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藍田縣城南寺坡村北溝道中陸續(xù)出土了十多件西周青銅器,文物出土后曾輾轉(zhuǎn)運往西安,陜西省文管會、西安市文管會及陜西省博物館派人收回11件。器物可分兩組,一組為詢簋器,一組為弭叔器,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詢簋與弭叔簋。這批器物入藏陜西省博物館后,博物館專門派段紹嘉攜器物簡介資料請郭沫若先生鑒定,郭沫若撰《弭叔簋及詢簋考釋》發(fā)表于《文物》1960年第2期。 詢簋又作旬簋,通高21厘米,口徑24.8厘米,腹圍95厘米,該器通身飾瓦紋,低體寬腹,最大徑在腹中部。矮圈足外侈,蓋上有圈狀捉手,口沿下原有一對銜環(huán)獸首耳。器心有銘文131字,大義為周王命詢適官,管理邑人,并以虎臣為前驅(qū),以西門夷為后備,叫師苓側(cè)新等駐成周作為后備軍,走亞、戍秦人等為先驅(qū),征服夷族。周王賜詢厚賞,因鑄此器以資紀念。銘文記述周王布置軍旅大事,為一篇研究西周歷史的寶貴資料。作器者為詢,故命名為詢簋。銘文所述周王命詢掌管之事,與師酉簋所掌管之事大致相同,可知,詢之官職與師酉相同,應是師。 詢簋為青銅器研究中經(jīng)常提到的一件重要器物,其價值在于銘文中涉及的歷史人物、少數(shù)民族和方國、官職較多,與眾多青銅器銘文聯(lián)系緊密,相互印證,為青銅器研究和斷代的重要依據(jù)。詢簋與師詢簋、師酉簋、師酉鼎三件青銅器聯(lián)系最為緊密,諸多學者均有研究討論。 關(guān)于詢簋的年代,郭沫若認為是宣王時器,唐蘭、李學勤定為恭王時器,陳夢家、黃盛璋認為是夷王時器,朱鳳瀚、彭裕商認為是厲王時器,劉啟益、吳鎮(zhèn)烽先生斷為懿王時器,王世民、陳公柔、張長壽《西周青銅器分期斷代研究》斷為恭、懿時器。 關(guān)于詢簋、師詢簋、師酉簋、師酉鼎四器之間的關(guān)系,大多學者認為詢簋和師詢簋、師酉簋和師酉鼎均為同一人所作,爭論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一是師酉和師詢的關(guān)系,二是詢簋和師詢簋年代的先后。 師詢簋最早著錄于宋代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中,原器已失,器形不詳,銘文亦只見摹本;師酉簋目前著錄所見四器,大致同形,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分別有藏品;師酉鼎本世紀初為北京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征集收藏。 郭沫若先生根據(jù)銘文中詢所管理的夷人名稱與師酉所管理的夷人名稱基本相同,加上詢之祖為乙伯,酉之父為乙伯,認為酉和詢?yōu)楦缸?。自郭沫若?chuàng)立師酉為師詢之父之說后,唐蘭、陳夢家、黃盛璋、朱鳳瀚先生等都支持這一觀點,只是在王世的排列上有所差異。李學勤先生也曾持這一觀點,但后來李學勤、劉啟益等先生認為師酉簋在器物形制上要晚于詢簋,師酉和師詢的關(guān)系應該顛倒過來,師酉應該是師詢的后裔。彭裕商先生則通過比較兩器的冊命內(nèi)容,認為“師酉很可能不是師詢之父,二人也可能并不存在親屬關(guān)系”。 詢簋的紀年是十七年,師詢簋紀年是元年。郭沫若、李學勤、朱鳳瀚等先生認為詢簋作于師詢簋之后,也有一些學者則認為詢簋時代在前。 從詢簋銘中可知,詢因其先祖輔佐周室而成為周室重臣,周王冊封詢的權(quán)職很大,管理的人眾如邑人、先虎臣、后庸、西門夷、秦夷、京夷、毚夷、師苓側(cè)新、斝[jia?]華夷、身夷、人、成周走亞、戍秦人、降人、服夷等多達十三四種。 “邑人”含義近同于文獻所稱之國人,平常務(wù)農(nóng),戰(zhàn)時為武士,其主要成分應當是周人貴族中的最底層,多數(shù)當屬于士這個階層,總體來看,“邑人”應當為周人貴族中較疏遠的旁系分支。在金文中,還見到邑人出現(xiàn)在師氏、膳夫前面的例子。可見其地位應當高于師氏、虎臣和膳夫。 “虎臣”有學者指出其屬于異族成員,“虎臣”在對外戰(zhàn)爭中,往往充當先頭部隊,其地位比“邑人”略低?!跋然⒊肌奔醋鳛橄蠕h的虎臣?!盎⒊肌迸c“庸”相比,應當屬于更早歸附周人的異族,從詢簋銘文“先虎臣后庸”來看,其地位應當高于庸?!昂笥埂奔醋冯S于虎臣后的庸徒。另外,虎臣在師酉簋銘文中也曾出現(xiàn)。通過詢簋和師酉簋可知,詢和師酉都是虎臣的首領(lǐng)。在詢簋和師西簋銘末,詢和師酉亦分別用日名來稱呼其父祖,可見,詢和師酉之家族也不屬于姬姓周人系統(tǒng)。有學者認為,虎臣的長官可能主要是由夷族人擔任,這可能也包含著以夷制夷的思想。 “華夷”與“西門夷”“京夷”“服夷”同列,應當作奴隸被征戍去替西周奴隸主服役的?!扒匾摹薄拔鏖T夷”“華夷”“京夷”等可能是周初被迫遷至京畿附近的東夷族,地位卑微,為周室統(tǒng)治之下的賤民?!俺芍茏邅啞睘楣俾毭?/p> “戍秦人”可理解為戍守秦地的人或戍守邊境的秦人。從詢簋銘文可知,當時周原附近居住著眾多嬴秦族人,有政治地位高的,也有地位卑微的。地位高的嬴秦族,可能是早期居住在陜甘一帶的嬴秦族,如犬丘大駱一族;而秦夷、京夷等可能是周初被迫遷至京畿附近的東夷族,地位卑微,如被周孝王召至汧渭之會養(yǎng)馬的非子一族。 (原載于《陜西古代青銅器》文物出版社) 詢簋 詢簋銘 編輯:慕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