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飲食文化游記《尋味中國》第126篇,老街夜市系列的第17篇,您可關(guān)注作者或同名微信公共號閱讀相關(guān)文章。 “飲食街”、“美食城”這種現(xiàn)代詞匯的歷史只有十幾年。即便是最繁華的大都市,以前也未曾有過專做吃喝生意的街道。那時候人們逛街購物,多是找家小店來碗面條、小籠包,或者買些點心、鹵肉帶回去,宴請貴賓才會進(jìn)酒樓。這些酒肆、店鋪也都參差于大街小巷里,沒可能集中——餐飲消費市場并不大。 能活到現(xiàn)在(或者掛羊頭賣狗肉騙到現(xiàn)在)的酒肆就成了百年名店,聲稱還在用太爺爺煮茶葉蛋鹵水的熟食鋪子,就是所謂的百年老字號。 現(xiàn)代飲食街中最具代表的,當(dāng)屬西安回民街,也只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上世紀(jì)九十年代,西安一批做飲食的回民在鼓樓后北院門街租房開店,這條三百米長的飲食街逐漸成型,并伴隨著餐飲市場和西安旅游的發(fā)展而興盛繁榮。 需要強調(diào)的是,這條現(xiàn)如今被稱為回坊美食一條街的北院門,做餐飲的歷史并沒多長,以前住的也不都是回民。民國時期還是陜西省政府所在地(不然也不會叫北院門)。 30年代的鼓樓 來源:騰訊網(wǎng) 十六年前的冬天,我第一次來到向往已久的西安。安頓沒兩天,妻子就興沖沖地帶我去回民街,為的是讓我見識最正宗的西安風(fēng)味。 到回民街已是晚上,穿過高大氣派的鼓樓,就是被稱為回民街的北院門了。道路還算寬敞,兩邊擺著很多露天攤位,賣的都是當(dāng)?shù)氐奶禺a(chǎn)小吃,柿子餅、狗頭棗、核桃之類山貨自不必說,瓊鍋糖、水晶餅、石子饃、花生酥、綠豆糕、五香花生米、八寶油茶等等西安特產(chǎn)更是琳瑯滿目,都還是傳統(tǒng)包裝,黃紙扎出四方體,上面壓一張紅紙,用紙繩扎緊。也有熱乎的,甑糕蓋在棉被下,揭開來白氣蒸騰。 餐館占了沿街鋪面的絕大多數(shù),其余的也都是賣特產(chǎn)的,有幾家在門口擺著長桌臺秤,賣的是回民街最有名的臘牛羊肉,肉塊很大,表面紅彤彤的,質(zhì)地卻是酥爛細(xì)嫩,和常見的硬實彈口的鹵牛肉完全不同,堪稱西北一絕。 早期的回民街 年代不詳 來源:一起扣扣網(wǎng) 回民街的店面都不算大,多是兩開間的中式磚房。店家也在門口擺著桌子,當(dāng)街做些吃食,炒涼粉、涼皮一類。入夜以后,門口最拉風(fēng)的當(dāng)然是烤肉攤子。回民街上的烤肉架子特別大,火極旺,兩三個伙計一起干,從架子旁堆成小山般的肉串中抓來一大把,鋪滿在鐵架上,那邊快烤熟了,伙計兩手抓起幾十只,團(tuán)成一把,就像是小半只刺猬,舉起來上下翻飛,在旺火上翻滾,一把孜然撒上去,青煙亂竄,油星四濺。這粗獷的動作令我大開眼界,與之相比,南方的小鐵皮架子烤羊肉串就像是在繡花。除了烤肉,還有烤馬面魚、烤油饃。我還沒整明白,就被妻子一把扯進(jìn)一家店。顯然她比我更興奮。 回民街上的餐館大同小異,都寫著“老X家”,牌匾古色古香,書法或古樸或遒勁,被油煙熏得發(fā)亮。內(nèi)部的裝飾也都是中式風(fēng)格,方桌長凳,墻上一定是掛滿了名家書法和大幅照片,照片里多是文人,也有明星,顯然賈平凹這些人將回民街吃了個遍。不僅是在回民街,西安所有講究點的餐館都是這種裝飾風(fēng)格,哪怕墻面上油跡斑斑,也一定有書法和名人合影。沒有哪個城市能夠如此尊重文人墨客,我估計老板們開店時就要將這些準(zhǔn)備好,不然工商局不給發(fā)執(zhí)照。 坐下來不用點餐,等著就行。不一會兒,白帽子男娃子就捧著一只不銹鋼盤進(jìn)來,口里嚷嚷著:“牛肉!牛肉!”下一回就是:“羊肉!羊肉!”再轉(zhuǎn)回來:“油饃!油饃!”這些回回男娃子都是一臉傲嬌,眼睛總往棚頂上看。 八十年代的回民街 來源:一起扣扣網(wǎng) 你若招手,他就過來,隨便抓一把,“吧唧”丟在你面前的盤子里,不點數(shù),扭頭就走。說要多少串沒有用,人家懶得聽。別看一大把,其實分量有限,回民街的肉串偏小,就像是現(xiàn)在的成都串串香??救饧诱{(diào)料不多,吃的是肉的原香,燒烤時間短,是那種半熟還略帶點血水的程度。 作為一個長期在南方生活的北方人,我還是第一次吃這種烤肉,那可是相當(dāng)過癮。到后來,又點了碗羊肉泡饃,還是第一次在西安吃羊肉泡,一大海碗端上來,上面那層足有一公分厚的羊油令我目瞪口呆。 