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昨天,《別人想出名乘早,他卻裝病7年》,說司馬懿。 司馬懿這個人,如果說相似性,他和蜀漢的諸葛亮、東吳的張昭比較相似,尤其是和諸葛亮。 諸葛亮生于181年,比司馬懿小兩歲,207年出山,比司馬懿早一年。 而張昭則年老一些,生于156年,僅比曹操小一歲。他侍候的主公孫權(quán),和司馬懿、諸葛亮的年齡相仿,生于182年。 司馬懿、諸葛亮、張昭這三人,相似性在于所持的價值觀,基本是儒家。 三人行事的風格,都是老成持重,嚴格自律。 三人的區(qū)別在于,司馬懿服務的曹魏,人才濟濟,他需要一步一步,一戰(zhàn)一戰(zhàn),才能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quán)臣。而諸葛亮和張昭,對于劉備和孫權(quán)極其重要,很早就掌握大權(quán)。 盡管接近權(quán)力中樞的時間有早有晚,但司馬懿、諸葛亮、張昭三人身上,都具體最讓人信任的品質(zhì)——奮青,即奮斗的青年。 諸葛亮和張昭,都被托孤,并且托孤時,都被叮囑過如果繼承人不成器,君可“自取之”。諸葛亮是在223年,張昭是在200年。劉備和孫策是何許英雄,知道諸葛亮和張昭擁有“自取”的能力和志向。 司馬懿被托孤,托了兩次。一次是曹丕死時,226年,中軍大將軍曹真、鎮(zhèn)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受領遺詔,共同輔佐嗣主曹叡;一次是239年,大將軍曹爽、太尉司馬懿接受遺詔,輔佐少主曹芳。 司馬懿的被托孤,沒有出現(xiàn)主公叮囑“君可自取”的話,他只是屬于托孤團成員之一。 曹魏政權(quán)已經(jīng)打造得非常鞏固,不存在“君可自取”的局面。在司馬懿前面,還有地位更高、信任更深之人,即便自取,也輪不到他。 被托孤的大臣,最少要具備兩大條件,一是足夠忠誠,二是能力超強。 曹丕和曹睿,都是絕頂聰明之人,司馬懿可不可靠,能看出來。 父子二人,都把他作為托孤大臣,只能說明司馬懿在239年之前,為人做事無懈可擊,不存在隱忍,圖謀曹魏政權(quán)之心。 我們可以擬一個司馬懿從208年到239年的從政簡歷—— 208年-216年,歷任文學掾,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 216年,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太子曹丕。 219年,任軍司馬。 220年,曹丕即王位,任丞相長史。曹丕登皇位后,任尚書,督軍、御史中丞。 221年,升侍中、尚書左仆射。 224年,撫軍大將軍,假節(jié),鎮(zhèn)守許昌。 226年,擊退孫權(quán),擊敗諸葛瑾,升任驃騎將軍。 227年,駐扎宛城,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 228年,平定孟達叛亂,屯兵宛城,準備攻吳。 230年,升任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大司馬曹真一起伐蜀,自荊州攻漢中。 231年,西駐長安,對戰(zhàn)諸葛亮。 233年,平定匈奴叛亂。 234年,屯兵渭南,與諸葛亮相持百日。當年八月,諸葛亮病故五丈原。 235年,升任太尉。 238年,從京師出發(fā),用一年時間,平定公孫淵叛亂,統(tǒng)一遼東。 從208年到239年,這31年間,司馬懿很少享受安逸生活,地位越高,越是奔波。 這31年間,司馬懿這位奮青,表現(xiàn)出聽指揮、耐折騰、打勝仗的優(yōu)良品質(zhì)。 這樣一位國家棟梁,不信任他信任誰,不把少主托付給他托付給誰? 這位大臣,已經(jīng)快60了,他的大兒子司馬師剛剛?cè)氤?,拜為散騎常侍,是皇上親信侍從。大孫子司馬炎剛剛3歲。 司馬炎的太爺爺司馬防已經(jīng)在219年死了,但司馬家忠于朝廷、爭做名臣的家風,正一代一代往下傳。 《三國的秘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