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林陽禪寺賞梅,是立春之后的事。 這時候,城市里還未見多少春意,但女人的衣裳上卻早早有了春的顏色。哪怕是我這樣相貌普通的女人,在看風景之前,也總是有這樣一個念頭——先把自己打扮成一道風景。出門前,我特意穿上白色的百褶長裙,將粉色的腰帶系成一個蝴蝶結。即便是在朋友的車上,我也肆無忌憚地搽脂抹粉,無視她一副似笑非笑的神色。 林陽禪寺坐落于福州市晉安區(qū)北峰山區(qū)壽山鄉(xiāng)。行駛三十多分鐘后,車子停歇在寺門之外。一樹樹紅粉雪白在我的眼簾里織起一片錦繡。我立馬跳出車門,掏出手機,對著眼前的梅花拍個不停。 四下眺望,歲月層疊的寺院,風姿綽約的梅花……拿著手機隨意一按,即成風景。我的眼睛忽然被一堵墻吸引。那是一堵鑲著灰邊的紅墻,樹立在一尊觀音像后。墻的邊緣高低有致,好似旗袍的方襟,只是折角處有了波浪,又平添了幾分柔和。粉紅、雪白的花朵從墻內袒露了出來,成了無法掩蓋的詩意。倘若南宋詩人葉紹翁見了這樣的景致,會不會也道一句——“春色滿園關不住,兩樹梅花出墻來”? 一旁的師傅告訴我,墻內就是傳說中的梅園。林陽禪寺之梅美名遠揚,而最著名的當屬這梅園中的兩株三百年的老梅。 我連忙拉著朋友奔向紅墻,從墻下小門鉆入。還未入園,我即先遇見了一面扇形的小窗。從窗中望去,梅園里的景色就成了扇面上的丹青。樹上粉蕾白花,樹下紅男綠女,在其間搖曳成一幅活色生香的動畫。那些喧鬧的人聲,一旦入了畫,卻也多了幾分悅耳。 真正踏入園內,視野頓然開闊起來。兩株碩大的梅樹,一白一粉,一左一右。結實的枝干伸展向四面八方,有曲有直,傾斜端正。比起嬌花、弱柳,這樣的梅樹顯得愈加富有生命的活力。花朵一簇一簇地籠在枝頭,爛漫中透著一種堅韌。 忽而,一陣風吹來,小小的花瓣漫天飛舞,梅園之中就似下著一場芬芳的雪。深深地呼吸著清雅的芬芳,我終于明白,所有的香水都是花朵的贗品。靜靜地看著花瓣慢慢飄落。那么白,素雅卻不寡味,那么粉,嫵媚卻不俗艷,好看得讓我想要伸手捧起。然而,那些花兒總是要墜落的,落進泥土里,漸漸失去了芳蹤。到了明年今日,樹上又會生出許多許多的花,然后風里又會飄出許多許多的“雪”。只不過它們都不再是今年今日的這些花、這些“雪”了。 三百年的梅,一年又一年,誰又能說出它們精確的年齡呢?三百零一歲,又或是三百零二歲?梅樹活到了這樣的年紀,好像增一歲減一歲都無關緊要吧。沒有多少人會去計較。不像我這樣的女子,越來越接近三十歲,別說一年,哪怕連幾個月的差異,都可以上升為原則性問題。 風停了,“雪”也停了。 樹下的人,一樣的熱鬧??钢鴨畏吹臄z影師,拿著手機采擷風景的游客,以及在鏡頭下千姿百態(tài)的女子,或年幼,或年青,或年長。 我也曾經像那些孩子一樣小,扎著羊角辮,素面朝天,看到花花草草,笑得滿臉春風蕩漾,連眼眸里也是春光的明媚。我漸漸長大,長到現在的年紀,出門看一場梅花,也要反復檢查臉上的脂粉涂得均不均勻,唇上的口紅是否沾到了牙齒,腰間的蝴蝶結打得漂不漂亮。而后再用一堵一堵的墻鎖住自己性情,畢竟在外人面前,一點點任性的自我都是要不得的。我不知道,當我像一棵梅樹那樣,再跨越過若干個冬天與春天之后,又會變成什么模樣? 我對朋友說,想要拍張照。然后走近那棵白梅。這梅樹真是好看,連披在樹皮上青苔也綠得可愛。這是胭脂水粉畫不出的好看,這是錦衣華服扮不出的好看。抬頭望一眼樹冠,它早已高過了圍墻。這是紅墻春深也鎖不住的性情。不寡淡,不媚俗,身在人潮里,也能長出自己的姿態(tài),度過數百年的滄桑之后,仍舊保有最純粹的天真。 我輕輕地閉上眼睛,把梅間所有的春色都藏在了心底。 2018年2月22日寫于福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