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家長應(yīng)該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當(dāng)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不管是好是壞,應(yīng)該給予安慰和幫助,而不是一味地指責(zé)。 作者:南瓜(爸媽進化論主筆) 被用帶齒釘?shù)陌茨Π宕蚱ü?,直到傷口大面積發(fā)炎也不敢和家長說,想想都令人心酸。 近期,6歲女童被老師打至住院的新聞引起了大眾的關(guān)注。 僅僅因為午休作業(yè)未完成,6歲的琪琪被班主任廖某用帶有齒釘?shù)陌遄舆M行毆打,雙側(cè)臀部出現(xiàn)大面積淤青,令人觸目驚心。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女童在被打過程中不哭也不鬧,導(dǎo)致老師有一種“板子打不痛”的錯覺。 事發(fā)之后,琪琪忍著劇痛回家,裝作和往常一樣若無其事。 直至到了洗漱的時間,媽媽發(fā)現(xiàn)女兒硬是要穿著褲子洗澡,才頓悟到其中的蹊蹺,此時的琪琪不僅是臀部有傷,上呼吸道也已經(jīng)感染。 在醫(yī)院持續(xù)4天高燒41°后,琪琪才終于從鬼門關(guān)走了回來。 打人的老師固然不可饒恕,但是受到了這么大的生理疼痛和精神屈辱后,孩子卻選擇閉口不言。 這件事情給廣大家長敲響了一個警鐘:孩子不懂得表達自己,后果是毀滅性的。 一直在受委屈的, 從來都是不敢表達情緒的孩子 你以為這只是個例?不,這樣的“個例”比比皆是。 在12月寒冬凌冽的季節(jié),黑龍江某初中的魯同學(xué)在學(xué)校組織長達3小時的掃雪活動中都未曾佩戴手套。 零下20多度的室外環(huán)境,即便感覺手指刺痛,痛到麻木,她也不曾報告老師。 直到手指大面積水腫,發(fā)紫發(fā)黑,魯同學(xué)才意識到嚴重性,進而被送往醫(yī)院救治。 無獨有偶,一位母親把12歲的雙胞胎姐妹送進夏令營,沒曾想兩個小女孩都遭到了男教練猥褻! 姐姐凌晨3點被男教練摸臉摸醒,帶出去“談心”兩個小時,妹妹更是被帶到監(jiān)控死角,被強行親吻長達十多秒。 事后,家長氣憤地問孩子,為什么不會求助、不懂拒絕? 孩子回答到:“媽媽,不是你教我要聽老師的話么?” 那一刻,家長心如刀割。 一個個四肢健全、智力正常的孩子,遇到侵害的時候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憤怒,展現(xiàn)自己的痛苦,我們的孩子怎么了? 當(dāng)孩子因不敢表達而“閉嘴”, 家長千萬別錯當(dāng)成“懂事” 曾有網(wǎng)友在網(wǎng)上爆出自己的真實經(jīng)歷。 小時候,父母帶她出去玩,總是鼓勵她無條件地忍讓:把本該是自己的東西讓出去,在父母眼里就是懂事,大方。 她從不敢表達自己的壞情緒,也不對父母提任何需求,因為父親告訴她這是不懂事的表現(xiàn)。 于是她只能穿不合身的衣服,只能夾所有人都不吃的菜。 高中時期她的成績非常好,在班上也非常懂事,臨近高三的時候,家長們都希望把自己家的孩子調(diào)到靠前的座位上。 班主任知道,班級之中只有她是最好說話的,所以試探性地問她:可不可以調(diào)到教室后排? 為了成全父母老師眼中的“懂事形象”,她一聲不吭,拿起書包就坐到了最后一排。 后排的同學(xué)無心學(xué)習(xí),吵鬧不看書不聽課,她既看不見黑板也聽不清老師講課,成績不可避免地一落千丈。 可笑的是父母和老師對她近視的情況全然不知,紛紛對她施壓,用各種方式羞辱她、刺激她。 但冷漠地謾罵能帶來什么呢? 近視程度越來越嚴重的眼睛,無法看清黑板;負面情緒越來越壓抑的心靈,無法得到救贖。 高考放榜,她選擇了離家很遠的三本學(xué)校,只為心中壓抑多年的情緒得到釋放。 正如幾米在《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中寫道:" 小孩寧愿被仙人掌刺傷,也不愿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很多父母在得知孩子受傷受委屈后第一反應(yīng)不是關(guān)心和安慰,而是破口大罵: “不小心弄到了?活該!” “自己不小心,摔殘廢了才好呢!” “哪里不舒服了?我看你就是不想上學(xué)!” ...... 曾有心理專家指出:當(dāng)一個人產(chǎn)生類似悲傷、愧疚等情緒的時候,隨之而來的就是憤怒。 所以父母明知自己失職,為了化解心中的愧疚,選擇責(zé)備、打罵自己的孩子。 孩子在受傷受委屈之后居然得不到父母的安慰,身體上的創(chuàng)傷未好,心靈上又被狠狠地扎一刀,得到的是雙倍的痛苦。 原本應(yīng)是最信任、最親密的父母,反而傷孩子最深。 ![]() 再加上大部分家庭的教育理念都以“好情緒”為榮,以“壞情緒”為恥。 