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盛波:讓愛在陽光下綻放 文/于學忠(遼寧蓋州) “公益路上,多做善事,多結善緣。公益不在名利,而在于長久,在于堅持!”蓋州博愛公益志愿者團隊組織者方盛波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方盛波告訴記者,在這條公益路上,他得到的遠遠多過于他付出的。 他常常記不清自己幫過誰,他捐出的錢、耗費的時間已無從計算,但愛心團隊的善款流向,他卻要求做得透明公開。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是他的口頭禪。在公益路上,方盛波一走就是8年,他不僅帶出了一支聞名蓋州的優(yōu)秀志愿者服務團隊,更是留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動人故事。 ——題記 助夢前行 今年51歲的方盛波,中等個子,看上去很是溫文爾雅。他見人總是微笑著,說起話來謙和又溫馨。商戶稱他“方總”,志愿者們稱他“方二哥”,父老鄉(xiāng)親稱“方二傻”。說起搞志愿活動的最大動力,方盛波說:“是受助者那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和一句句質樸的話語,讓我有了前行的動力和勇氣?!?/p> 愛是源自心底的一眼泉,開始流淌成溪,繼而奔騰成河,最終匯聚成海。他出生于貧寒家庭,父母時常對他說的話就是“鄉(xiāng)親們幫過咱,要懂得感恩”。八十年代成了村里唯一的一名大學生;1991年畢業(yè)以來,他蹬過人力仨輪車,擺過地攤,干活瓦活,架過外線;從事過教師、造紙、紡織、印染、化工、食品加工等行業(yè)。本人因為傻,所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下雨天室外帶電作業(yè),竟然沒被電過電、打過;非典時期,天津、北京、長春叁大疫區(qū)來回穿梭,竟然安然無恙,真是傻有傻?!涍^多年打拼,他在遼寧省蓋市東城工業(yè)園區(qū)選址,成立了營口藝恒鮮肉制品有限公司,事業(yè)的輝煌并沒有改變農村走出來的“窮小子“的形象。由于經常與弱勢群體打交道,他的內心萌生了愛的種子。而今,余生不長,他只想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去做那些對社會、對他人有意義的事,別無他求! 方盛波有個妻賢子孝的家庭,更是一個善良熱心的叁口之家,社會上良好的口碑傳遞源于古樸醇厚的家風。夫妻二人是大學的校友,1992年6月7日結婚以來,風雨同舟28載,孝父母、敬長上,敦孝行、篤孝恩,字字在心。 如今,女兒在大學期間,就多次參加公益活動,慰問孤兒等;在英國讀研的時候,開始半工半讀;畢業(yè)參加工作后,從第一個月的工資里面拿出一半資助寒門學子;不花父母錢買房買車,租房住,租一輛國產車做代步工具;工作二年后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繼續(xù)深造,期間多次參加社團活動,做義工,參加人體器官捐助活動等公益活動,生活方面也特別簡樸,襪子破了也不舍得扔,女兒的勤儉節(jié)約,自強自立,有愛心更是父母為她而驕傲!由此可見,一個家庭的“夫勤妻賢子孝”是中華民族美德,更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瑰寶,是幾千年來維持家庭和諧穩(wěn)定的重要塬則,也是家庭走向富裕的不二法門。 “只有自身能力強大了,才有條件去幫助更多的人?!边@是方盛波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起初,他一個人經常利用節(jié)假日到敬老院、殘障孤兒院去做義工。在蓋州還沒有公益團體時,他赴營口周邊地區(qū),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并把這種善行傳播到蓋州。在方盛波的影響下,她的家人和親屬也積極參加到他組織的義工活動中來。之后,逐漸有不少同事、身邊朋友、廠里員工加入進來,從看望老人、理發(fā)服務、打掃衛(wèi)生、公益環(huán)保、文藝表演,就這樣,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 2014年5月4日,方盛波組織成立了蓋州市博愛公益志愿者服務隊。匯聚了來自蓋州市及其周邊城市各行各業(yè)的愛心人士,他們以“奉獻第一,不可索取”為宗旨,以“助學、幫貧、助困、環(huán)境保護、尊老愛幼”為公益主題,將博愛之心,撒在辰州大地。 “想要幫助別人,必須先要做好自己。”對于出生于貧困家庭的他來說,曾經的生活就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方盛波認為,貧困家庭不應該成為社會的負擔,他們也可以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該團隊的每一項活動,方盛波都不曾缺席。