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講的大衍筮法,是一種成卦方法——算數(shù)成卦。得到卦符之后如何去《周易》中尋求解卦呢? 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周易》師卦 翻開《周易》,首先需要把《周易》的文本結(jié)構(gòu)弄明白: 六十四卦卦名后面的占(zhān)辭稱卦辭。 六十四卦,每卦六爻(yáo),每爻前面各有一組數(shù)字,稱爻題。爻題后面的占辭俗稱“爻辭”。 爻題中的“初”“二”“三”“四”“五”“上”標明六爻的位置次序。六爻位次是自下而上:第一爻標以“初”,第二爻標以“二”,第三爻標以“三”,第四爻標以“四”,第五爻標以“五”,第六爻最上面一爻就標以“上”。 六爻位次是自下而上 根據(jù)大衍筮法可知,爻題中的“九”“六”表示爻變?!熬拧北硎娟栘匙?,“六”表示陰爻變。爻變則形成變卦。變卦又稱之卦。之,往也,由此往彼也?!蹲髠鳌贩惨吨芤住坟侈o,均稱“某卦之某卦”,甚至直接稱某卦!例如: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龍,水物也。水官棄矣,故龍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之姤(gòu)曰:‘潛龍勿用。’其同人曰:‘見龍在田。’其大有曰:‘飛龍在天?!鋲╣uài)曰:‘亢龍有悔!’其坤曰:‘見群龍無首,吉?!薄肚こ蹙拧罚骸皾擙埼鹩??!薄肚ぞ哦罚骸耙婟堅谔?。利見大人。”《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薄肚ど暇拧罚骸翱糊堄谢?”《乾·用九》:“見群龍無首,吉?!鼻跃鶠殛栘常栘撤昃艅t變?yōu)殛庁?。乾卦初爻變則成姤卦,第二爻變則成同人卦,第五爻變則成大有卦,上爻變則成夬卦,六爻全變則成坤卦,可見,乾卦爻題“初九”“九二”“九五”“上九”“用九”分別表示“乾之姤”“乾之同人”“乾之大有”“乾之夬”“乾之坤”。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陳公子完奔齊。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使筮之。遇觀之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觀·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庇^卦第四爻為陰爻,陰爻逢六則變?yōu)殛栘?,觀卦第四爻陰爻變?yōu)殛栘硠t成否卦。觀卦爻題“六四”表示的意思就是“觀之否”。 《左傳·僖公十五年》:“晉獻公筮嫁伯姬于秦,遇歸妹之睽(kuí)。史蘇占(zhān)之曰不吉。其繇(zhòu)曰:‘士刲(kuī,宰殺)羊,亦無衁(huāng,血液)也;女承筐,亦無貺(kuàng,賜也)也。’”《歸妹·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鄙狭?,歸妹卦變?yōu)轭ヘ浴nヘ载愁}“六四”表示的意思就是“歸妹之睽”。 馬王堆漢墓帛書《繆(mù)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訴我們:“嗛(謙)之初六, 嗛(謙)之明夷也?!敝t卦初爻變?yōu)殛栘尘妥兂擅饕呢浴?/p> 大衍筮法、《左傳》及馬王堆漢墓帛書中的信息明確告訴我們:爻題中的“九”“六”表示該爻生變、該卦變成另一卦。《系辭》也早已明確告訴我們:“爻者,言乎變者也?!边@種變,不是無關(guān)緊要的量變,而是質(zhì)變!它徹底變成了另外一卦!爻辭所說的卦象通常情況下只有在變卦中才能找到,可見,爻辭是針對爻變所形成的變卦而作出的吉兇論斷。所謂爻辭,其實是爻變所形成的變卦的卦辭。 按大衍筮法算數(shù)成卦,論變,一卦可以變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互變,可以形成4096種變化。但是《周易》只寫出各卦任意一爻變所形成的變卦的占辭,對于各卦任意二爻變、任意三爻變、任意四爻變、任意五爻變以及六爻全變的種種變化,《周易》并沒有一一說解。也就是說,《周易》是一部沒寫完的書! 《周易》為什么沒有寫完呢?是因為沒有必要寫完:六十四卦互變,可以形成4096種變化,但變來變?nèi)ィ罱K還是六十四卦。所以,碰到爻變,可以直接去看變卦的卦辭——《左傳》就是這樣記載的: 《左傳·襄公九年》:“穆姜薨(hōng)于東宮。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史曰:‘是謂艮之隨。隨其出也,君必速出!’姜曰:‘亡(wú)。是于《周易》曰“隨,元亨利貞,無咎(jiù)”。元,體之長也;亨,嘉之會也;利,義之和也;貞,事之干也。體仁足以長人,嘉德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然故不可誣也,是以雖隨無咎。今我婦人而與于亂,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謂元;不靖國家,不可謂亨;作而害身,不可謂利;棄位而姣(xiáo,淫亂),不可謂貞。有四德者,隨而無咎;我皆無之,豈隨也哉!我則取惡,能無咎乎?必死于此,弗得出矣?!濒拗S是艮卦初、三、四、五、上五處爻變。艮之隨,最終結(jié)果是隨卦,故穆姜依隨卦卦辭判斷吉兇。 至此我們也就明白《周易》這部書該怎么用: 按大衍筮法算數(shù)成卦,六爻皆不變,則看本卦的卦辭;某一爻變,則看本卦對應(yīng)的爻辭。由于爻辭乃是針對爻變所形成的變卦而作出的吉兇論斷,因此一爻變也可以直接去看變卦的卦辭。若一爻以上多爻變,則只能去看變卦的卦辭。 其實,完全沒有爻辭也不影響《周易》的使用。王家臺秦墓竹簡《歸藏》就只有卦辭沒有爻辭?!吨芤住返呢赞o、爻辭語言風格明顯不同:《周易》古經(jīng)共用“亨”字42例(不含個別用作“享”字例),其中,六十四卦卦辭用去40例(萃卦2例),三百八十四爻爻辭僅用2例(見于《否·初六》和《否·六二》)。卦辭慣用“利貞”,而爻辭慣用“貞吉”。卦辭言吉兇相對直接,而爻辭言吉兇更多托意于象。由此判斷,《周易》卦辭爻辭并非一人同時而作。卦辭理所當然要早于爻辭。也就是說,曾經(jīng)有一段時期,《周易》只有卦辭而無爻辭。僅用六十四卦卦辭就足以應(yīng)付筮占需求。 |
|
來自: 遙想呼應(yīng) > 《滴露研朱說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