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guān)注我們 圖文丨管蘇清 何澤慧,出生在簪纓世家的名門望族,如今蘇州的網(wǎng)師園,曾是何家私宅,何澤慧兄弟姐妹獻交國家,對民開放。何家八兄妹,出了4位物理學家,世界物理界對"何澤慧"三個字充滿敬意。 先生幼有福像。1932年,清華物理系招生28人,考試人多如過江之鯽,近三千。希望小得不得了,父親跟她開玩笑:“考不上就回來當丫環(huán)?!睕]想到,她一考就中,還是"女狀元"。水木清華,她和錢三強相識相戀,被稱為“清華的金童玉女”。當時中國的大學寬進嚴出,清華的課業(yè)尤為繁重。最終物理專業(yè)只有10人畢業(yè),何澤慧第一名,第二名是錢三強。 幼年時的何澤慧(右一) 清華畢業(yè)后,錢三強前往法國留學,跟隨居里夫人的女兒學習。先生和幾位男生一起,到南京軍工署求職,希望以自己的專業(yè)報效國家。但幾位男生被留下了,她卻因是女性被拒之門外,決定出國深造。到德國工業(yè)大學,直接找上門,希望進入技術(shù)物理系學習。沒想到馬上被拒絕了,系主任克里茨說:這個不大可能,因為技術(shù)物理系是個保密的系,不可能吸收外國人,尤其不可能吸收女性來學彈道專業(yè)。何澤慧不服輸,她據(jù)理力爭:你可以到中國,幫我們打日本鬼子,我為了打日本鬼子,到這里來學習,你為什么不收我呢?看著她堅定的神情,克里茨被深深地打動了,就這樣,這個嬌小的中國女孩,用無與倫比的勇氣,征服了這個近代軍事工業(yè)第一強國,她跨越男女差異,成了該系第一個外國留學生,也是該專業(yè)第一個女性。1940年,她以優(yōu)異成績獲得博士學位,之后進入柏林西門子工廠實驗室,又到海德堡威廉皇家學院核物理研究所,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她首先觀測到了正負電子碰撞現(xiàn)象,被英國《自然》稱為“科學珍聞”。 剛毅勇敢,不卑不亢。因戰(zhàn)爭,她與錢三強只能通過書信交流,書信不能封口,且限字,就這樣通信兩年,錢三強鼓起勇氣,寫了一封后來影響了近代中國物理學界的信,這是求婚信:“經(jīng)過長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結(jié)婚的請求,如能同意,請回信,我將等你一同回國?!彼幕貜秃芎唵危骸案兄x你的愛情,我將對你永遠忠誠,等我們見面后一同回國?!?946年,先提了一個箱子,只身前往法國,和錢三強完婚。進入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工作,沒想到此后她在法國,開啟了自己科學生涯最輝煌的篇章! 何澤慧 她和丈夫錢三強一起合作,發(fā)現(xiàn)了鈾核的三分裂變和四分裂變現(xiàn)象,并預言裂片的質(zhì)量分布。這些重大發(fā)現(xiàn)宣布后,引起巨大反響,被稱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物理學上最有意義的一項工作”。西方各大主流媒體爭相報道,由于鈾核“三分裂”現(xiàn)象是她首先發(fā)現(xiàn)的,所以她也被人們尊敬地稱為:“中國的居里夫人”。因為對中國的歧視,諾貝爾獎拒他倆于門外,這成為諾貝爾獎的遺憾。 1948,當時已在國外享有盛譽的錢三強和何澤慧,帶著僅7個月大的女兒毅然回國,支援祖國的核物理研究事業(yè)。建國后籌建“兩彈一星”團隊時,人選名單里原本有何澤慧,但因為她是錢三強的家人,又是女性,最終與研究團隊擦肩而過。但她以自己的方式,參與了“兩彈一星”工程。氫彈研發(fā)時,一個重要數(shù)據(jù),便是她帶人在實驗室完成了驗證,當年氫彈爆炸成功。那時,兩位科學家正是風華正茂之年,錢三強主持了我國核彈事業(yè)的發(fā)展,而先生也屢次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讓中國在多領(lǐng)域中不落于強國之后。1956年,她的科研項目獲得首次國家自然科學獎。 清華畢業(yè)照何澤慧(第一排右二)錢三強(第二排左一) 1992年6月28日,錢三強逝世。此后,家里的東西幾乎沒有變過,不論是臥室還是書房,先生都盡可能地保持著錢三強生前的樣子,拒絕搬到條件更好的院士樓,就一直守著他們1955年搬進來的這套老房子。時間飛逝,人們紛紛與這老小區(qū)告別,只有先生還住在這里,與滿屋書香為伴。 她就像一個普通老太太,讓你感覺不到大科學家的派頭。86歲時,每周還要堅持幾次到高能物理所上班。晚了就從食堂買幾個包子、饅頭帶回去吃,渴了就喝點白開水。她的生活一丁點兒也不講究,依舊提著一個人造革書包,那書包帶子已經(jīng)斷了,用繩子系著,革裂開了,用針線縫了起來。她的衣服上還有補丁,腳穿老式解放鞋。王大衍院士忍不住寫詩感嘆:"春光明媚日初起,背著書包上班去。尊詢大娘年幾許,九十高齡有童趣。" 何澤慧與居里夫人女兒的合影 先生常放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國家是這樣一種東西,不管對得起對不起你,對國家有益的,我就做。"她始終記得,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時,父親何澄命5個兒子全部放下手頭的工作與學業(yè),前往大后方支援抗戰(zhàn)。1948年,姐姐何怡貞也從美國返回;1949年,在臺灣大學讀研究生的妹妹何澤瑛,買到最后一班回北平的船票。何家八兄妹在新中國成立前,全部回到了大陸。 國家至上,讓她收獲諸多傳奇,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國第一代核物理學家,世界級科學巨匠。2011年6月20日,何澤慧院士逝世,享年97歲。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皆發(fā)唁電,對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夜已深,雨敲窗,落筆之際,抬頭見中央電視臺正播放"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的記錄片,讓人唏噓,他們那代科學家,沒有小家,只有國家。何先生雖是女人,質(zhì)樸之極,亦是國士,實乃家國之大幸! 責任編輯:財寶哥 文字撰寫:管蘇清 圖片來源:網(wǎng) 絡 期刊總數(shù):681期 精彩回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