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可謂等級森嚴,最講究繁文縟節(jié),其中就有很多對女性的禁錮思想。所謂“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指的就是鼓勵寡居之女守節(jié),這種封建思想到清朝時期達到了歷史的巔峰,不但《大清律例》里有規(guī)定:“再嫁之婦不得受封,所以重名器也。命婦再受封,義當(dāng)守志,不容再嫁以辱名器?!倍覌D女守節(jié)十五年以上,還可向朝廷申請旌表,樹立牌坊,享譽四方;反之,如果寡婦改嫁,則很容易被人鄙視。有一句話叫做“又想當(dāng)婊子,又想立牌坊”,雖然現(xiàn)在的意思可能已經(jīng)跟女子守節(jié)無關(guān),但其中也同樣能夠說明“貞節(jié)牌坊”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慈禧是清末最大的寡婦,因為丈夫咸豐皇帝(1831-1861年)31歲去世,所以她26歲就守寡了。很快,慈禧就勾結(jié)恭親王奕?等宗室發(fā)動了“辛酉政變”——誅殺或者廢黜了“顧命八大臣”,順利奪取了清朝的最高統(tǒng)治權(quán)力。雖然很多民間野史都說慈禧太后守寡時其實并不安分——養(yǎng)過男寵還懷過孕,但不管怎樣,滿清的皇族旗人是不能改嫁的,所以慈禧就成了清末“名義上”的最大寡婦。 在慈禧太后五十年的掌權(quán)生涯中,身邊有兩個“大紅人”,不幸的是她們也都是寡婦,一個叫“長公主”,一個叫“四格格”。 先說這個“長公主”,其實長公主的完整封號是“榮壽固倫公主”,具體名字不祥,只知道她是恭親王奕?的長女,因為父親的受寵而得到慈禧的格外關(guān)照,有“賜乘黃轎,賞食公主雙俸”等特權(quán)。1870年,12歲的長公主嫁給駙馬景壽之子志端,結(jié)果僅僅五年后志端就去世了,年紀輕輕的長公主便成了寡婦。慈禧太后見長公主可憐又或者是同病相憐便將其接到宮里當(dāng)成親生女兒養(yǎng),大家在一起也熱鬧一點。眾所周知,慈禧太后是一個非常有權(quán)力欲和想法的人,一般都是別人懼怕她,不敢向她提意見,但唯獨這個長公主例外。據(jù)史料記載,慈禧太后不但對長公主言聽計從,甚至還有些懼怕她,因為長公主會像普通女人一樣嘮叨不已。 有一次,慈禧太后讓下人做了一件做工講究、外表華麗的大衣,還吩咐周圍的人不要告訴長公主,不然又要嘮叨了。后來,長公主不知從哪里得到了消息,就毫不客氣地對慈禧說:“你只不過是清朝的一個老寡婦,還穿得這么華麗,不是給別人留下話柄嗎?”慈禧太后被這么一頓奚落,竟然無言以對。等長公主走后,她才抱怨周圍的人不該將做衣服這件事情告訴長公主。想想除了長公主,真不知道還有誰能夠這么奚落慈禧太后?要是換了別人,早不知道被凌遲處死多少遍了,可見這個長公主在慈禧面前的分量。 再說這個“四格格”,她是慶親王奕劻(八國聯(lián)軍打進北京以后,和李鴻章一起簽訂《辛丑條約》那位)的第四個女兒。奕劻雖然沒什么治國能力,而且極其貪財,但是寫得一手好字,而且會討慈禧歡心,所以被慈禧封為滿清的最后一個鐵帽子親王。愛屋及烏,加上這個“四格格”舉止端莊,談吐得體,生得落落大方,就被慈禧特意留在身邊作為貼身女官,幫助處理各種政務(wù)。 八國聯(lián)軍進北京時,當(dāng)時的直隸總督裕祿在抵抗中兵敗自殺,慈禧太后從西安回來后,為籠絡(luò)人心,將“四格格”指配給裕祿的第九個兒子。沒想到這個駙馬也不長命,結(jié)婚之后兩三年就去世了,很多人都說是因為長期見不到被慈禧“霸占”的“四格格”抑郁而死。 清宮里曾有這么一段記載,說是慈禧太后一天心血來潮,想要扮成南海觀世音照相,要求“四格格”扮成龍女,而李蓮英扮演善財童子,這張照片我們現(xiàn)在都能看到。能和當(dāng)時最受寵信的太監(jiān)李蓮英一起服侍慈禧太后,足可看出這個“四格格”的名號絕不是蓋的。 沒想到吧,清末最大的一個寡婦慈禧太后身旁,兩個最受信任的人其實也都是寡婦,你們覺得這到底是惺惺相惜還是物以類聚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