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創(chuàng)造出了許許多多簡練形象、通俗易懂的俗語。這些看似簡單的俗語,在了解其真實的含義后,你會有不一樣的理解與感悟,受益終身。今天我們要說到的這句俗語是“男無性不鋼,女無性不秧”。 這句俗語其實并不被很多人知道,人們乍一看,大多會往兩性關(guān)系方面去想。其實并不然,這里的“性”,并不是“兩性關(guān)系”的意思,要知道,古人向來都講求含蓄文雅,怎么可能將兩性關(guān)系直接擺在明面上呢?這里的“性”其實指的是“志向、性格”?!澳袩o性不鋼”就是說男性如果沒有偉大的志向或獨特的個性,是不會有鋼鐵一般的氣質(zhì)的。一輩子都只能普普通通,成不了什么氣候。我們都知道,鋼鐵都是經(jīng)過千錘百煉的,如果沒有堅定的決心,頑強的信念,是很難挺過這段艱苦歷程的。在我國古代,男性是一個家庭的核心,他有權(quán)對家庭財產(chǎn)進行支配。同時所要承擔的壓力也更大,男子漢頂天立地,如果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甚至被一些小磨難打敗,這樣的男人是很難有出頭之日的,一輩子都不可能百煉成鋼,只能越煉越慫。 古代的職業(yè)選擇其實有著很大的局限性,無外乎“土農(nóng)工商”這幾條路,當然也可以選擇投身軍旅。只是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會有人去選擇這條路的,一旦上了戰(zhàn)場,是死是活就只能聽天由命了,而且古代軍事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經(jīng)常拖欠將士軍糧,連自己都喂不飽,更別說養(yǎng)活家里人了。遇上沒有戰(zhàn)事的時候,朝廷也不會白白養(yǎng)活他們,會讓他們解甲歸田,終究不能成為養(yǎng)家糊口的“鐵飯碗”。當然可以選擇從商,但古代商人地位其實還是比較低的,即便是成為了富甲一方的大商人,也一樣會受到別人的歧視。 參加科考可以說是在當時那個大環(huán)境下,所有人都夢寐以求的一條出路了。一旦步入仕途,不僅可以養(yǎng)家糊口,享盡榮華富貴,而且還可以光宗耀祖,蔭庇子孫。但不管選擇哪條路,都要做一個有志向,有擔當?shù)哪腥?,即便現(xiàn)在會過得辛苦一些,未來也必將成大器。只有懂得堅持,像鋼鐵一般堅韌,才可以抵御一切狂風暴雨。這句話是說一個女人,如果對待任何事情都沒有自己的主見,也沒有遠大的志向,就像長滿雜草的的稻田一樣,會被荒廢掉,無法結(jié)出豐碩的稻谷。我們都知道,古代對于女性的要求是“無才便是德”,他們只是男人的附屬品,在任何事情上都沒有發(fā)言權(quán),凡事都要聽從他人安排。這就更加說明,如果女性無法做到獨立自主,自強不息,那就只能低人一等的活著。但如果有自己的性格與堅持,一樣可以活出自我,活出精彩。 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武則天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了,歷史上對于她的評價也褒貶不一。她敢于推翻李家王朝統(tǒng)治,敢于像男人一樣站出來進行統(tǒng)治。雖說遭到了古代儒學歷史學家的攻擊,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她的的確確是一個治國之才,有著堅毅的決心,杰出的才能,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女無性不秧”所想要傳遞給我們的信息是,即便在古代要求女子以男子為先,但這并不代表著女性要完全拋棄自己的個性。古人之所以將其比喻為秧苗,就是在告訴后人,如果一個女子連自己的個性都沒有了,面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自己的主見,要靠外力而活,終究是無法開花結(jié)果的。綜上所述,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要有自己的主見與個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所在,堅持自己的個性,并勇敢的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無論你現(xiàn)在身處何地,也無論你現(xiàn)在正過著怎樣的生活,都要勇敢面對生活中的艱辛,心存大志,不甘于平庸,積極進取,方能走出精彩的人生。哪怕最終摔得一身是泥,也無怨無悔。碌碌無為是一生,驚天動地也是一生,你想要選擇怎么的生活?是平坡?還是曲折?如果把人生比作登山,希望我們都可以繼續(xù)努力,最終相逢于山頂!
一個喜歡分享智慧、分享生活,穿越歷史長河,洞察社會本真,人性本色的文字夢想家。專注文學,專注與你分享每一次新發(fā)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