他用農民兒子的執(zhí)著和堅定,帶領團隊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為更多人帶去了希望和動力。 “做志愿者8年,遇到過不被理解的時候。很多人說我‘傻’,可是看到受助者露出的笑臉,我就知道自己的付出值得,我愿意為此一直‘傻’下去。”方盛波說。 8年間,該團隊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同打造“與愛同行——蓋州志愿者在行動”系列品牌;共組織看望慰問孤寡老人和兒童、參加義務環(huán)保等社會公益活動。 奉獻愛心,扶危濟困,公益環(huán)保,幫助他人,快樂自己,不僅是這支隊伍響亮的名字,更是方盛波和同伴們一路走來愛心奉獻的真實寫照。自2014年第一次資助11名大學新生開始,轉眼多年過去,每年都有受助學生考進高等學府;截止到2020年8月25日,博愛公益群助學活動24次,組織捐款1172596元,捐出1130189元,捐款4248人次,共資助貧困學生90余人。 8年來,方盛波個人出資近30萬余元,用于各種慈善公益活動。在團隊內部,隊員多是開著私家車,捐資購買活動用品,活動費用也是AA制,這是博愛公益團隊堅持多年的傳統(tǒng)。 8年來,方盛波的事跡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博愛公益志愿者團隊連續(xù)多年榮獲蓋州市慈善協(xié)會志愿服務優(yōu)秀團隊稱號,方盛波個人也被評營口市民政局評為2016年度“慈善組織優(yōu)秀工作者”榮譽稱號。翻開博愛公益志愿者團隊的簡歷,這樣的榮譽不是個例。其他隊員獲得的各項榮譽稱號就有十多項。 “一老一小”是方盛波及其團隊關注和服務的目標人群。一老,就是關愛敬老院里孤寡老人;一小,就是關愛殘障兒童及寒窗學子。這項工作的動因來自他們最開始對蓋州眾多敬老院、福利院的走訪。方盛波說,接觸的孤寡老人、殘疾孩子、寒窗學子多了,才越發(fā)懂得了“孤獨”的含義。而愛心就是溫暖家園的一絲曙光,每個人的生命都離不開博愛、離不開愛心的滋養(yǎng)。 熟悉方盛波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個本子,里面記錄著他的團隊開展活動的情況,密密麻麻的“記事本”幾乎都寫滿了。從這些記錄來看,他的團隊每個月至少會有一次公益活動?!叭蟆惫?jié)日里,春節(jié)向敬老院、貧困戶、寒窗學子送溫暖,“六一”向殘障兒童送關愛,重陽節(jié)向孤寡老人送關心。活動中,志愿者有的包餃子,有的為老人理發(fā),有的打掃衛(wèi)生,有的陪老人聊天,還有的表演文藝節(jié)目……每年至少要開展十多次大規(guī)模的公益活動,這是方盛波給團隊確立的“硬指標”。 東城敬老院的老人們無兒無女,由于方盛波經常帶領團隊志愿者來院里服務,日久生情,老人們很是感激,把他們當“親人”。老人同他們有說有笑如同“兒女”,同時感受了濃濃的關懷和溫暖。 “認識方盛波和博愛公益群志愿者團隊非常幸運,我患有腦癌,生活不能自理,無兒女,志愿者們不嫌棄我,經常來看望,年節(jié)給我送來米、面、油、肉等慰問品?!奔易钸\鎮(zhèn)楊運村五保戶曲德福老人如是說。 16歲的焦振博,家住楊運鎮(zhèn)鐘屯村,是楊運學校的學生。所謂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他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家庭,父母都是殘疾人,爸爸從小就患有小兒麻痹癥,行動不便,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母親患有腦癱,完全沒有勞動能力,就連吞咽功能都不健全,吃飯需要把食物送到嗓子眼才行。他的家庭收入極低,全家年收入才幾千元,平時靠姥姥家接濟才能勉強維持生活。在家里,他是一個孝順父母、克勤克儉的好孩子,用幼小的身軀默默傳承著中華民族孝的美德;在學校,他是一個品學兼優(yōu)、德才兼?zhèn)涞暮脤W生,堪為同學們的榜樣;在社會,他是一個誠實善良、樂于助人的好少年,有一顆真誠的心……方盛波和博愛公益群志愿者團隊詳細了解了小振博貧困戶家庭、生產生活情況以及存在的困難,連續(xù)5年幫扶,鼓勵小振博鼓起信心和勇氣,努力好好學習。2018年“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組委會辦公室、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動中榮獲2018“媒體特別關注孝心少年”光榮稱號。 愛無止境 他常常記不清自己幫過誰,卻一刻也不曾忘了誰幫過他。 8年來,方盛波身為企業(yè)家一如既往的過著簡樸的生活,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yè),主動參與扶貧,熱心回報社會,他回報家鄉(xiāng),為家鄉(xiāng)人鋪路,為荒山綠化。與此同時,企業(yè)為周邊人員提供就業(yè)崗位,幫助他們實現(xiàn)了脫貧增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