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本經(jīng)》曰通五臟六府之閉塞。治病之良藥。) ? 華夏中醫(yī)論壇 近代醫(yī)論醫(yī)案賞析 婦兒醫(yī)案 初行醫(yī)用巴豆,差點(diǎn)嚇?biāo)牢?/p> 主題發(fā)起人五味子87 開始時間2019/07/05 五味子87 聲名鵲起 貴賓 2019/07/05 #1 50年代,河南省鎮(zhèn)平縣高丘鄉(xiāng)喬溝,有一個女的,姓張,按輩分叫我表叔,生完孩子,體內(nèi)淤血,肚子鼓的象水桶,一天,和妹妹一起來看病,我自己配制的巴豆丸。用火紙包著砸,吸出巴豆的油,俗話說,巴豆不去油,力量賽似牛,用朱砂包裹。我當(dāng)著2姐妹的面,包了3包藥,3丸,5丸,7丸3個包。分3天喝,每天一包,第一天3丸,第二天5丸,第三天7丸。當(dāng)天張女家有客,客人都走了,她忘了,看綠豆大小藥丸,把3天藥丸一次喝了,妹妹已回家了,也沒有人提醒。 第二天,一大早有人匆匆跑來,說張女不行了,死了。我嚇的魂飛魄散,跟隨來人,飛奔而去。只有5里路,還沒有到門口,大老遠(yuǎn)己看到人群圍著張家,心情沉重萬分,心想完了,出人命了,壞了。 匆忙進(jìn)屋,摸脈,無脈,也不出氣了。趕緊叫人去抓藥:路參,五味子,麥冬。人們飛奔而去,有人趕緊燒水,熬好藥,我親自喂藥,大約一個小時,我能摸到脈了,上午11點(diǎn)左右病人會啍啍了,我趕緊叫人打點(diǎn)面水,慢慢喂。我的心稍微安靜,緩過神來,大罵了一通,看到有人提尿罐,我一腳踢翻了尿罐,看到半罐子血塊子。就此,張女病好了,回來我把剩下的半瓶子巴豆丸全倒側(cè)所里了,一月后在街上趕集,遇到張女,她熱情打招呼,表叔,謝謝你救了我的命。我說,你差點(diǎn)嚇?biāo)牢摇?/p> 后來,來到桐柏縣,遇到一個姓陳的醫(yī)生,很是談得來,告訴他這個醫(yī)案,他聽了,也告訴我,他遇到的,說醫(yī)院一個廚師,吃著了,肚子漲,當(dāng)時院里曬做好的巴豆藥丸,他隨手抓一把吃了,又找他看病,他又開了10粒巴豆丸。廚師拉了很多肉塊子,就此好了。 在這兒農(nóng)村,豬生病了,把豬耳朵剪個口,放一粒巴豆,豬耳朵爛個洞,豬病好了。 ////////////////////////// 樓上說的巴豆卡耳朵之法一般是治豬瘟之法。還有用蟾酥治療用蟾酥卡耳治療的,還是有效的,有的賣豬頭的耳朵上就有小洞,估計是用卡耳之法治好的。其實(shí)豬瘟就有點(diǎn)類似溫病的最壞的情況,癥狀就是 高燒,不食,全身紫斑,要是人得了,也不好治,用藥就是用安宮牛黃丸之藥,但太過昂貴,此藥價低效佳,缺點(diǎn)是誰也不想耳朵上多個洞。估計沒誰用過。中醫(yī)博大精深啊。有篇新聞報道用巴豆卡耳朵法治好了豬鏈球菌病。 ///////////////////////////////////////////////////////// 巴豆植物醫(yī)案 2014-1-17 15:54:00 來源:網(wǎng)友 植物醫(yī)案 巴豆救治慢性肺癰案 陳某,男,46歲,農(nóng)民。咳吐膿血,延已兩裁。邇來吐膿夾紫暗血塊,排出不暢,胸部悶痛難忍,痰涌氣息喘促,大便數(shù)日未行。舌質(zhì)紫,苔灰厚膩,脈弦虛滑。x線示:肺膿瘍伴空洞、膿胸。痰淤膿毒結(jié)聚于肺,恐正氣暴脫,急擬劫痰排膿。巴豆400毫克,去皮心,切細(xì),分兩次冷白飲送服;另以桔梗、杏仁、百部合、北沙參各12克,苡仁30克,生甘草6克,煎湯服之。翌日復(fù)診時告之,巴豆服下,腕部有灼痛感,腹痛,大便共瀉7、8次,嘔吐白色粘沫痰2次,咯膿血盈婉,胸部悶痛頓減,氣喘輕松。繼將巴豆減至每次150毫克,原湯藥不變。