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國畫家一定是書法家。因中國畫的基礎是筆墨線條,這些線條畫家們是通過學習書法來錘煉的,所以畫家寫好書法是標配。書法不過關,畫就別提了。唯一的例外可能就是明代畫家仇英不擅書,作品上往往只落個窮款,題上自己的姓名兩個字。其他基本是書名和畫名并重,古代藝術(shù)家更有詩書書畫印并重的,也就是要兼修。 但歷史上的書法家未必是畫家。因文字書寫歷史久遠,字體演變分化形成一門獨立的藝術(shù)——中國書法。書法的書寫要求有對漢字的理解和筆墨的駕馭能力。及至技藝高超的水平,才能為人所重。看似簡單,往往需窮畢生之力,才可能形成自己的風格面目,達到一定的藝術(shù)高度。故業(yè)內(nèi)人士感慨,要想在書法上有所成,其難度大于國畫。 上次和友人去看畫展,見一張張裱精美的國畫作品,內(nèi)容是人物花鳥大寫意,貌似筆墨酣暢快意淋漓,但看落款題字,草率輕浮毫無書法根基,不忍卒讀。友人感嘆,如此江湖寫手,全是花里胡哨的花樣把戲,沒有筆墨修行,沒有豐富的沉淀,如何畫好中國畫。于是敗興而歸。#2020生機大會# #尋找上百塊商場大屏的神秘人# #致敬真知灼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