笑、乖巧聽話、順從別人=好情緒;哭、痛苦憤怒、拒絕別人=壞情緒 每當(dāng)壞情緒出現(xiàn),孩子會默認是自己沒做好,又讓父母失望了,于是再次壓抑自己、放低自己。 漸漸地,孩子沒有了表達自己的空間,不敢痛苦、不敢憤怒、不敢違背任何一個人。 可悲的是80%的父母都察覺不到這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竟還洋洋自得地與旁人炫耀:“看,我的孩子多懂事!” ![]() ![]() 世界復(fù)雜多變, 孩子不必凡事總說“好” 如果孩子只能以順從的姿態(tài),凡事只表達“好情緒”,唯唯諾諾地面對世間的一切,那么無論成績再怎么高,性格再怎么好,都是枉然。 “你最好不要太有主見,說得越多錯得越多。”父母是這么想的,那些傷害你孩子的人也是這么想的。 日劇《凪的新生活》真實地展現(xiàn)了不敢表達“壞情緒”的苦果。 28歲的女主角大島凪像大部分職場人一樣,每天的目標就是順利無事地過日子: 明明知道那不是自己的本職工作,卻還是替同事完成; 明明知道大家只是為了湊齊人數(shù)才叫她吃飯,卻還是硬著頭皮上; 明明知道他人故意說一些自己不認可的言論,卻還是賠笑表示贊同... 盡管她時時都察言觀色,對什么都說“好”,同事們和男朋友依舊不領(lǐng)情,覺得她就是個廢柴。 ![]() 當(dāng)一個人不懂得表達憤怒、痛苦等壞情緒時,除了無法正常維護人際關(guān)系,甚至還影響生活質(zhì)量: 美國康奈爾大學(xué)做過一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那些過度隨和,并且完全不懂拒絕的人,比那些性格強勢的人收入要低18%。 在小時候,陪伴我們身邊的基本都是家里人,所以我們習(xí)慣了隱藏那些壞情緒,不能哭、不能鬧、不能受傷,要對身邊的每一個人說“好”。 直至步入校園、步入社會,身邊早已換作他人,而我們?nèi)匀粨?dān)心自己不夠善良,生怕泄漏出一點壞情緒。 所以只要別人的態(tài)度稍微強硬一點,我們又不得不點頭說“好”。 在社會摸爬滾打了這么多年且已為人父母的家長們,應(yīng)該比誰都更清楚社會的真實面。 它有鮮花,也有荊棘;它必定美好,也注定殘酷。 不要等到孩子被壓榨得喘不過氣時再來關(guān)心ta:“你怎么這么窩囊?” ![]() ![]() 敢于表達情緒, 才是孩子笑對世界的實力 首先,家長要正視情緒。 無論是正面積極的“好情緒”,還是負面消極的“壞情緒”,沒有哪個更高級,它們都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及時察覺自己的內(nèi)心,只要是當(dāng)下真實的情緒,就值得我們?nèi)ッ鎸λ?/p> 其次,引導(dǎo)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只需兩步: 第一步,明確地告訴孩子:如果感到痛苦、委屈等“壞情緒”時,那就釋放,而不是看家長的臉色得到允許后才能做。 在孩子釋放情緒后,家長可以主動和孩子探討當(dāng)下的感受:“你現(xiàn)在感覺好點了嗎?需要我們?yōu)槟阕鲂┦裁矗糠奖愫臀艺f說你怎么了嗎?“ 當(dāng)孩子被傾聽、被理解,他們就會知道,那些所謂的壞情緒,其實并不壞。 慢慢地,他們學(xué)會用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成長路上的孩子可以走得更堅定。 ![]() 第二,告訴孩子釋放壞情緒的方式有很多種,不必刻意地大吵大鬧,優(yōu)雅且有禮貌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是不會為他人造成困擾的。 書畫大師啟功是一位老先生,待人十分親善,在表達自己情緒的時候很有一套。 有一次,某知名畫商要向啟功索求作品,在門口把他堵了個正著。 啟功先生雖內(nèi)心不悅,但還是笑瞇瞇地問畫商“請問有何貴干?” 畫商隨口答:“我來看看您啊?!?/p> 啟功不急不慢地走到他的面前,張開雙臂,身體轉(zhuǎn)了兩圈,還把腳抬了起來。 然后繼續(xù)笑瞇瞇地說“看完了,請回吧!” 畫商雖然沒求到畫,但被這種幽默的拒絕方法逗笑,也笑瞇瞇地走了。 整個過程啟功不因?qū)Ψ绞呛献鞣骄捅肮ィ侠淼赜糜哪姆绞奖砻髁俗约旱膽B(tài)度,既尊重他人,也不難為自己。 孩子啊,當(dāng)你有勇氣表達自己所有情緒時,正說明你是一個有主見、有想法的人。 而正是這樣的人,才有無畏行走世間的勇氣和笑對一切困難的底氣。 作者簡介:南瓜,富書專欄作者,富書寫作營學(xué)員,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兩年新媒體經(jīng)驗,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本文版權(quán)歸富書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侵權(quán)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