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太極 一切疾病的發(fā)生都可以從經絡不正常中找到原因,同樣,一切疾病的康復也都是可以通過對調整經絡而達到治療的目的。楊氏太極拳39式的運動是屬于經絡鍛煉運動。眾所周知,經絡是人體從皮膚直到肌肉、臟腑的一種復雜的立體結構,楊氏太極拳運動時,相關的肌肉收縮和舒張,張力變化的刺激和因肌肉收縮而引起的熱和代謝產物的化學刺激,使經脈所特有的能量傳導作用發(fā)揮更好的作用,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更加協調,從而達到提高免疫力、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效果。當然,在強調楊氏太極拳39式運動中經絡對全身的調整作用的同時,也并不排除神經體液對機體內環(huán)境穩(wěn)定的調節(jié)作用,但是從總體意義上講,經絡的影響處于主導地位。楊氏太極拳39式是氣功與武術的結合發(fā)展而成的,是既能鍛煉經絡,又能防病治病的醫(yī)療體育。 楊氏太極拳39式作為健身手段時宜采用自然呼吸法,用于治療疾病時宜采用腹式呼吸法。腹式深呼吸有兩種:一種是順式,一種是道式。順式呼吸時放松腹部,任腹部隨呼吸氣息的出入而起伏。腹部起伏規(guī)律表現為:呼氣時腹部凹下,吸氣時腹部凸起。逆式呼吸時收縮腹肌,呼氣時放松腹肌。腹部起伏的規(guī)律表現為:吸氣時腹部凹下,呼氣時腹部凸起。腹式呼吸時由于腹肌大幅度運動從而激發(fā)腎經、胃經、脾經、肝經、任脈的經氣,促使五臟六腑以及四肢百骸氣血暢通無阻,功能的改善,從而達到治病的效果。 楊氏太極拳39式治療疾病時采用的是順式腹式呼吸法,具體方法是:吸氣時用鼻,慢慢地吸,意想所吸入之氣自然地到達丹田。這時腹部肌肉盡量放松,小腹慢慢地鼓起來,稍停片刻,再從口把氣慢慢地呼出去。呼氣時,腹肌盡量收縮,小腹凹進去。呼和吸都要自然,不憋氣,不緊張,以每分鐘呼吸達6-8次,比健康人正常平和呼吸(每分鐘1620次)慢一倍多。用此呼吸法習練套路時,動作也隨之減慢,要比用自然呼吸法慢一倍。這樣不僅增加了肺通氣量、降低了能量消耗、提高了氧氣的吸收量,而且能促進胃液、胰液和膽汁的分泌。這些分泌液中的各種消化酶,如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可分別把淀粉分解為葡萄糖,把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把脂肪乳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而被吸收,供全身需要。另外,還可促進胃、腸的蠕動,增強其消化能力,促進靜脈血回流,消除肝臟瘀血等。 腹式呼吸也是氣功鍛煉的最基本功法,順式腹式呼吸功法比逆式腹式呼吸功法安全和無副作用。楊氏太極拳39式的順式腹式深呼吸運動采自“吐納卡”和“導引術”,因此它的呼吸法和“氣功療法”的呼吸法是同出一源的。但是,二者又有很大區(qū)別:氣功的深呼吸,一呼一吸可以長達一分鐘,太極拳的深呼吸要適應拳勢的要求,不宜那樣慢。楊氏太極拳39式的順式腹式深呼吸運動,更有利于調節(jié)神經,“按摩”內臟,暢通氣血,促進新陳代謝,進一步使動作與呼吸自然協調,做到“形神合一”。楊氏太極拳39式用于療病的順式腹式深呼吸比氣功的深呼吸要快,比長拳類型的深呼吸要慢。因此,如果以健身防病為目的的習練者,通常呼吸可以任其自然,只要求有氣沉丹田的“存想”。如果以治病為目的的習練者,則需要仔細配合順式腹式深呼吸。 在采用順式腹式呼吸習練楊氏太極拳39式運動時,還要正確配合兩條腿的虛實變化的運動。這樣的運動,非常有利于足三陰、足三陽經脈的鍛煉: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主管人的消化吸收和營養(yǎng);膀胱經是人體“防火墻”可以防御一切外邪入侵;肝經、膽經是人體氣血、精神、情志的調節(jié)網;腎為人體的先天之本,貯藏精氣,主管人的工作精力和“生老病死”,加上奇經八脈和主管人體活動的陰蹺脈和陽蹺脈;主管陰陽平衡的陰維脈和陽維脈計20條經脈,運動時兩條腿不斷的虛實變化自然激發(fā)了這些經脈的經氣。另外,腿部的肌肉運動,也必然通過神經的反射作用,刺激心血管呼吸中樞,增加回心血量和心臟的搏出量和肺的通氣量,使全身的經絡和臟腑器官進行調整。 堅持長期習練楊氏太極拳39式運動,能使先天的精氣充沛,后天水谷、大氣之精微不斷補充,人處于健康的狀態(tài)。所以,若人人都懂得楊氏太極拳39式運動常識,懂得楊氏太極拳39式運動是一種良好的經絡鍛煉方式,鍛煉好經絡就等于維持好自身的保健系統(tǒng),那么人人都有可能到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要求一一人人都得到醫(yī)療保健。 作者:戈金剛,楊氏太極拳第四代嫡傳人楊振鐸首次入室弟子,著名武術家、中醫(yī)內功按摩專家、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戈金剛出身中醫(yī)和武術世家,從小就耳濡目染養(yǎng)生之道,并在5歲開始習練少林拳。1995年在河南少林寺舉辦的首屆國際少林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上獲金獎。戈金剛是無錫傳教太極拳、太極劍國家競賽套路的第一人。在無錫歷次全民健身運動中,他組織和指揮了三次“千人太極拳”表演,曾被評為無錫“十大健康人物”“十佳健康榜樣”。因在全國推廣39式楊氏養(yǎng)生太極拳,主張通過練拳健身祛病,被媒體稱為“拳療奇人”。 【聲明】作者系漾太極網站、公眾號特約撰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漾太極公眾號無涉,本文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