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將騷雅鎮(zhèn)澆淫,瓊貝千章照古今。 注釋1杜子美:即杜甫。書室:指成都杜甫草堂。 賞析詩人鎮(zhèn)蜀期間,觀賞詩人杜甫在蜀的書屋遺跡時,因敬仰杜甫創(chuàng)作了許多光輝的現實主義的史詩,大膽揭露當時唐朝統治集團橫征暴斂、奢侈腐化,批判藩鎮(zhèn)割據、宦官專權,于是題了這首詩于書室壁,以對杜甫其詩其人的光輝成就進行評價與贊美。 詩一開頭就用正大的語氣,肯定社甫詩歌的崇高地位和光輝成就。徑直把杜甫的詩歌比同《離騷》《小雅》,說它起著壓制詩壇淫巧頹風的作用。壓制澆淫,可見有輔時濟物的巨大功績。杜甫詩的內容緊密關乎教化,而藝術又極高,累累千章,光照古今。這樣,首二句充分寫出了杜甫詩的成就。三、四句進而極贊,“天地不能籠大句”言其規(guī)模氣概橫絕六合,“鬼神無處避幽吟”,言萬類在其筆下都顯現形貌而難以逃避。 杜甫一生的經歷和他的思想與創(chuàng)作有他自己的特點。詩在完成對杜甫的總評價之后,揭示了這種特點?!皫滋颖鹆b危極”,概括他在安史之亂中所受的亂離之苦?!坝衩裆馑忌睢保瑒t歸結到了杜甫“窮年憂黎元”的精神。這一聯寫出杜甫異于其他詩人的地方,造語樸實,而用意頗深。身陷亂世,卻仍然抱著憂國憂民的情懷,這正是杜甫的偉大之處。而危險之極的遭遇,則又使杜甫對人民的艱難有更深切的體驗。宋代一般文人喜歡強調杜甫“每飯不忘君”,詩人重在贊揚杜甫的“欲厚民生”,這是他見識超卓的地方。可能正是由于有這種卓見,他覺得世上真正了解杜詩深意、堪稱杜甫知音的人并不多?!懊┪菀婚g遺像在,有誰于世是知音?”這兩句是說,詩人在杜甫的書房和遺像前瞻仰憑吊,體味杜詩的廣博和“欲厚民生”的深意,頗覺要真正成為杜甫的知音并不容易。而詩人自己則隱隱然有以知音自居的意味。 這一聯作為全詩的結尾。因點出“茅尾一間”收歸到詩題的“書室”,因有誰是知音的詰問,而把詩意向深遠處再拓開一步,對于這首詩的圓滿完成,頗關重要。但它不是憑空添綴得來,而是水到渠成之筆?!懊┪荨蹦硕鸥μ与y羈留之所,在第五句即已伏下根子;關于知音的詰問,近則由“意思深”生出,遠則可追溯到首句“騷”“雅”和“澆淫”的斗爭。正因為有“澆淫”的世風和文風,使許多人沉溺其中而不自知,因而詩人“誰能深知騷雅,作杜甫知音”的慨嘆,也就不是憑空而發(fā)了,可見全詩首尾之間有著內在聯系。 這首詩把對杜甫總括地評價和推許置于前半部分,一開始就高占地步,顯得氣格非同一般,然后由高處傾注而下,至結尾發(fā)為概嘆,遂更顯得深沉有力,在內容和篇章的安排上也恰到好處。 名家點評元·方回《瀛奎律髓匯評》卷三:句句中的。 清·仇兆鰲《杜詩詳注·附編·諸家詠杜》:三、四,語意拙滯,乃宋詩習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