繼服5日,病情已較穩(wěn)定,但仍有嘔瀉反應(yīng)。遂以原法,巴豆再減至每次100毫克,并無明顯不適反應(yīng)。連服一月,諸癥若失。 按:《日華子本草》云巴豆能“消痰破血,排膿消腫毒”?!侗静輩R言》載其對“留飲痰癖,死血敗膿,寒痰哮喘,下嗌即行”。本例為慢性肺膿瘍并發(fā)膿胸之危重之癥,張師以巴豆之劫痰排膿為主,又以潤肺養(yǎng)肺排膿湯劑輔佐之,攻中有養(yǎng),寓攻予補(bǔ),巴豆用量亦隨病勢緩急而變,終收全功。巴豆辛熱有大毒,去皮心、冷白飲送服可減少毒副反應(yīng)。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shí),巴豆對金黃色傷葡萄球菌有較強(qiáng)的抑菌作用。張師以其治療肺膿瘍、膿胸等中醫(yī)辨證無明顯熱證者,恒奏奇效。 巴豆治急性闌尾炎 韓某,男性,68歲,1994年3月12日初診?;颊叨涨斑^食生冷后開始腹痛,且疼痛逐漸加重伴惡心而來診?;颊咚鼗悸晕秆?喜熱飲食,腹部多畏寒,得熱則舒,每因吃生冷出現(xiàn)胃痛或腹痛腹瀉。診見體溫39.2℃,闌尾點(diǎn)有壓痛及反跳痛,伸腿及腰大肌試驗陽性,舌略紅,苔黃厚,脈滑數(shù)。查白細(xì)胞22.5×109/L,中性81%。臨床診斷為急性闌尾炎。因患者平素胃腸冷積日久,本次又因飲食生冷而發(fā)病。熱結(jié)為標(biāo),冷積為本,故擬溫化冷積與攻下熱結(jié)藥并 用。選用大黃40g(后下)、桃仁15g(去皮尖)、干姜30g、桂枝30g、丹皮15g、當(dāng)歸 20g、薏 苡仁30g、巴豆6粒(去油)、甘草20g、冬瓜子50g(打)。每日1劑,水煎2次,共取藥汁400ml,早晚分服。巴豆隨服各一半。服第1劑后,患者解大便2 次,便后腹 痛減輕,服第2劑解3次大便,大便量少質(zhì)稀。2劑服完后再診,腹痛明顯減輕, 舌略黃,脈略滑數(shù),體溫降至37.6℃。守原方減大黃為20g,巴豆減為3粒,余藥同前,連服3劑而愈。其間未用任何抗生素,隨訪數(shù)年未復(fù)發(fā)。 按:此病例冷結(jié)熱結(jié)同存,寒熱錯雜,須寒熱并用方與病情合拍。方中巴豆瀉冷積,大黃瀉熱結(jié)。二物同用前人亦不少見,如《圖經(jīng)本草》中三物備急丸即大黃、巴豆、干姜同用以治心腹諸疾;《本草備要》中亦有巴豆“與大黃同用,反不瀉人”之說。 巴豆 - 藥(毒)理學(xué)[2] 毒性:以巴豆液喂飼小鼠、兔、山羊、鴨、鵝等動物皆無反應(yīng);黃牛食之過量,則易發(fā)生腹瀉、食欲不振及疲乏等,但不致中毒死亡。對青蛙亦屬無害,但對魚、蝦、田螺及蚯蚓等,則有毒殺作用。小鼠皮膚長期與巴豆油接觸,可致乳頭狀瘤及癌。長期與巴豆種子提取物、巴豆樹脂接觸,可促使二甲基苯駢蒽引起乳頭狀瘤及癌。小鼠每周服1次巴豆油共30周可引起前胃部乳頭狀瘤及癌,亦可促使二甲基苯駢蒽引起前胃部乳頭狀瘤及癌。亦有云小鼠皮膚局部應(yīng)用烏拉坦及巴豆油亦可致皮膚乳頭狀瘤,但巴豆油本身無致癌作用。所含巴豆毒蛋白系原漿毒,能溶解紅細(xì)胞,并使局部細(xì)胞壞死,引起發(fā)赤、起泡和炎癥。巴豆8-16粒給狗灌胃可死;人服巴豆油1g,亦有中毒至死的報道。人服巴豆油20滴可致死。巴豆毒素兔皮下注射的LD50為50-80mg,巴豆油酸大鼠口服的LD50為1g/kg;豚鼠皮下注射的LD50為600mg/kg。巴豆油注射在豚鼠的腭及懸雍部可引起蛋白尿和血尿。 //////////////////////////////////////////////////////// |
|
來自: 昵稱33992936 > 《特效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