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脈:遲來一息至惟三,陽不勝陰氣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陰須益火之源。脈象:脈來遲慢,一息不足四至。 主病:寒證,遲而有力為實寒,遲而無力為虛寒。亦見于邪熱結(jié)聚于里之實熱證。為脈率小于正常。 脈理:脈之運行有賴陽氣推動。 實者,寒邪侵襲,阻遏陽氣,寒凝氣滯,則脈遲而有力; 虛者,陽氣不足,心陽不振,失于溫運,鼓動無力,則遲而無力。若邪熱結(jié)聚,氣機壅滯,則氣血運行受阻,脈亦遲而有力。 生理變異:長期體力勞動者或運動員,脈遲而和緩;常人入睡,脈亦見遲。 相類脈: 緩脈:脈來和緩,一息四至,應指均勻,稱平緩,為脈有胃氣之象,見于常人;有病之人,脈轉(zhuǎn)和緩,則為正氣恢復之象。若脈緩怠無力,弛縱不鼓,則為病脈,見于脾虛、濕困,由鼓動無力,或氣血受困所致。 中醫(yī)辨證施治 (1)寸脈遲上焦有寒。證候:心痛咽酸、吐酸水。宜服附子湯、生姜湯、茱萸丸。調(diào)和飲食以暖之。 (2)關脈遲胃中寒。證候:中焦寒、吞酸吐水。宜桂枝丸、茱萸湯。針胃俞補之。 (3)尺脈遲下焦有寒。證候:腰腳重、背痛。宜服桂枝丸.針氣海關元補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