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y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y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p> 本文理論依據(jù):《脾胃論》、《中醫(yī)方劑學》、《名方配伍分析與應用》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昨天,我給大家講了,用張仲景理中丸加減來治療口臭的問題。 小文章不大,竟然也引起關注。不少朋友在后臺問我,說自己的口臭,是否可用溫陽化濕的辦法來調(diào)治。 對此,我想說,任何一種方法,都有它的適應癥,都有它所針對的癥型。 今天我要給你講的,是用清胃火的辦法,來應對口臭。這和理中丸的思路,又完全不同了。 現(xiàn)在,我想請你牢記一張方子—— 生地黃、當歸身各6克,牡丹皮6克,黃連9克,升麻6克。所有這些,水煎服。 這個小配伍,就是清胃散。它源于《脾胃論》,是專清胃火的小方子。它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張配伍。 我對它有親身體驗。 那是我初學中醫(yī)藥的時候。有一回,我和幾個同學出去吃飯。吃的是啥呢?燒烤?;貋硪院?,就開始牙疼了,嘴巴里頭像火燒一樣。為了緩解疼痛,我就不住地往嘴巴里頭吸冷氣(當時是冬天)。冷空氣一刺激,這個感覺會好一點。 后來,同專業(yè)的一個學長,見我總是發(fā)出聲音,就問我怎么回事。我說了原委之后,他就提示我,你可能是有胃火。胃火上攻,牙齒作痛,而且還伴隨口臭。 我一聽,立刻自己照鏡子,發(fā)現(xiàn)的確舌紅,苔略黃。脈搏是否滑數(shù),我當時是看不出來了。只不過,我問我?guī)讉€兄弟,我平時是不是口臭(自己是聞不出來的),哥兒幾個訕笑不語??雌饋?,是必臭無疑了。 于是,我按照清胃散的配伍給自己調(diào)治。 沒想到,用藥當天晚上,牙疼就好了很多,口中燥熱感大大減輕。再后來,口中不適完全消失。 從那以后,我明白了——我的嘴巴里頭,經(jīng)常鬧病,比如牙疼、口腔潰瘍、口臭等等,其實都是胃火所致啊。我從那時候開始,反思自己的飲食習慣,并逐漸改善??梢哉f,到今天,我已經(jīng)好久沒發(fā)作齒痛和潰瘍了。 我的這點經(jīng)歷啊,說起來真是獻丑了。但是,我覺得,這樣的經(jīng)歷,一定也發(fā)生在其他人身上,尤其是年輕氣壯的男子。這是值得注意的。 因為什么?年輕人,本身就有陽熱之性,火氣比較大。如果再飲食不節(jié),貪戀酒肉炙烤之物,那吃到胃里頭,難免形成胃熱、胃火。胃屬陽明。陽明經(jīng),入齒。因此當胃火偏亢的時候,就容易齒痛。胃里熱邪熏蒸,濁氣上泛,于是形成口臭。脾主口唇。脾胃有熱,熱邪灼傷黏膜,所以形成口腔潰瘍。 這樣的一組癥候,其實是很多見的。我自己在當時,算是其中之一。 那怎么辦???我前文提到的清胃散,是不錯的應對之道。我自己用過,我也用它幫助過別人。 清胃散怎么記?我的口訣是:“黃麻子厚臉皮,上了火當皇帝”。 黃麻子,指的是升麻和黃連,厚臉皮,指的是牡丹皮。當皇帝,指的是當歸和生地黃。上火,指的是此方的適應癥——胃火偏亢。 這里頭,黃連是君藥,直折胃火,清熱解毒。升麻是臣藥,一方面利用清熱之能止痛去火, 一方面還可以憑借升散之性,來宣發(fā)郁火。黃連和升麻搭配,一清一散,對火熱之邪的治療立竿見影。在這個基礎上,生地和當歸滋陰養(yǎng)血,牡丹皮清血熱。這就是基本意圖。 我個人理解,此法對于胃火上攻于口腔的諸多癥候,都有調(diào)治作用,比如口臭、口氣熱、口干舌燥、牙疼、口腔潰瘍、牙齦出血紅腫等,總之是一派上火之象。標準的舌脈,就是舌紅苔黃,脈象滑數(shù)。 我把這個東西寫出來,供大家伙借鑒、參考吧。它未必適合所有人,但是很有參考意義。非專業(yè)讀者,如果覺得自己適合,那就去看看中醫(yī),要經(jīng)過仔細辨證,看自己是否屬于胃火,是否適合用清胃散這樣的配伍。適合了,藥證合拍,才可以應用。有的人,也口臭,但問題屬于中焦?jié)駸?。有的人,也牙疼,但問題屬于腎陰不足。這就得用別的方法了。所以說,辨證施治很重要。 好了。關于這個事兒,我基本就說這么多。 最后,我再啰嗦一句——我們現(xiàn)代人,吃得特別好,所以一定要對胃火這件事兒提高警惕。你記住,胃火大了,口腔一定不舒服。因為我們的嘴巴,和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連著的。我們有了不適,要趕快反思自己的飲食,自己的作息,積極調(diào)整。你可不要像我那樣,在不明中醫(yī)藥的時候,白白受了那么多罪。 全文完。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