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副道教楹聯(lián),悟透一個,你便看懂了人的一生! 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如今在信眾的數(shù)量上跟佛教比起來,的確是相形見絀。但是,道教文化對中國的影響卻絲毫不遜色于佛教,道教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一言一行,和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的方式。道教楹聯(lián)是反映道教思想追求和精神寄托的一個重要載體,我們在洞天福地以及各類活動場所,幾乎都可以看到。今天,我們來剖析三副道教楹聯(lián),以從中發(fā)現(xiàn)做人之道,這三幅楹聯(lián),悟透一個,你便看懂了人生。 1、上聯(lián):天雨大,不潤無根草;下聯(lián):道法寬,要度有心人。 從這一副楹聯(lián)中,我們可以理解,道教為什么相比較于佛教等其它宗教來說,顯得門庭冷落。因為道教非?!案呃洹?,它不會主動傳教,它信奉的是一種自然的緣分,看重的是“有心”和“機緣”。道法雖然寬大無邊,但是他就像天上的雨水,不會去滋潤無根之草一樣,很難去度沒有道心的人。 古人有“道化賢良”的說法,只有賢良之人,有道根、有道心的人才能夠用道去感化,才能將道的思想內(nèi)化于心,進而外化于行。所以,在信與不信上,道教從來不強求,崇尚道家老子的”無為“思想。 如果象其它一些宗教一樣,總是靠拉人頭,那信眾乃至內(nèi)部的人,質(zhì)量參差不齊,有人濫竽充數(shù),披著宗教的外衣,名為普度眾生,實則為一己私利,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道教的這種思想反映在我們的生活實踐中也是一樣,很多事情,不能強求,強扭的瓜不甜,只能靠緣分使然。 2、上聯(lián):天地?zé)o私,為善自然獲福;下聯(lián):圣賢有教,修身可以齊家。 “道”是沒有私心的,道教的這一思想在道家鼻祖老子《道德經(jīng)》中也多有體現(xiàn),比如老子說”天道無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都反應(yīng)了道教的這一思想。道教經(jīng)典《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jīng)》中也說:“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yǎng)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边@都在強調(diào)”天地?zé)o私“這樣的一個主旨思想。 既然天地、大道都是無私的,不會偏袒誰,也不會擠兌誰,那么要想獲得福報,就必須要遵從自然的規(guī)律,與人為善。同時,道教思想認(rèn)為,對于修道人來說,個人的修行和家庭的擔(dān)當(dāng)并不沖突,自己的德行修好了,家庭自然和睦,這也就是所謂的”圣人有教,修身可以齊家“。 3、上聯(lián):利鎖名韁,籠絡(luò)許多好漢;下聯(lián):晨鐘暮鼓,驚醒無限癡人。 名利是一把枷鎖,鎖住了多少的英雄好漢。很多人,本可以青史留名,可是就是過分貪戀名利,最終落了個千古罵名。對于道家來說,最求的是虛靜,淡泊名利,一切名利都是身外之物,終會化為浮云。這一點,在當(dāng)下社會,更值得我們警醒。太多的人,最后身敗名裂,都是敗給了自己的貪念,都是沒有認(rèn)清楚這一點。 小結(jié): 以上三副道教楹聯(lián),都是道教,思想的高度凝練悟透一個,你便看懂了人生! 這三幅楹聯(lián),告訴我們?nèi)c: 第一,人生是一場修行,做人要有心,心中有道; 第二,為善方可獲福,自己的德行修好了,自然家庭和睦; 第三,做人要淡泊名利,不擇手段,一味追名逐利,只會讓自己身敗名裂。 |
|
來自: 鐘家臺 > 《趣味對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