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這事最近有點火, 前幾天熱炒了北京相親價目表,房子、戶口、學歷、屬相一條一條的,很細致的放在了前面,很理性。 傳統(tǒng)文化(屬相)與現(xiàn)代物質(zhì)生活完美結(jié)合,毫無違和感。 “輕微有點殘疾也行,外地戶口基本不考慮”。 其實,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雙,即便是西門慶勾搭潘金蓮,也還找個王婆從中穿針引線。 所以,媒人介紹,男女見面相親,也是非常實際的事情。 今天人們在說的相親吃飯這事,也要火。 一個月工資五六千的女孩,和一個年收入十萬美金的男人見面。 男的帶女的去了一個粵菜館,請她吃飯,讓女的點菜,說,隨便點,不用給我省錢。 這女的也是真實在,點了十只什么蝦刺身,一口一只大小的,每只298, 然后點了一只象拔蚌,一千多,兩盅燕窩, 還有一道炒芥蘭還有幾個前菜。 點蝦到時候,男的說,兩只夠了吧? 女的說,一口一個,兩只肯定不夠吃。 點完菜后,男的聊了幾句,起身走了。 結(jié)果一頓飯4879元。 女的含淚刷卡。 回頭,女的找男的要付飯錢, 男的說,我沒吃給你什么錢? 饞女遇到了渣男。 相親請吃飯,其實是考驗! 最早接觸吃飯這個話題,不是小時候挨餓的時候,而是參加工作后的一次聽課。 有一年單位從中央電視臺請來一個著名的節(jié)目制片人,屬于名人大腕兒專家級了, 她先是講課,講課后,單位領(lǐng)導(dǎo)拿出自己臺拍的幾檔節(jié)目讓名人當眾點評。 其中一個節(jié)目是講述單身母親帶女兒生活如何艱辛中充滿溫馨的,整個節(jié)目就是娘倆吃飯,所有的對話都是一邊吃飯一邊進行的。 名人說:“拋開節(jié)目內(nèi)容不說,這檔電視節(jié)目最不應(yīng)該選擇在人吃飯的時候拍攝, 因為人最難看的時候是吃飯,或者說,人吃飯的時候最難看。”
吃飯,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zhì)。 很小的時候,農(nóng)村種啥吃啥,一般來說以玉米、高粱、谷子、紅薯為主。 后來有了柴油機和抽水機后,開始有了小麥和水稻, 作為細糧,也只有過年過節(jié)和來客人的時候才能見到。 那時候看病人都是用紙包著二斤白面,禮品的貴重的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一千塊錢了。 但過去農(nóng)村有一種粳米,就是旱稻子,產(chǎn)量極低現(xiàn)在估計連種子都沒有了。 那個時候最理想的生活就是粳米干飯燉肘子。 有一首怕老婆之歌: 老婆老婆你別打我, 明天早晨我燒火, 粳米干飯燉肘子, 你吃著,我瞅著, 孩子哭了我哄著...... 女人的理想生活 村里有一個小伙子,經(jīng)過別人介紹相親了。 一般的都是女方先去男方看,看小伙子長什么樣、看房子、院子、土地等等,等女方對男方?jīng)]有大的意見后,開始談彩禮、嫁妝什么的,然后,就是女方請準姑爺來家吃飯。 為表示重視,女方家里把珍藏的僅有的一點粳米拿出來,大鍋撈米飯。 那個時候家里人多,粳米飯僅夠兩個人吃,其他人準備的是小米飯。 準岳父就陪準姑爺吃飯,姑爺一看是粳米飯,一激動,把家里老人告訴的吃飯吃半飽的話早忘腦后去了,沒幾下,把鍋里的粳米飯全給吃沒了, 還舉著空碗讓盛飯...... 女方家里也不好意思說沒有飯了呀,事情就鬧得很尷尬。 看小伙子如此沒有眼色,親事也就黃了。 后來,小伙子招親去了一個人家, 據(jù)說,這家人到現(xiàn)在也不知道他有多大飯量 每次吃飯都是最后吃,其他人吃完后連飯帶菜有多啊少吃多少, 剩的多多吃,剩的少少吃,從來也不說餓,從來也不說撐得慌。 后來,有人總結(jié)經(jīng)驗,要想提高成功率, 相親約吃飯的時候,尤其是男方,去赴宴之前先吃半碗抻面,肚子里有多半飽了, 說話也有底氣了,桌上也就好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