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雜釋》附 嚴陵余國禎瑞人甫著 男中忬、中恬、中慎仝校 《卦象卦德》 下卦為內(nèi),上卦為外。凡《易》言象則自上及下,言德必由內(nèi)達外。蓋觀象在成卦之后,論德本畫卦之初也。 《柔德位》 彖釋卦名。皆用本卦,上下呼應。獨于小畜、同人大有加一“曰“字者,皆以其柔之得位,怵然慎之。此喚醒觀玩之語辭也。后惟革亦然。陰陽變革,亦圣人所慎言也。 《履三》。卦本以三一陰而成,故即卦辭系之,與屯初比五等同。然三不能盡說之理,所以不咥者變咥○歸妹眇跛分系而此兼之,深惡三也。 《同人于宗》 黨錮之李范,元祐之蘇程,何嘗不中正,何嘗非正應,而流弊何如,亦可以想于宗之吝矣。要之同所當同,則雖有不同亦無害其為同。茍同非所同,則雖同盡天下,亦不過是于宗而已。王陽明論學說,天下信之不為多,一人信之不為少。正是此意。 《雷藏澤中》 雷,陽氣也,其動也發(fā)聲春夏,其靜也收聲秋冬。君子事事體天,故動與雷俱出,靜與雷俱入。如豫與大壯、無妄,法雷之動也,如復法雷之靜也。茲澤中之藏,其靜之時乎?響日之晦入而宴寢,休息焉。此君子順時養(yǎng)氣之學,從日夜所息中靜固天根,其深于隨之義矣。 《邑人災也》 將爻詞去一“之”字,加一“也”字,便有許多感慨語氣。此雖假象,然而天地之大,何所不有。尼宣畏匡冶長縲紲,圣賢且不免焉,而無妄之理愈著。此《易》所以類萬物之情也。 《離四》 秦法如火,始皇舊火也,二世新火也。李斯勸行督責,突如而焚矣。炎漢將燼,宦豎內(nèi)熾,董卓外燃,何進實迫之,臍燈棄如矣。 《咸四》 四心位也,不言心者,曷去心而為咸之主也。無心則為貞虛之體也,有心則為思悔之根也。思與邪,每緣類而至,故曰朋從。尤悔之來,遂不可知矣。甚哉,貞之為要也。 《恒》 不能體常者,不可以盡變。不能盡變者,不可以體常。天地所以能常久者,以其能盡變也。日月周天,與氣推移,故其明不息。四時能變,寒暑迭運,故其序不窮。無非由變而恒,恒而變也。 《嚴君》 君,主也。母慈而亦稱嚴者。正,即嚴也。肅雝門內(nèi),母教尤尊于父。 《得中》 蹇貴能止而往亦有功,以五之中也。解貴能動則復則吉,以二之中也。動靜不失其時者,惟中乎? 《曷之用》 善處損者不得已而取,莫若不得已而用?!瓣轮谩比?,假作呼問語,有如許商量斟酌,在下一“用”字若作答辭也。用之既節(jié),則侈欲日消。損之義,損人欲以復天理而已?!疱鑲鞫詴r字,系易至損,憫時之意深矣。蓋天下時而已。時行之義,首于乾發(fā)之,損益者否泰之始也,故皆以偕時致意焉。 《三人行》 損因三,成惟三。一人行,然后陰陽各以兩相資。三與上兩則得友得臣矣。二與五兩則皆益之矣。初與四兩則合志有喜矣。此絪緼化生之至理也。 《木道》 木亦言道。才本于德,用之有道也。張和仲云:涉川乃木之事,非木之道,可味。 《井》 昔人謂黃帝穿井。又云伯益作井。則羲皇時未有井也。然其理與形則具于卦,故文王以此名之??梢娨桌碇疅o所不該如此。因思畫疆授畝之初,亦未有井,亦后圣以象形,故名為井田耳。 《二女同居》 志不同行,只是各志所適,故曰睽。今少女居上,志克離火,中女居下,志焚兌澤。少之加大,莫憯于陰,故必革。 《震初》 文王見卦中初畫具有此義,故于卦辭統(tǒng)言其理。至系爻,則初九實主其事,故周公特以一“后”字揭出初心耳。若夫子兩傳其旨,即一辭而反覆舉之,意更深長矣。程傳釋義,彖略象詳,殊會此意。 《艮背》 人身五官百骸,皆有欲,惟背則無。故至理不遷之極,如背然,渾只見道理,合當如此。