟宗弼禪師,一起行腳至風(fēng)水泉處,慧玄即立于大樹之下,懇懇垂訓(xùn),站著死去了,后稱為立化。安徽潛山三祖寺至今存有當(dāng)年三祖僧璨立化的“立化塔”。禪者之生死灑脫無礙。
菜根譚的智慧(端正篇—42)猛獸易伏 人心難制
眼看西晉之荊榛,猶矜白刃;身屬北邙之狐兔,尚惜黃金。語云:“猛獸易伏,人心難降。溪壑易填,人心難滿”。信哉!
荊榛:草木叢生。
矜:矜,自夸。
北邙:洛陽以北有墓地曰北邙,從漢代起即是有名的墓地。有一首《邙山》詩中曰:“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nbsp;
眼看著武功強(qiáng)盛的西晉,變成雜草叢生的荒蕪之地,可是一些高官貴族還在想炫耀武力;親貴皇族,死后多半都葬在北邙山,身體已成為北邙山陵墓間狐鼠的食物,在世時還何必那樣愛惜財富呢?俗諺說:“野獸雖然容易制伏,可是人心卻難以降服;溝壑容易填平,人的欲望卻難以滿足。”這真是一句經(jīng)驗之談呀!
一提到“人心難制”,就只想到他人,殊不知最難制服的是自己。人常說,勇在敢為,勇在無畏。其實,并不是所有敢為與無畏都是真勇,都是可以做為人生依憑的大勇。齊國有一個叫北宮黝的人就敢為。肌膚被刺,可以毫不顫動;眼睛被戮,都不眨一眨;即使受了一點點侮辱,不管對方是國君還是普通人,他都敢于回?fù)?。他把刺殺大國的君主看成是與鞭打卑賤的人一樣容易的事。這種敢為之勇,就稱不上大勇,而只是一種庸人之勇。這種勇,只要豁出去了,情急之中,傻子也能做到。常言說兔子急了能咬人,但兔子終歸是兔子,如果不被逼急,這敢咬人的兔子見了老虎,大約還是要快快縮回它的洞穴里去的。
再如孟施舍的無畏。他說:“我對待不能戰(zhàn)勝的敵人,就跟對足以戰(zhàn)勝的敵人一樣。不管面對哪一種,我都勇往直前。假如先估量敵人的力量才前進(jìn),先顧慮勝敗再交鋒,那么,遇上數(shù)量眾多的敵人就會害怕。所以我不一定能打勝仗,只是無所畏懼罷了。”孟施舍的勇比北宮黝的勇要強(qiáng)些,但也只能被看作一種匹夫之勇。匹夫之勇能保持一股無所謂畏懼的盛氣,但卻常因有了這盛氣變得莽撞而不明事理,勇則勇矣,但卻無補(bǔ)于事,有時還會因之而壞了事情,害了自身。
菜根譚的智慧(端正篇—43)心無風(fēng)濤 性天化育
心地上無風(fēng)濤,隨在皆青山綠樹;性天中有化育,觸處盡魚躍鳶飛。
性天:本性、天性。
化育:本指自然界生成萬物,此指先天善良的德性。據(jù)《禮記·中庸》:“能盡物之性,可以贊天地之化育?!?/p>
魚躍鳶飛:比喻自由自在的樂趣?!对娊?jīng)·大雅》:“鳶飛戾天,魚躍于淵?!?nbsp;
心湖中沒有風(fēng)波浪濤,到處所見都是一片青山綠水的美景;只要本性保存善良的德性,隨時都像魚游水中鳥飛空中,那樣自由自在的快樂。
范仲淹登岳陽樓而吟誦:“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贝藭r此景,他心如止水般平靜嗎?孔子說:“學(xué)習(xí)探求新知識,溫習(xí)進(jìn)修游玩休息,都依照一定的時間進(jìn)行,不是很愉快嗎?遠(yuǎn)方的朋友前來相會,相知相慕,盤桓數(shù)日,不是很快樂嗎?這樣的生活既無名又無利,不為人家所理解,但自己卻無怨無悔,這才是君子呀!”永和九年那一次有王羲之、謝安等參加的“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的聚會,四十多個文人在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的春天,在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的環(huán)抱中,列坐在清流急湍的溪水旁,一觴一詠,飲酒賦詩,大家各呈才藻,競展風(fēng)華,自然景物之美與人的才華之美結(jié)合在一起,互相輝映,成為永遠(yuǎn)令人艷羨不已的壯舉。讀書人、文人所從事的是清苦、寂寞的事業(yè),只有能甘于清苦、寂寞的人,才能享受其中的樂趣,那一種心中有得、精神充實、師友相聚、文采風(fēng)流的快樂,的確是很高境界的快樂呀!
莊子看到魚在水中游,很羨慕地說:“樂哉魚也?!兵B跟魚能逍遙自在,是因為它們除生理上的欲望要求之外,沒有像人類那么多的情欲物欲和煩惱。莊子所說的“體察大道的人”,就是靜如止水,無識無欲,心平氣和的人,所謂“心地平靜,青山綠水”呀!
菜根譚的智慧(端正篇—44)盛衰無常 強(qiáng)弱安在
狐眠敗砌,兔走荒臺,盡是當(dāng)年歌舞之地;露冷黃花,煙迷衰草,悉屬舊時爭戰(zhàn)之場。盛衰何常,強(qiáng)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
砌:臺階。
黃花:菊的異名。李清照:“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nbsp;
狐貍作窩的破屋殘壁,野兔奔跑的廢亭荒臺,都是當(dāng)年美人歌舞的勝地;遍地菊花在寒風(fēng)中顫抖,枯草在煙霧中搖曳,都是以前英雄爭霸的戰(zhàn)場。興衰成敗如此無常,而富貴強(qiáng)弱又在何方呢?每當(dāng)想到這些,就會使人產(chǎn)生無限感傷而心灰意懶。
《紅樓夢》中的“好了歌”正應(yīng)著此段內(nèi)容,再看看《莊子·楊朱》中楊朱的一席話:
楊朱說:“萬物所不同的是生存,所相同的是死亡。生存有賢有愚,有貴有賤,這是不同的;死了就腐臭消滅,這是同樣的。雖然這樣賢愚貴賤不是自愿自為的;腐臭消滅也不是自愿自為的。所以生不是自己所能生,死不是自己所能死;賢不是自己所能賢,愚不是自己所能愚;貴不是自己所能貴,賤不是自己所能賤。但是任何生命都要生都要死;人都有賢都有愚,都可能貴都可能賤。活十年也是死,活一百年也是死。仁人圣人也是死,兇人愚人也是死。生著是堯舜,死了是腐骨;生著是桀紂,死了是腐骨。腐骨是一樣的,誰曉得有什么不同?姑且管著生時,哪有工夫顧及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