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休克診療,多巴胺一直作為臨床一線用藥使用。 「小劑量促進血管擴張,中等劑量和大劑量主要增加血管阻力」也是我們年年背、年年考的內(nèi)容,可以說是「血管活性藥」中地位穩(wěn)固的老大哥了。 但是在魔性的 2020 年,什么都有可能發(fā)生。 這位老大哥,今年也被踢下了「神壇」。 圖源:soogif 2020 年《兒童膿毒性休克和膿毒癥相關(guān)器官功能障礙管理》指南中,血管活性藥使用部分寫明「建議選擇腎上腺素或去甲腎上腺素而非多巴胺作為治療膿毒性休克」,直接將多巴胺打入「不建議」列表。 而嚴重過敏反應(yīng)診療中,腎上腺素才是被點名的「救命藥」。 兒童低血容量性休克治療以液體復(fù)蘇為主,早期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反而有進一步加重器官灌注不足和缺氧的風險。 更有研究表明,兒童心源性休克診療,去甲腎上腺素對病死率的降低優(yōu)于多巴胺,而多巴胺比去甲腎上腺素可能更容易引起藥物相關(guān)的心律失常。 所以,兒童休克診療,多巴胺已被棄用? 血管活性藥物,究竟該怎么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