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長龍,27歲,大專文化?,F(xiàn)供職于遵化港陸鋼鐵有限公司,熱愛生活,喜歡文史研究。 話說過年的民俗文化,過年在中國是一個傳統(tǒng)而又莊重的節(jié)日,承載著中國上下五千年,輝煌的歷史文化,也承載著每個村落、每個家庭的傳統(tǒng)文化。過年給每個家庭帶來了團聚,給人們帶來了新的變化,新的起點。 臘月初,孩子們都盼望過年。這時候,老人們就開始告訴孩子們,快過年了不要說臟話,也不要說不吉利的話,說一些積極上進的話。 漸漸的到了臘月初八,臘八節(jié)是冬季里最冷的時節(jié),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死雞鴨,臘九臘十凍死小人兒”。熬臘八粥、熬瓜記,瓜記就是白菜、蘿卜丁、鹵蝦醬、黃豆粒,放面粉調(diào)亂兒,熬制的咸菜。吃完臘八粥,就開始忙乎著軋粘面,蒸粘餑餑,八印鍋里放三層平屜,把餑餑攥好擺放在上面,蒸熟后把餑餑全部擺到院子里的餑餑薄上(餑餑薄:就是用秫秸穿的簾子),待餑餑凍硬后,就撿到大缸里面。老人們回憶說,臘月蒸粘餑餑得蒸幾大缸,留著開春了吃,吃到農(nóng)歷三月份。有些老人把粘餑餑埋在灶坑里燒著吃,有一個特殊的名字叫“燒拱咕兒”。 小寒大寒殺豬過年,九十年代以前,老家有一個詞叫“惠肉”。界比鄰右的殺豬了,提前把肉訂給關系好的鄰居,這就叫惠肉。在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能夠惠到肉是非常不錯的了,惠肉有一點不好,就是惠到的肉不理想,不是你想要哪就給你哪,得趕著來。 北方臘月二十三小年到來了,人們早起開始打掃院子,灶臺邊貼好對聯(lián),對聯(lián)上寫: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民間傳說說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上天的目的是把每個人,一年里所說的話告訴神仙,人們怕灶王爺一五一十的都說了,就把提前買好的糖瓜兒,粘在灶門上,稱為糖瓜祭灶,祭灶完畢小孩兒就去放炮。大人們在灶旁說:上天了好話多說,不好話少說。灶王爺去天宮七天,家里也是從這天開始燒香敬神仙,用彩色紙糊的神仙,放在門旮旯供奉。還要祭先祖,把神主匣子拿出來,將上面的蓋摘下,露出主人子,家里的長輩手拿朱砂點主,點神主匣子里面最高輩分的牌位“主”字,前面燒著香。神主匣子里面是祖宗的名諱,里面有祖宗板子(也叫主人子),上面寫著已故先祖的名字,每人一個牌位。不管是哪頓飯熟了,家里長輩就說:老祖宗、少祖宗們先吃吧,老人們領著孩子們磕頭,讓祖宗保佑,祈求平安。一直供奉到正月十五,就把神主匣子收起來了。過年前夕,晚輩要去已故祖先墳前祭奠。 臘月二十四開始掃房子,把一年里的晦氣打掃出去,不一定是這天掃,別的天掃房也可以,最好是村里有結(jié)婚的那天掃,那天是好日子稱為“豪晌”。掃房的同時將屋里的剪子、錘子、斧子等用具都放在棚子里,臘月至正月初五不能動這些東西,婦女也不可以動針線。掃完房開始貼年畫,二十五六開始磨豆腐。年前家家戶戶要走親訪友,切記家里有老人在當年故去的,必須年前走親戚,如果過完年走親戚對親戚家不好,連續(xù)三年都得年前去。 春節(jié)到來了,大早起把門打開迎接灶王爺、迎財神、喜神、時氣神,一家人高高興興,貼春聯(lián)、放鞭炮,忙乎吃點早飯,就準備豐盛的午飯,吃午飯時幾代人相聚一起,歡歡喜喜談論著高興的事情。下午家庭婦女不能串門(老例兒),要在家里待著。 年新午夜(午夜黑介),院子里鋪好芝麻秸,踩著芝麻秸走,寓意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天一擦黑開始和面、剁餡、包餃子,包餃子有講究,講究餡也不能剩,面也不能剩,剩餡包攬不過來,剩面能夠包攬,包出餃子要雙數(shù),單數(shù)不吉利,有的老人午夜黑介吃素餡餃子。餃子包好不能煮,到八九點鐘開始發(fā)大紙,就是黃包貨紙,拿到村口,地上畫圓圈,點著紙,念叨著天地神仙老祖宗取錢來吧。家里的碾子、磨、碌碡,這類物件邊上也要燒紙燒香,年前年后幾天不許用,俗稱歇年。房子上的香灰窯里,燒三柱香,祭天祭地。家里男孩到了該結(jié)婚的年齡,卻沒有成家的,要把家中的葷油壇子搬搬,寓意婚姻動。 此時此刻,孩子們眼巴巴的看著天上的三星,嘴里念叨著三星啥時候平梁呀。眼看三星平梁了,燒上芝麻秸開始煮餃子,看見餃子有破皮的,要說這餃子煮掙了。吃上餃子往窗外一看,三星正好壓在山梁上。餃子可不要吃光,要剩下一碗,放在鍋里,壓鍋用,這飯叫接(隔)年飯。 零點鞭炮齊鳴,坐在炕上雕著旱煙袋的家族長輩,早已把瓜籽、花生、糖瓜,準備好了,等待晚輩們來拜年。晚輩來了一波,進屋先說老太爺、老太過年好,隨即跪下磕頭,三個頭嗑完平身,老太爺子樂著說:快吃瓜籽、糖塊,往口袋里多裝點,老太爺給你一吊錢,這是壓歲錢。過一會兒,老人們叨咕著,誰們誰們家的孩子還沒來呢,族人太多挨家挨戶拜年。年新午夜基本都不睡覺,守歲。 年初一,開始拜年,在路上看見過往的長輩也要說過年好,互相寒暄。節(jié)日的氣氛非常濃厚,每個人都面帶笑容,一年的開始都希望有個好兆頭。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一家之計在于和。初二,女婿去給丈人家拜年。聽說初三不能拜年,說是不吉利。初五稱為破五兒,要包餃子,也叫捏破兒,有一種叫做“趕五窮”(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的風俗。破五也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除夕以前的狀態(tài)。 過年放鞭炮 過年寫對聯(lián) 過年貼福字 臘月二十三小年 過年香灰窯燒香 土地公 從左到右,王亭貫、許才和馬長龍合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