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的將領(lǐng)中,孟達是位特殊人物,先是跟著劉璋,后降了劉備,再降了曹丕,又要降諸葛亮,最后被司馬懿斬殺。 這樣翻燒餅式的降法,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讓人心里很沒底。 但細究他投降的原因,每一次都師出有因。 并且,孟達還真不是一個長相猥瑣,生活茍且的人。他器宇軒昂,相貌堂堂,談吐文雅,口才過人。 建安七子之一的曹丕,對孟達那是一個喜歡,拉著他的手,撫著他的背,開玩笑說:“哥們,你不是劉備派來的刺客吧?” 孟達自然不是刺客。 嚴格來說,孟達是位極有主見的才子。 在劉璋統(tǒng)治益州時,孟達和法正、張松三人非常要好,他們有共同的特點,才華橫溢,不拘小節(jié),同時身非士族,不得重用。 這種有才有識的人,通常不會輕易忠于某種勢力,他們要”繞樹三匝“,看看”何枝可依“。 可依的,則殫精竭慮,不可依,則適彼樂土。 劉璋不重用孟達、法正等人,孟達和法正降了劉備,這個世人理解,這叫棄暗投明,明智之舉。在劉備手下,孟達當(dāng)了宜都郡太守,成為一方大員。 公元219年,劉備進攻漢中,孟達也發(fā)力往北進攻,拿下房陵郡。劉備派劉封與他會合,又拿下上庸郡、西城郡。 這一刻,孟達到達他的人生巔峰。 但是,很快他就坡轉(zhuǎn)直下。 1,公元220年,最了解孟達的法正死了! 2,同事劉封欺負他,仗著是劉備的干兒子,把他的儀仗樂隊搶走了! 3,威震華夏的關(guān)羽敗了。關(guān)羽此前,曾派寥化通知孟達和劉封,派軍隊支援他。關(guān)羽是劉備的生死兄弟,關(guān)羽死了,劉備必然追責(zé)! 思來想去,與其被動,不如主動,孟達決定投降曹魏。 投降之前,他給劉備寫了一封信,畢竟劉備對他有知遇之恩,信是這樣寫的—— 伏惟殿下將建伊、呂之業(yè),追桓、文之功,大事草創(chuàng),假勢吳、楚,是以有為之士深睹歸趣。臣委質(zhì)已來,愆戾山積,臣猶自知,況于君乎!今王朝以興,英俊鱗集,臣內(nèi)無輔佐之器,外無將領(lǐng)之才,列次功臣,誠自愧也。臣聞范蠡識微,浮于五湖;咎犯謝罪,逡巡于河上。夫際會之間,請命乞身。何則?欲潔去就之分也。況臣卑鄙,無元功臣勛,自系于時,竊慕前賢,早思遠恥。昔申生至孝,見疑于親;子胥至忠,見誅于君;蒙恬拓境,而被大刑;樂毅破齊,而遭讒佞。臣每讀其書,未嘗不慷慨流涕,而親當(dāng)其事,益以傷絕。何者?荊州覆敗,大臣失節(jié),百無一還。惟臣尋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復(fù)乞身,自放于外。伏想殿下圣恩感悟,愍臣之心,悼臣之舉。臣誠小人,不能始終,知而為之,敢謂非罪!臣每聞交絕無惡聲,去臣無怨辭,臣過奉教于君子,愿君王勉之也。 信中的”交絕無惡聲,去臣無怨辭“,成為朋友斷交、員工跳槽的最高境界。 這封信,也足以證明孟達確實是位才子。 曹丕也是才子,才子惜才子,也要試才子。 他半是玩笑,半是愛惜之后,很快派孟達跟著夏侯尚、徐昂進攻房陵、上庸和西城。 有孟達作前導(dǎo),蜀漢的上庸太守申耽兄弟又投降曹魏,劉封哪里抵擋得住,逃回成都。 劉備數(shù)罪并罰,命令劉封自盡。 而孟達,以魏國新城郡太守的身份,依然守著上庸。 在魏國,他又交著像法正一樣親密的朋友,一個叫夏侯尚,一個叫桓階。 這兩個人,都深愛曹丕信任。有他倆在曹丕耳邊說好話,孟達很穩(wěn)如泰山。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 公元221年,桓階死了。226年,夏侯尚死了。 公元226年,曹丕也死了?。?! 這就很悲催了,孟達靠山山倒,靠海海干。 而他的新同事——西城太守申儀總告他的狀,說他和蜀漢有來往,有異心。 孟達知道,勢態(tài)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對他很不利,而他又無法扭轉(zhuǎn)。 他的尷尬,有人懂。 這人是諸葛亮,他適時伸出橄欖枝,搭建一塊跳板。 跳槽專業(yè)戶孟達決定,再跳一把——此時劉備已死,關(guān)羽死的責(zé)任已經(jīng)無人追了。 申儀迅速告密:孟達真反了! 這一次跳槽,孟達沒有寫信述懷,他也無人可訴,曹丕、桓階、夏侯尚都已故去。 得到他要降蜀的消息,司馬懿用8天時間,趕了孟達以為要花30天的路。 來不及到新公司報道的孟達,被司馬懿破城斬殺,傳首京師。 他那顆相貌堂堂的頭顱,再也吐不出文雅的詞語。 他的頭顱,被用作警戒——忠,或生;不忠,必死。 《三國的秘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