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唐伯虎盡管才華出眾,有理想抱負(fù),是位天才的畫家,但他那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這個社會。他一生坎坷,最 后潦倒而死,年僅54歲。他臨終時寫的絕筆詩就表露了他骨心的留戀人間而又憤恨厭世的復(fù)雜心情:“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dāng)飄流在異鄉(xiāng)?!?/p> ![]() 在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diǎn)秋香》里,星爺飾演的唐伯虎浪蕩不羈、才華橫溢。電影里的這一形象,成為了許多人小時候?qū)τ谔撇⒌牡?一印象。而后許多關(guān)于唐伯虎的電影電視劇里,也大多將其塑造成一個風(fēng) 流瀟灑的才子,讓看過的觀眾既欣賞又羨慕,有的甚至在心中贊嘆“風(fēng) 流才子當(dāng)如是也。”但在真實(shí)的歷史上,唐伯虎雖確有其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也并非虛名,可他的一生,卻并非過得那么瀟灑。 唐伯虎在蘇州看上了一處廢棄的房子,這處房子非常僻靜,唐伯虎就打算買下來??墒撬麤]有錢,就以自己的藏書作為抵押借來錢買下了這處房子,修繕之后,名為“桃花庵”,后來經(jīng)過兩年多的賣字賣畫才還清了借款。在“桃花庵”里,唐伯虎頗感到一些愜意,唐伯虎寫下了這首千古流傳的《桃花庵歌》。 ![]() 和唐伯虎內(nèi)心的痛苦相比,世人的冷眼也就實(shí)在算不了什么。尤使他觸景生情的,是蘇州的亭臺樓閣,那兒隨處都留下他青春的足跡,現(xiàn)在卻物是情非,不堪回首了。唐伯虎常常獨(dú)自徘徊,長久佇立,內(nèi)心忍受著悲哀的沖擊和痛苦的煎熬。 清代劉熙載《藝概·書概》中對學(xué)書的工拙之變有言:“學(xué)書者,始由不工求工,繼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極也?!蔽迨畾q的唐伯虎可謂已經(jīng)到了工之極的境界。但這篇作品放在唐伯虎所有的書法作品中間,卻顯得比較“生”,也有可能是筆禿的緣故,難以表現(xiàn)出他一貫的秀麗,筆尖所揮灑出的游絲映帶之美。卻也別開生面,表現(xiàn)出古拙蒼勁的美感。 ![]() 唐伯虎是明朝的一位文學(xué)與書法家,在早年期間他因為事業(yè)不順,后期為了能夠維持生計,就只能通過字畫的方式來謀求生計。當(dāng)初,名氣不是很高,所以說買他字畫的人很少,但是到了后來,他的文采逐漸的被人們賞識,也讓才有了“江南四大才子”的稱呼。 唐伯虎一生酷愛桃花,就給這處別墅取名“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明志:“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fù)日,花落花開年復(fù)年…”唐伯虎經(jīng)常邀請祝允明、文征明等好友來此飲酒賦詩,揮毫作畫,每次都盡歡而散。此時的唐伯虎日子過得清閑而超脫,卻沒想到自己在不久的將來會再一次身陷險境,命懸一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