入自家一分不得,著一些私意不得,才是艮其背。 《艮身》 身以全體言,自然之主肆應無妄,克復之四勿也。背以一節(jié)言,當然之則一定不遷,明新之至善也。同一“止其所”而已矣。 《山上有木》 地卑且近,生木則日見其長,升象也。山高且大,有木亦不覺其異,漸象也。 《節(jié)初》 承二陽爻,橫亙?nèi)鐟?,塞象也。應四坎,體出則恐陷,審幾于初,其知遠矣。塞者,嗇也。曰塞聰,曰不變?nèi)?。塞之為?jié)大矣。 《系辭上下傳》 上傳開卷便提出乾坤變化四字,而辭占象變見于第二章,則統(tǒng)會微顯上下之義,申重辭占象變之用,細詳變化精意,還他乾坤二象,而窮神知化以結(jié)上傳。一龍穴也,陰陽氣也,易之胎也。剛?cè)嵋再|(zhì)言,健順以性言,奇偶以數(shù)言,天地以形言。乾坤二字,則又合微顯而名之。至于神則形下形上,無方則不可測,斯所謂一陰一陽之道也已。 《易》之為道,本于乾坤。理惟易簡,體于圣人。要歸德行,故上下傳,首末皆兩兩呼應此旨。昔人曾探其秘,而愚更有管見焉。上傳首原變化,十二章中篇篇皆及變化,亦或以變而該化者。下傳首明吉兇,十二章大抵是言吉兇,只第二章單言象,第四章單論畫,故未及吉兇字耳。變化屬象,變先天之奧也,然必以蓍卦而傳。吉兇屬辭,占后天之功也,然必本象畫而著。上傳語多精密,下傳意主憂危,交闡互發(fā),無非此旨。要是代天有言,神道之教云爾。 《冶容》 冶如陶冶之冶,造出新粧也,艷色能令人銷神流志,故妖容曰冶。 《鼓舞》 奏樂者,鼓聲舞容,疾徐相應,亦可想自然之妙,是故夫象。特加“夫象”二字,便與舊文異旨。圣人所以系卦下之辭,不過為象作注腳耳。系象而要之物宜,系爻而要之典禮,故可變可通,以至于盡神盡利,皆形上之理也,謂之象。象之與立象,“象”字不同,此指卦下之彖辭言乎象者也。 《德情》 凡陰陽之根于理者曰德。德精而難見,故以理會合之為通。凡陰陽之著于跡者曰情,情顯而可指,故以象肖似之,曰類舉,曰背。然本義兩如字,是借卦義例言之耳。 《制器尚象》 《易》為稽實待虛之書,至理無所不通。朱子因上傳有“制器尚象”句,偶合此章取象之例,故云然皆以中氣為盛。惟土無專令,寄旺于四季孟之間。震,陽木也,盛于春仲,從春陽也。巽,為陰木,則當春季而兼辰,土以入巳矣。離為火,火無陰陽,專主夏,而特盛于仲之午。坤,陰土也,夏秋之間,亦土之中氣也,故坤陰最旺焉。兌,陰金也,主秋之仲,從秋陰也。乾,為陽金,則當秋季而兼戌,土以連亥矣???,水也,亦一而已,旺氣專聚于冬之仲。艮,陽土也,主季冬與春孟間,所以迎春陽之進氣也。故曰:成終而成始,而生生之氣于是不息矣。 校注:孟春正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 《序卦傳》 《易卦》生生之理,本于太極,而《序傳》中消息進退之義,事事夾雜,皆在里面,正是《易》之包缊陰陽處。蓋自一生出以至于無窮,故以未濟終焉,還他一個太極流行也?!鹕掀蚯ざ蕴斓?。下篇序咸言夫婦,而亦本天地。舊以為隱其名者,尊卦首,非也。《易》以道陰陽,故于篇首概括其理而論之,余卦則各言陰陽相錯之,一義而已。 《咸速恒久》 乾坤至困,已準上經(jīng)三十卦數(shù)矣。中次咸恒,本義第去兩“也”字,釋之者蓋取乾剛坤柔之例,莊重其句,以明其復統(tǒng)下經(jīng)之三十四卦也。卦傳雖雜,而二篇位置秩然,其雜而不越乎。豎儒輒以本義為諧談,何哉?○篇末柔憂葉韻,恰與傳首坤師相合,不可謂其無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