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起知名度,少林寺應該在全國首屈一指了。 上個世紀的一部電影《少林寺》使得他迅速成為“網(wǎng)紅”,再加上永信的經(jīng)營,少林寺不僅成為河南的一張名片,更為成中國推介世界的一張名片,我曾在國外的地鐵上看到中國的大幅宣傳照,河南就三張:少林寺,龍門石窟和云臺山。 圍繞少林寺一系列周邊“產(chǎn)品”層出不窮,并且取得了巨大的商業(yè)價值和文化效應。伴隨而來也是毀譽參半的風評,俗話說“悶聲發(fā)大財”,少林寺和他的主持顯然沒有悶聲,而是高調(diào)的,像運營一間公司一樣經(jīng)營一個宗教寺廟,一個文物古跡。 實事求是的說,推廣少林寺及其文化并沒有錯,大力發(fā)展旅游也問題不大。在物欲橫流的當下,賺錢更沒有錯。錯就錯在宗教的“治愈系”一旦沾上銅臭,就不是治愈了,而是“毒化”。少林寺如此,法門寺亦如此。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我寧可喜歡遠離人潮洶涌喧囂,卻又近在咫尺的初祖庵,也對少林寺的常住院怎么也產(chǎn)生不了好感。 可是,少林寺的歷史和顯赫地位還是客觀存在的。 少林寺位于登封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是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釋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寺,他在跋陀開創(chuàng)的基礎上,廣集信徒,傳授禪宗,東魏孝靜帝天平三年傳法于慧可,達摩因此被稱為禪宗初祖,慧可則是二祖,從此禪學在少林寺落跡流傳。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付囑第十”有云:“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jié)果自然成?!?/span>其中一種說法便是指達摩初祖為一花,而五葉則是指其后傳的五代: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也有一說認為一花是佛教傳入我國后,禪宗以達摩為祖,稱“一花”;五葉:佛教發(fā)展演變的五個流派:即偽仰、臨濟、曹洞、法眼、云門。 無論哪種說法,達摩初祖均是一花,他所在的寺院便是少林寺,因而稱少林寺為禪宗祖庭。 唐初,少林寺十三和尚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封賞,賜田千頃,水碾一具,并稱少林僧人為僧兵,從此,少林寺名揚天下,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功夫也即始于此。 少林寺今存主要遺跡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少林寺常住院在少溪河北岸,從山門到千佛殿,共七進院落,為明清建筑群。 常住院的沿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閣、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寺西為塔林,北是初祖庵、達摩洞、甘露臺,西南有二祖庵,東北有廣慧庵。 寺周還有同光禪師塔、法如禪師塔和法華禪師塔等古塔。 千佛殿壁畫。千佛殿位于立雪亭后面,又名毗盧殿,是寺內(nèi)最后一進大殿。殿內(nèi)的壁畫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畫中的珍品。大殿背面及東、西兩墻壁上都繪有彩色壁畫,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羅漢毗盧圖”,色彩艷麗、構(gòu)圖和諧,衣袂飄飄,為明代壁畫的珍品,展示了明代壁畫的較高水準,是河南位數(shù)不多的寺觀壁畫。 常住院最有看點便是碑廊下的唐碑,琳瑯滿目,值得駐足。 寺墻外的同光禪師塔非常精美,也嘗嘗不被人注意,我去了好幾次才看到。 除去常住院,少林寺最有看點就是塔林和初祖庵。 少林寺塔林有塔220余座,為唐、宋、金、元、明、清及現(xiàn)代以來高僧的磚石墓塔,是全國現(xiàn)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塔林。尤其是唐塔,異常精彩。 初祖庵位于少林寺西北約一公里,五乳峰下的小山丘上,是宋代人為紀念初祖達摩面壁而修建的一座庵院,又稱“面壁庵”。 初祖庵環(huán)境極美,其三面臨澗,古木掩映,為山中勝境。初祖庵大殿創(chuàng)建于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伺候歷代均有修葺,但主要構(gòu)件仍為北宋原物。它是河南省迄今最古老的一座木結(jié)構(gòu)建筑,極具價值。 大殿東、北、西三壁上存人物彩繪23幅,內(nèi)容為初祖達摩以下三十六位禪宗祖師。繪制年代約在明末,形象質(zhì)樸古拙。 大殿的十二根檐柱,四根內(nèi)柱,神龕須彌座束腰部分,各面多雕纏枝花卉,花卉之中雕麒麟、獅子、山水、古剎、海水、渡舟、小橋、流水、人物故事等,柱子上所雕刻化生童子,迦陵頻伽,天王立像等宗教內(nèi)容,整個雕刻非常豐富,造型生動,構(gòu)思巧妙,意境悠遠,刀法勁健,皆為北宋宣和七年,大殿創(chuàng)建時所刻,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是少林寺石刻中的珍品。 少林的毀譽參半依然瑕不掩瑜,其之于河南,之于中國仍是非常優(yōu)秀的古建筑群。塔林規(guī)模震撼人心,初祖庵宋代建筑,宋代雕刻一如宋人溫婉細膩,常住院唐代碑刻,明代壁畫也是少有的精彩之作。 余曾于不同時節(jié)游少室山,觀少林寺。雨雪霏霏的塔林、初祖庵顯得異常靜謐,時間仿佛靜止了一般,你絕不會想到這是飽受詬病的旅游區(qū)。深秋之際的少林寺,銀杏葉黃燦燦的,我一個人安靜的躲在碑廊下,抬頭看了看金黃的葉子,感慨歲月的不居,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輕輕的走過一塊塊唐碑,閱讀一代高僧大德的行狀,參悟他們一生至于佛法的安寧。 夏季的少林,安靜的坐在同光禪師塔下,聆聽蟬鳴之聲,如同梵音入耳,夏的味道如在喉頭,燥熱卻安慰人心。草長鶯飛時節(jié)的少林寺更是我最愛,牧羊曲里的日出嵩山坳,潺潺溪水流真真切切的就在眼前,美的不可方物。 四節(jié)少林寺,從來不缺人潮洶涌般的來去匆匆,讓人覺得這里足夠喧囂。然而,四節(jié)少林卻又十分僻靜,那種躲在初祖庵下冥想,在塔林角落里酣睡,在碑廊下沉思的時光,是屬于這個喧鬧少林寺最安靜的時刻,也是屬于自己的小小秘密,埋藏之所。 嵩高維岳,山河舊夢。迷霧森林中的少室山,是出家,還是在家?心安即家! 您的轉(zhuǎn)發(fā)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
|
來自: CHANJIJI陳吉吉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