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圖文丨管蘇清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紹興蘭渚山麓,會稽內史王羲之興致勃勃,恭迎群賢40余人,齊聚住所蘭亭修禊集會。 園子古樸典雅,雖不大,卻為晉代園林,卓爾不凡。春秋時越王勾踐種蘭于此,東漢建驛亭,蘭亭由此得名。幾經(jīng)興廢變遷,蘭亭以“景幽、事雅、文妙、書絕”享譽海內外。杭州戰(zhàn)友相邀,我們也到這園子里閑坐半日,沾染些許書香。 蘭亭有曲水流觴亭、右軍祠等建筑。流觴亭面闊三間,四面圍廊。亭前一彎溪水,就是有名的曲水。當年王羲之等人列坐曲水岸邊,有人在曲水上游,荷葉當船,載著酒杯,順水流漂,誰處停下,誰就賦詩一首,作不出者罰酒一杯?,F(xiàn)在蘭亭景點有“曲水宴”的表演節(jié)目,參與游客,可效古人,焚香禮樂,沉浸曲水邀歡的情趣,只是少了詩文。 古人會玩,玩也玩出名堂。那年客人共作詩37首,王大人微醉之中,沾墨振筆,蠶繭紙上鼠須筆疾,凡字有重復者,皆變化不一,精彩絕倫,一氣呵成《蘭亭集序》,全文28行,共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有如神助,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后世但凡學習行書之人,都會傾心不能自拔。只可惜這樣一件書法珍品,最后做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殉葬品,永絕于世。現(xiàn)《蘭亭序》之真?zhèn)?,有過大爭論,幾乎要挖墓了。 《蘭亭序》的藝術價值一致公認,宋米芾詩云:“翰墨風流冠古今,鵝池誰不愛山陰;此書雖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萬金。”此作可貴之處,就在于其自然形態(tài)美和人的情感美結合,似乎天機入神,走筆如行云流水,進人書藝的最高境界。王羲之又寫過幾次,再也達不到這種境界。吾有盧姓戰(zhàn)友,書藝專習"二王",出神入化,獲獎無數(shù),憑此端上了專業(yè)"金飯碗"。 王羲之筆下的蘭亭,確切在什么地方,說法不一。《蘭亭集序》僅曰:“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究竟在會稽郡治山陰縣何處卻未明指。酈道元撰《水經(jīng)注·浙江水注》一書中說:“浙江東與蘭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號曰蘭亭,亦曰蘭上里。太守王羲之、謝安兄弟,數(shù)往造焉。吳郡太守謝勛封蘭亭侯,蓋取此亭以為封號也。太守王羲之移亭在水中。晉司空何無忌之臨也,起亭于山椒,極高盡眺矣,亭宇雖壞,基陛尚存?!边@里講的湖當指鑒湖,蘭溪,即指蘭亭溪。當時鑒湖的范圍很大,從這則記載可知,蘭亭在晉朝已數(shù)次遷移。 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的蘭亭,1600多年來地址幾經(jīng)變遷,其間幾度興廢?,F(xiàn)在的蘭亭所在地的由來大致如下: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由郡守沈啟主持,從宋蘭亭遺址——天章寺遷移到此;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御筆《蘭亭集序》勒石,上覆以亭;清嘉慶三年(1798年),知縣伍士備,偕紳士吳壽昌、茹棻等籌資重修蘭亭、曲水流觴處、右軍祠等,并查明了舊蘭亭所在。 蘭亭以曲水流觴為中心,四周環(huán)繞著鵝池、鵝池亭、流觴亭、小蘭亭、御碑亭、右軍祠等。鵝池四周綠意盎然,池內群鵝,悠游自在。鵝池亭內有石碑,上刻“鵝池”,“鵝”字鐵劃銀鉤,傳為王羲之書;“池”字則是王獻之補寫。一碑二字,父子合璧,鄉(xiāng)人傳為美談。流觴亭北方有御碑亭,亭中“御碑”是祖孫兩代皇帝之作,世上罕有。其高3丈、寬1丈,系清朝原碑,已有300多年歷史。碑的正面是康熙臨寫的《蘭亭集序》全文,書風秀美,雍容華貴;背面是乾隆《蘭亭即事詩》,書法飄逸,對蘭亭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御碑多劫難,文革有人要砸碑,血吸蟲防治所的醫(yī)生得知消息,連夜在碑上涂石灰,再用紅漆正面寫《送瘟神》詩詞,背面寫“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才得以保存,實乃萬幸。小蘭亭是蘭亭的標志性建筑,建于清康熙年間,康熙御筆"蘭亭"碑。文革時此碑被砸成四塊,后修復,但已“蘭”字缺尾,“亭”字缺頭。游人喜摸之,殘碑已光滑。 世上蘭亭書畫,吾見無數(shù),但影響深者當推一友手中的藏品。其腦筋好使,專藏書畫名家《蘭亭集序》之作,擬藏百幅,辦展覽、出專集,現(xiàn)收獲可觀,讓人羨慕。他曾給我觀賞過勞繼雄先生的手卷,那是送給勞夫人的生日禮物,實在妙不可言。今夏初,得見著名海派畫家丁小方的水墨巨作《蘭亭雅集圖》,按捺不住作文之意。先生這幅新作,靈活刻畫了魏晉風度的人物群體精神面貌,演繹了歷史大雅之事,氣勢磅礴,引人入勝。此畫全景式構圖,五十余人物栩栩如生,畫面生動,疏密有致,參差錯落,氣韻流暢。吾感覺,這是龍現(xiàn)代藝術中心目前人物畫的扛鼎之作。 蘭亭江山如畫,清粼粼的蘭亭江,繞蘭渚山潺潺流過,溪灘甚寬,水中游魚,清晰可數(shù)。生活于此的人兒,上輩子肯定燒了高香。生活往往容不得人們許與不許,便已注定走向,還是將美好留于心底,淡淡的就好;將煩惱置于腦后,遺忘了最好。今夜滬上月色如水,真適合讀書品茶…… 責任編輯:財寶哥 文字撰寫:管蘇清 圖片來源:網(wǎng) 絡 期刊總數(shù):692期 精彩回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