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爸可以說是一個家庭的“主心骨”,但主干力量不穩(wěn)定時,或是沒有強(qiáng)大的能力去支撐家庭以及孩子的成長時,孩子也很難有一番大成就,甚至轉(zhuǎn)而向軟弱的性格發(fā)展。 現(xiàn)在的父母一般都很少打孩子,大多時候都是通過言語教育的方式,而較無能的爸爸更是喜歡靠言語來“教育”孩子,本質(zhì)上是拿孩子發(fā)泄,彰顯自己的“教子有方”,實則傷害孩子最深。 無能爸爸常掛嘴邊的3句話,說的越多,孩子越容易成為“媽寶男”1、“去找你媽,別來煩我?!?/strong> 其實很多孩子都很想與爸爸親近,畢竟平時與媽媽相處的時間較長,爸爸每天都要出去上班,只能夠等到爸爸下班回家之后再與爸爸親近。 但是部分寶爸覺得自己上了一天的班,本來就身心疲乏,這時孩子再來折騰自己,感覺無比的心煩,也懶得陪孩子玩。 可孩子哪里察覺的爸爸不耐煩的情緒,還是會繼續(xù)纏著爸爸,這時寶爸們可能就會說一句,“去找你媽,別來煩我。” 這樣的話一旦說出口,傷的不僅僅是孩子的心,而且會讓孩子變得十分缺乏安全感。 畢竟爸爸原本給予他們陪伴的時間就不多,這時還嫌孩子煩,把孩子推給媽媽。孩子在爸爸這受了委屈,自然也就會去媽媽那尋求溫暖與安慰。 長期以往,孩子就會變得越發(fā)粘媽媽,離不開媽媽,而寶媽通??吹胶⒆邮沁@種狀態(tài),自然是心疼的不得了,想把孩子在爸爸那缺失的愛全都彌補(bǔ)回來,于是對孩子也會產(chǎn)生較強(qiáng)的控制感。 一方是為了索取安全感,另一方則是控制,時間一長,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越來越?jīng)]有主見,凡事都很喜歡依靠媽媽,“媽寶男”也就是這么形成的。 2、“你去問你媽” 孩子在遇到難題時,通常都喜歡向父母求助,如果孩子一開始向爸爸發(fā)出求助的信號,但是卻被寶爸給阻斷了,還告訴孩子,“你去問你媽”或是“讓你媽給你做決定”。 諸如此類情況時, 再遇到一個教育理念相對較弱后的寶媽,也會剝奪孩子的自主決定權(quán),直接告訴或是命令孩子怎么做。 長期如此,孩子習(xí)慣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并習(xí)慣于接受媽媽的指示與命令,這樣的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長大以后也很難有大的成就。 3、“老婆,這個……”、“老婆”,那個……” 還有一部分寶爸,在家里也是絕對的強(qiáng)權(quán),不論什么事情都要讓寶媽來做,自己就是動一張嘴皮子,一會一口“老婆”,一會這里什么事情要處理,一會那里又有什么事情要處理。 同樣,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受到較大的影響,以至于之后不論出現(xiàn)什么事情,第一時間都會找媽媽幫忙,畢竟就算是找爸爸,最后的執(zhí)行者也是媽媽,倒不如越過“中間方”,那不是更方便? 一旦這樣的習(xí)慣養(yǎng)成之后,媽媽便成了孩子最可靠的保障,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性也會變得異常的強(qiáng),這對于孩子的成長并不是件有利的事情。 要知道,“媽寶男”的危害不僅體現(xiàn)在相親市場上的弱勢,對孩子自身可能造成的影響都將是極大的。 性格“媽寶男”的孩子,大多有這幾點特征: 1)不敢自己做決定。這樣的孩子通常都不敢自己做決定,就怕自己做錯事情需要承擔(dān)后果,因此需要有人為其做決定,就算出了問題自己也不用擔(dān)責(zé),這樣的方式很難讓孩子得到成長。 2)對媽媽的依賴性過強(qiáng)。媽寶男無疑會在任何方面都聽從媽媽的意見,不論媽媽是對的,還是錯的,并且越是到了后來,孩子越會是“惟命是從”,因為這時的孩子將此習(xí)慣內(nèi)化于心,較難有大的改變。 3) 缺乏獨立能力。很多媽寶男都缺乏獨立能力,不論是在學(xué)習(xí)、工作方面,還是在最基本的生活自理方面,因為一直以來都是寶媽在為其操辦這些事情,他們壓根就不必?fù)?dān)心,于是各方面的能力也都未得到鍛煉,更不可能獨立了。 或許孩子在小的時候,“媽寶男”這一特征并不太明顯,畢竟孩子依賴媽媽是常有的事情,而且所受到的影響相對也比較小。 但是一旦等到孩子長大之后,接觸到的人越多,需要承擔(dān)的事情也越多,這時“媽寶男”的性格弊端暴露無遺,對孩子將會產(chǎn)生重?fù)簟?/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