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起案子的宣判,給全國開了一個方子,如何治理黑心導游,可以照此抓藥。 去年12月,云南一導游,強迫8名游客消費15156元。今年6月10日,云南景洪法院宣判,對被告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000元。 導游當庭道歉,認真悔罪。 他的罪名,《刑法》中的強迫交易罪。 強迫游客花1萬多元=獲刑6個月+罰2000元。 這個黑心導游的簡明坐牢公式,值得各地借鑒。 按照這個先例,再抓幾名用各種手段,強迫游客購物的導游,國內(nèi)旅游市場中最亂的旅游強迫購物和低價團,基本就能治理好了。 感嘆這劑良方好的同時,我們還要問一句:這劑良方,為什么才被發(fā)現(xiàn),為什么會被云南率先發(fā)現(xiàn)? 旅游市場之所以頻頻出現(xiàn)宰客、天價商品,黑心導游之所以敢強迫購物、辱罵游客,低價團甚至零元團之所以能出現(xiàn),根本原因在于狹隘的地方保護主義。 這種保護主義認為:游客游客,都是外地游過來的客,宰一下,欺負一下,沒什么,都是本地人撈著好處,外地人受損失,只要搞得不太過分,都可以容忍。 云南過去的旅游市場,就是典型的地方保護主義。在2014年、2015年、2016年,云南旅游的投訴數(shù)量,奪了全國三連冠。 改變,在2017年發(fā)生。 主管旅游的副省長私服暗訪,親身體驗問題,隨后出臺史上最嚴旅改,出臺22條規(guī)定,其中就有嚴禁變相安排誘導購物、嚴懲欺詐銷售。 在改變的同時,云南把2017年旅游市場的增長目標,定到了2000億。(云南副省長一張臉,去年真的賣了2000億!??!) 云南說到了,也做到了。2017年云南旅游總收入達到6900億,比2016年增長2100多億,增幅達46%。 盡管史上最嚴,盡管效果明顯,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去年8月,一名網(wǎng)名冷雨的大學生,在昆明旅游無故被打。國家旅游局對此發(fā)聲,責令云南查明真相,打擊犯罪,保障游客權(quán)益。 沒有最嚴,只有更嚴。 2018年,云南旅游的目標,又瞄到了8800億以上,又是一個接近2000億的目標,增幅27%。 久久為功,馳而不息。 在長遠計算下,狹隘的地方保護被拋棄。 對違法違規(guī)行為,云南今年的整治原則是,依法依規(guī)、從重從快、頂格處理。 獲刑+罰款,這劑旅游市場的治黑良藥,正是這條原則之下,被找到和煉制。 良藥苦口,良藥治病。 中國有100萬左右的導游,平均10000人中只有7個。但是,游客卻可是我們中的每一個人。 動動小手,把這劑良方分享出去,讓更多游客和導游看到,沒病防病,有病治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