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坐樹不言、畏天知命、以逸待勞、引車避道、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些耳熟能詳?shù)某烧Z,都和一個人有關(guān)。 他,就是馮異。 馮異(?-公元34年),字公孫,漢族,潁川父城(今河南省寶豐縣東)人,東漢開國功臣之一、軍事家,東漢光武帝劉秀麾下云臺二十八將之一。 巾車之恩,君臣遇合 王莽新朝末期,天下大亂,群雄并起。赤眉、綠林、銅馬等數(shù)十股大小農(nóng)民軍紛紛揭竿而起,大批豪強地主也乘勢開始倒莽。反莽武裝共同擁戴西漢宗室劉玄為帝,建元更始,是為更始帝。 馮異此時出任潁川郡掾(官名,負(fù)責(zé)輔佐郡守),監(jiān)護五縣,與父城縣的長官苗萌共同守城。 公元23年,劉秀奉更始帝之名攻打父城,遭到馮異與苗萌的頑強抵抗,沒有打下,只得退兵巾車(地名,今河南寶豐東)。 馮異外出巡視時,被劉秀手下捕獲。 經(jīng)已歸順劉秀的堂兄馮孝及同郡丁林、呂晏的保薦,馮異得到劉秀的召見。 馮異一見到劉秀,頓時被對方的氣度與風(fēng)采所折服,表示自己的母親還在城中,如果被釋放回城,愿將所監(jiān)五城奉獻以報義釋之恩德。 英雄之間惺惺相惜,劉秀也給予了馮異極大的信任,當(dāng)即放他回城。 得到老母親同意后,馮異與苗萌率五城百姓歸降劉秀,任主簿。 后來,劉秀被派往河北巡行,馮異隨行。他建議劉秀利用這個機會,深入基層考查民情,關(guān)心百姓疾苦,存鰥寡,理冤屈,廣布恩德,為將來光復(fù)漢室打下基礎(chǔ)。 劉秀采納了馮異的意見,河北諸郡最終成為了劉秀的根據(jù)地。 后來,王郎等人在邯鄲反叛,以賞萬戶侯求購劉秀的人頭。劉秀被迫東奔西跑,這是他一生中最困難的時期,馮異一直都跟在身邊。 他們從薊城(今北京市)開始向東南驅(qū)馳,風(fēng)餐露宿。 到了饒陽無蔞亭,天寒地凍,大家筋疲力盡,馮異給劉秀做了一碗豆粥,吃完了睡了一覺,第二天早晨,劉秀說:“昨得公孫豆粥,饑寒俱解?!?/span> 等到了南宮,大風(fēng)寒雨,劉秀進入路旁空房子里,馮異抱來柴草,鄧禹開始燃火,劉秀在灶旁烤干衣服,馮異又弄了一碗麥飯充饑,劉秀吃完感覺不錯。后來到達信都后,生活才穩(wěn)定下來,馮異奉命到河間一帶招兵買馬。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一起喝豆粥,一起住草屋,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成為患難之交。 西征赤眉,經(jīng)略關(guān)中 公元25年,劉秀有了黃河南北大片土地,眾將紛紛勸他登上帝位。劉秀拿不定主意,特意來詢問馮異。 馮異為他分析天下大勢和人心向背,指出:“三王反叛,更始敗亡,天下無主,宗廟之憂,在于大王。宜從眾議,上為社稷,下為百姓。” 這下劉秀放心了,遂即位稱帝,年號建武,開創(chuàng)東漢。 第二年春,馮異被封為夏陽侯。 此時,赤眉軍、延岑在三輔(大致為陜西一帶)造反,郡縣大姓家族也擁兵自重,不服朝廷。 劉秀派大司徒鄧禹進攻關(guān)中,先勝后敗,持久無功。在這種情況下,馮異臨危受命。 建武三年,馮異與赤眉軍在華陰對峙。赤眉軍佯敗,在回溪(今河南澠池縣南)重挫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后,重整旗鼓,整軍復(fù)戰(zhàn)。 他先安排精兵身穿赤眉軍的服裝,埋伏在道路兩側(cè),然后縱兵會戰(zhàn)。 等到赤眉軍戰(zhàn)至疲憊時,伏兵盡出。 由于伏兵的衣服與赤眉軍相同,赤眉軍不能區(qū)別,頓時大亂,8萬余人投降。 這就是有名的“崤底大戰(zhàn)”。 事后,光武帝下召褒獎馮異: “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勛?!?/span>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個成語就來自這里。 赤眉軍投降后,馮異繼續(xù)西進,先后在陳倉、箕谷擊破當(dāng)?shù)睾缽姷刂鞯奈溲b。他采取先撫后剿的方針,收降和摧毀了不少地方勢力,除暴安良,關(guān)懷百姓,得到了人民的擁戴。 這時,有人說他想在關(guān)中自立為王,因為關(guān)中是西周、秦朝、西漢三朝的發(fā)源地,地勢險要,可攻可守。但劉秀對馮異非常信任,他給馮異的詔書中說:“將軍之于國家,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 建武六年(公元30年),馮異還是回到了洛陽,朝中很多新人都不認(rèn)識馮異,劉秀給大家介紹,說:“是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荊棘,定關(guān)中。” 披荊斬棘這個成語就來自這里。 馮異在洛陽逗留十多天,和劉秀定下了進攻隴右、蜀地的策略,劉秀還特別允許馮異帶著妻兒回到關(guān)中。 在中國古代,將領(lǐng)的妻兒往往就是皇帝手中的人質(zhì),劉秀此舉說明了他對馮異的高度信任。 建武六年夏天,劉秀因派遣的將領(lǐng)在隴右被隗囂(wěi áo ?—33年)打敗,改命馮異進軍栒邑。 馮異來到后,搶先占據(jù)栒邑,以逸待勞,大破敵軍。 此后,馮異一直在隴右征戰(zhàn),往往是一邊作戰(zhàn),一邊撫民,既是軍隊將領(lǐng),又代行太守職務(wù)。 光武帝建武十年(公元34年),在進攻落門的時候,馮異病逝,一代將星隕落在落門。 成語將軍,大樹家風(fēng) 馮異為人謙虛忍讓,從不驕傲自夸。他命令部下,在沒有交戰(zhàn)打仗時,行軍要走在各營后,與各將領(lǐng)相遇,要引車避道,進退有規(guī)矩。 更可貴的是,在征戰(zhàn)的間歇,其他諸將聚在一起聊天時,討論的總是戰(zhàn)功和榮譽地位。每當(dāng)這時,馮異總是一個人默默地躲到了大樹下面。于是,士兵們給他起了個“大樹將軍”的雅號。 與馮異有關(guān)的成語還有“引車避道” “坐樹不言”“以逸待勞”等。 “大樹”二字濃縮了馮異忠、孝、仁、愛的高尚品格,作為家風(fēng),代代相傳。 五百年后,著名文學(xué)家庾信還嘆息道:“將軍一去,大樹飄零”。 家風(fēng)的傳承在今天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家風(fēng)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nèi)核。 唯有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fēng)好,整個社會風(fēng)氣才有好的基礎(chǔ);也唯有每一個家庭的家風(fēng)好,千千萬萬個家庭才能成為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參考資料:《后漢書·馮異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