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慣用方 (1)積聚肝郁血瘀證: 【處方】生鱉甲、當歸、生白芍、柴胡、郁金、茜草(或當歸)、桃仁、香附。 【功效】活血調氣,柔肝消痞。 【主治】肝硬化,癥見肝脾區(qū)可有壓痛,脘腹痞脹,食后加重,口苦,納減,大便秘結或不暢,小便常黃赤,舌邊帶紫,苔黃糙,脈象弦細或弦滑。 【加減】陰虛者,加生地、麥冬或石斛、枸杞子;氣虛者,加黨參、白術;血吸蟲病患者、乙狀結腸鏡和活組織檢查陽性者,加棗兒檳榔、廣木香;有黃疸者,去白芍,加茵陳、黃柏或巖柏草、馬蹄金;有巨脾或伴有“脾亢”者,去鱉甲,加金匱鱉甲煎丸;嘔血者,加三七;便血者,加地榆炭、血余炭。水煎服。 (2)積聚脾虛氣阻證: 【處方】黨參、厚樸、白術(或蒼術)、茯苓、柴胡、茜草、郁金、枳殼、黃芩、雞內金。 【功效】疏肝健脾,理氣化濕。 【主治】肝硬化,癥見面色蒼黃,肝、脾區(qū)或見隱痛,乏力,納差,厭食,脘腹脹滿,食后更甚,腸鳴矢氣,大便溏稀,或伴有下腿輕度浮腫,舌邊現(xiàn)齒痕,舌淡或呈灰色,苔白膩,脈象濡細。 【加減】大便溏稀者,去枳殼,加炮姜炭、烏梅;消化功能改善后,可加當歸、白芍。水煎服。其他兼癥治法同肝郁血瘀癥。 (3)積聚血瘀壅滯證: 【處方】當歸、川芎、丹參、失笑散、莪術、水蛭、虻蟲、茯苓、澤瀉、枳殼、香附。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肝活血,決壅利尿。 【主治】肝硬化,癥見面色萎黃,皮下現(xiàn)紅縷赤痕,腹脹繃急,青筋暴露,肝脾區(qū)疼痛,小便赤,大便燥,舌質多帶紫,苔黃白相兼而不潤,脈象弦數(shù)。 【加減】高度腹水,尿少者,加地骷髏、葫蘆瓢、鮮荔枝草或將軍干(或上狗);伴黃疸者,加過路黃、茵陳、巖柏草、白茅根;大便不通者加大黃,血瘀而枯者加生地。 (4)積聚脾虛水聚證: 【處方】焦白術、黨參、砂仁(或厚樸)、廣木香、澤瀉、茯苓、丹參(或茜草)、蘇葉、郁金。 【用法】水煎服。其余兼癥治法同血瘀壅滯型。 【功效】健脾運中,分消利尿。 【主治】肝硬化,癥見面色蒼黃,神疲乏力,腹脹如鼓、動搖有水聲,納差,消化不良,大便溏稀,小便短少,肢冷,或下腿浮腫、舌質淡或現(xiàn)灰色,苔白膩,脈細弱或濡細。 【加減】腹脹甚者去砂仁,加益歡散;便溏者加炮姜、烏梅;血虛者加當歸。 (5)積聚濕熱蘊結證: 【處方】柴胡、黑梔子、黃芩、茵陳、黃柏、郁金、枳殼、白茅根、澤瀉、白毛藤。 【功效】疏肝舒膽,清熱滲濕。 【主治】肝硬化,癥見鞏膜皮膚黃染,發(fā)熱,胃納減退,口干口苦,腹脹如鼓,小便黃赤,大便秘結,或先硬后溏,可有血,舌質紅,苔黃糙,脈象滑數(shù)。肝功能化驗可見谷丙轉氨酶、膽紅質明顯增高。 【加減】小便量少者,加冬瓜皮、澤瀉、車前草或鮮荔枝草;便秘者,加大黃;下痢者,加鳳尾草;氣虛者,加太子參;陽虛者,加石斛、麥冬;有出血傾向者,加三七。水煎服。 (6)積聚肝腎衰竭證: 【處方】地黃、麥冬、枸杞子、當歸、山茱萸、山藥、茯苓、郁金、澤瀉、車前草、枳殼、丹參、懷牛膝。 【功效】補肝滋腎,分消利尿。 【主治】肝硬化,癥見面色晦黯,氣急,青筋顯露,神倦懶言,腹大膨滿,或腰圍酸痛,下腿浮腫,小便少。陰虛者多伴有心煩,低熱,夜寐不安,舌質紫黯,脈象弦細;氣陰兩虛者,舌苔白而不潤,脈象微細。除肝功能損害外,還可伴有尿蛋白、管型、非蛋白氮增高、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的肝腎綜合征。 【加減】氣陰兩虛者,加黨參、白術;腹脹難受,小便點滴者,加益歡散、白茅根;腎陽虛者加肉桂、附片;陰虛伴低熱者,加鱉甲、柴胡;嘔血或便血者,加三七。 |
|
來自: 石門易卜 > 《名醫(yī)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