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入關(guān)之后,將明王朝推翻,自己做了皇帝,明朝遺留的那些宮女、太監(jiān)一部分被遣散,一部分被留在宮中,或派往王爺府當(dāng)差。多爾袞任攝政王之時,深知明朝太監(jiān)、宮女曾經(jīng)做過的那些禍端,因此對這些人毫不憐憫,除了設(shè)立嚴(yán)苛的宮規(guī),還設(shè)有慎刑司,專門懲處宮女和太監(jiān)。那些出身后金貴族家庭的后宮妃嬪們對待這些宮女和太監(jiān),猶如奴隸一般,輕則打罵,重則一通笞杖活活打死,毫不憐憫一條性命。死了拖到宮外,丟入野坑之中,連個墳頭都沒有。 話說這專門用以懲處太監(jiān)和宮女的慎刑司,除了最常見的打板子、抽鞭子、壓杠子之外,還保留了前明幾種大刑,借此來威懾眾人,以儆效尤。這些酷刑,雖然不用刀,也不用見血,但是卻凄慘無比,受刑之人痛苦萬狀,生不如死。 1、站籠站籠之刑,連晚清時期的外國人看了都怕。這站籠又稱立枷。不過數(shù)根木頭制作而成,但確實受刑者最怕的刑具。相傳站籠為明代東廠所造,專門用于對付東林黨人士。此籠上面有口正好可以卡住犯人頸部,令頭在籠外,身在籠中。不分晝夜站立其中直至死去。起初先在腳下墊上磚頭,然后慢慢撤出磚頭,直到犯人用腳尖支撐為止。 而后將站籠立于烈日下,令過往太監(jiān)、宮女等人觀看。快則一二日,慢則三四人,犯人便在烈日饑渴下懸空窒息而死。站籠分高矮兩種,若是矮籠,犯人需屈膝站立,坐也不坐下,身子想直又直不起來,在里面遭盡了罪。 2、大枷大枷也叫枷號,看上去不過一塊厚木頭板子而已,但實質(zhì)帶在人身上后,讓人生不如死。大枷在明朝時是個慣用刑具,據(jù)說大太監(jiān)劉瑾特別喜歡用這種大枷來折磨人,最重的枷達到120斤。 清代一直沿用大枷到明末,凡是犯罪宮女太監(jiān),有罪責(zé)嚴(yán)重者,可用大枷伺候。帶上枷后,雙肩吃力難忍。有時候,還要在地上鋪上碎瓦片或者鐵鏈讓人帶著枷跪在上面。那種感覺,自己想吧。 3、桶刑此桶也是特制,類似于站籠,只不過體積要小很多。只需將犯錯宮女剝了衣衫,往里一丟即可。這些桶從來不刷洗,里面臭氣熏天,雖然頭部在外,但身子卻只能蹲坐里面,不能伸展四肢,更不能直立身子。 吃喝拉撒全部在這個桶內(nèi),時間一長,這個桶就成了馬桶。若是夏季,很快就會滋生出的蛆蟲,那種人蛆共處一室的情景,你可以在腦海中勾畫一下。 4、墩鎖墩鎖無疑是令清代宮女太監(jiān)們最忌憚的刑罰。相傳這種刑具起源于元朝,這是一個高約20公分,約有一尺見方的箱子。箱上有四個洞,分別鎖住手腳,令人在箱中無法站立。 手腳不能動,很快就會導(dǎo)致四肢淤血,大小便也無法自理,痛苦之情難以描述。不出二三天,隨便讓你認(rèn)什么罪,你都認(rèn),比老虎凳辣椒水還管用。 大清一朝,針對宮女太監(jiān)的刑罰遠不止于此,只說以上四樣,便足見其狠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