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和大家聊了學渣逆襲的必備心態(tài)——積極競爭力。這種心態(tài)究竟該如何練就呢?失敗又在其中充當什么樣的角色定位呢? “失敗是成功之母”順嘴說是很簡單的,怎么去讀懂它又是另一回事兒。一兩次的失敗無動于衷,慢慢地,可能就會習慣它,適應它。“我就是不行,我一直不行?!边@是loser的成長軌跡,如何讓失敗老媽發(fā)揮她的功效,真正轉化為我們成功過程中的動力?這才應該是我們思考的重點。 那我們家長又該如何引導孩子們形成正確的失敗觀,進而走向成功呢?和大家分享三個技巧,希望助力各位孩子的健康成長。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既然已經沒考好,那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弱項在哪兒。擁有自己的錯題本是個不錯的選擇。將自己做錯的習題記錄下來,時常復習,深入了解自己的錯誤。錯題本的形式有很多,有些人會將錯題標記下來,有些人會將錯題剪下來,有些人會將錯題抄下來。無論哪種方法,最終的目的是將錯題整理出來,反復查看練習。 (圖片來源網絡) 千萬不要覺得做自己的錯題本是多此一舉。我們經常犯錯誤,往往都是高估了自己的記憶力。比如說某道題做錯了,如果不時常復習,下次我們還會犯同樣的錯誤。所以錯題本最大的意義就在于提醒自己經常復習,將自己的錯誤一個個減少。 在做錯題本時小編告訴大家一些錯題總結技巧。 首先,需要自己認真核對答案; 其次,發(fā)現自己做錯后,靜下心來回顧整個做題的過程,當時的心態(tài)是怎樣的; 第三,要找到自己做錯的原因,將錯題分類,哪些是你不知道的,哪些是你馬虎做錯的。這樣在復習時就會一目了然; 第四,進行反思,想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是應該在知識方面下功夫,還是努力克服自己粗心大意的壞毛病。 所謂的搭房子就是要構建一個自己的知識框架。對于新的知識我們常常是只收藏,不閱讀;只閱讀,不歸類;只歸類,不提煉。這樣的學習,學了和不學沒什么區(qū)別,看過了就不記得了,這些知識全部是碎片化的。就像是搭房子,把一堆材料放在一起是堆不出一個房子的。還需要一個能工巧匠進行嚴密地規(guī)劃,把材料合理搭配。在學習上就是需要我們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 (圖片來源網絡) 那該如何建立自己的框架呢?小編給大家分享自己學歷史的框架。 首先需要收集資料,將你學過的知識點羅列出來。 老師上課都講過哪些內容,將需要學習的資料收集完整。 其次,將知識點分類整理。 對于一些零散的歷史事件你可以按照朝代歸類,可以按照它們的影響意義歸類。分類整理,梳理知識的過程就是在消化這些知識的過程,而這個消化的過程就是你學習不斷加深的過程。通過這些分類整理,你能夠更加系統(tǒng)地了解所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 最后,你需要去輸出知識框架。 你可以把這個框架講給你的同桌,或者教給你的父母。這一步非常重要,當你向別人講述的時候,就相當于是把已經消化的內容重新理解了一遍。而且為了更完美地展現,就會進一步逼自己去完善這個框架,加深對于框架的理解。 無論是學習歷史還是其他科目,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對我們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識來說是一種非常便捷的方式。經過這樣的學習,你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會更加系統(tǒng),更加完整,在答題的過程中你就可以信手拈來,行云流水了。 前兩天陪家人出去玩,都收拾妥當準備出發(fā)才想起來忘帶身份證了,興沖沖地跑到樓上,轉悠一圈下樓才想起來因為多去了趟廁所,身份證又被落在了盥洗臺上……真讓人啼笑皆非,邊搖頭邊感慨老了老了。 可真的就是年紀小記憶力好嗎?相信大家的回答都會是否定的吧。誠然,我們也不愿意相信這樣簡單粗暴的記憶力關系。如何養(yǎng)成我們的記憶習慣,進而提升記憶力?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這都將是持續(xù)學習的課題。 (圖片來源網絡) 那些學霸們的高超記憶力你想要擁有嗎?來吧,一起看看去~ 今天小編要教大家一種復述記憶法。 第一個步是梳理。 首先將你看到的知識可以按照截然相反的內容或者類似的內容先分塊,其次從這些分塊中找到它們內在的邏輯聯系。如果沒有,你還可以自己創(chuàng)造一些聯系。 小時候學習“碧”字,總是記不住,你可以把它想成“王爺爺和白爺爺坐在石頭上”,串成一個小故事是不是就容易多了呢。對于這一系列的字你都可以開發(fā)腦洞,講一些關于王爺爺和白爺爺的故事。接著,從你的這些內容中找到關鍵詞,當別人提起王爺爺和白爺爺的時候你的腦海中就能想到一連串的字。這樣的方法就會使我們的記憶量變得小很多。 第二步是復述。 復述的時候一定要放下課本,要有一種儀式感。如果忘記了,就記住這個斷點,重頭再來。通過不斷地復述,能夠加深你對內容的理解,準確地找出重點和難點。 第三步是回憶。 即使你有再好的記憶力,如果不經常回憶,仍舊是會忘記的。所以在記憶的過程中不斷地重復,回憶是非常重要的。 世界人沒有一個笨孩子,只有不用心的孩子。學習也是一項技術活,掌握了對應的方法就能夠事半功倍。不要為自己的成績平平而感到難過,趕快去使用這些技巧來提升自己吧! 更多精彩回顧: 從一堵墻到四層小洋樓 這位母親帶領全家致富從一堵墻到四層小洋樓 這位母親帶領全家致富(下)巴青才仁:12歲——29歲的故事用勞動勾勒出生活幸福的模樣一個被催婚的90后自訴如何不被原生家庭影響,變得“都挺好”?那些能從學渣逆襲到學霸的孩子,只因為培養(yǎng)了這樣一種心態(tà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