第二天早上,妻子和她家人都很關(guān)切地問我,真的沒拉肚子?看到我肯定地?fù)u頭后,家里人都松了口氣,并露出贊許的笑容。能通過回民街大把烤肉另加一只烤油饃和一碗羊肉泡的考驗,才是個基本合格的西安女婿。 過了兩年再回西安,找個白天,將回民街周邊的幾條街巷的走了一遍,對所謂的回坊也算有了一定的認(rèn)識。那一回,印象更深的是化覺巷大清真寺,中國最美麗、最精致的中式建筑風(fēng)格清真寺。很多年后,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一座博物館里看到清真大寺的縮微模型,才知道它在伊斯蘭世界也極有影響力。 化覺巷清真大寺的禮拜殿 攝于2007年 在回坊中穿行,看看那些不做生意的普通回民的生活,逛逛那些游客不會到訪的商店,我覺得挺舒服的。最后還是返回北院門,又買了些雪茄。回民街上有不少賣香煙的攤位,各式外煙和雪茄琳瑯滿目,好像煙草局管不到這兒。那回吃的烤肉,我認(rèn)為不錯,妻子卻不滿意,覺得口味差了點,與別處相比,價錢也貴不少。 三年后的夏天再回西安探親訪友,待的時間挺長,也沒怎么想去回民街。這些年,西安的餐飲業(yè)更加發(fā)達(dá),我對這個城市也更熟悉,在旅行中尋覓當(dāng)?shù)貍鹘y(tǒng)飲食的能力也更強了。既然可以很輕松地在街巷中里找到自己想吃的西安美食,而且價廉物美,去回民街還有多大意義? 與老同學(xué)見面,提到回民街,對方用牙縫發(fā)出“嗤”的聲音:西安人?去回民街?西安女婿也不行! 化覺巷清真大寺的內(nèi)庭 攝于2007年 我還是有情結(jié),畢竟之前的回憶很美好,再者我吃東西不很挑,更注重市井風(fēng)情。于是抽個時間和妻子去了一趟。 此時的回民街已是相當(dāng)熱鬧,街上的人流嗚嗚泱泱的的,店鋪的牌子越來越大,金碧輝煌。街上掛滿了旗幟,都在強調(diào)自家的正宗,也沒了名家書法,就用電腦字體,配色艷俗無比。街上的飲食店越來越密集,售賣的飲食也是天南地北啥都有,真是個兼容并蓄的好地方。 以前吃烤肉時,身邊多是本地男女娃子,即使是外地人,也都有本地朋友作陪,一屋子西安話。現(xiàn)在不一樣了,滿大街南腔北調(diào),人人額頭都貼著“游客”兩個字。 走進(jìn)店里,回回小伙兒動作更麻利,喊聲更大,臉上的傲嬌之氣更濃。再看桌上游客點的那碗東西,這清湯寡水的也是羊肉泡饃?罷了,找點小吃,買點油茶、酸梅粉、臘牛肉轉(zhuǎn)身離開。 又過了兩年回西安,在鐘樓附近與幾位外地來旅游的朋友見面。他們剛從回民街出來,在西華門大街(回民街的另一頭)找了家老店,點了幾份湯包和羊肉泡饃,因為趕時間,匆匆吃完。 湯包一般,羊肉泡饃是機器切的,品質(zhì)挺不錯。當(dāng)時想,畢竟不在回民街里,還能維持這條美食街的尊嚴(yán)。吃完結(jié)賬,不由駭然:不在于吧?比別處的羊肉泡饃貴一倍?游客的錢就這么好賺? 不是我買單,因此不是肉痛的問題,我只是覺得,某些美好的東西在心中漸漸融化了。 以后回去探親,家人再也沒提到過回民街。 與很多城市的旅游飲食街一樣,西安回民街與本地人漸行漸遠(yuǎn)。你也可以說,它仰首挺胸、眼珠子看棚頂,傲嬌地邁向了更廣闊的天地,西安已容納不下它情懷,它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1999年的西安回坊 來源:騰訊網(wǎng) 評價: 游憩價值:★★★ 文化存留:★★★★ 市場規(guī)模:★★★★★ 特色飲食:★★★★★ 消費服務(wù):★★ 綜合評價:★★★★ 點評:西安回民街很適合外地游客。畢竟是中國最早的飲食一條街,除了某些禁忌,西安的特色飲食全都有。至于價格高,本就是游客必須承受的。至于是否正宗,反正外地人也嘗不出來。 一段故事: 很早我就聽說過回民街。以前辦公室里有位老工程師,姓張,陜西乾縣人。那年他請了長假回陜西探親,后來就跟我們津津樂道他的見聞。他說自家的親戚在西安回民街做生意,專賣臘牛羊肉。老張在回民街住了一段時間,逛西安城,也幫著親戚干活。他告訴我們,回民街的臘牛羊肉生意可好做了,每天要燉老大一鍋,燉好的牛羊肉撈出來后要用石紅在肉的表面蹭,他就幫著干這個。 “石紅是什么?”我們問。 “一種紅色的石頭,給肉染色的?!崩蠌堈f,又補充道,“那東西有點毒,不讓用?!?/p> “有毒你們還用?”聞?wù)叨己杖坏馈?/p> “所以要偷偷蹭呀?!崩蠌?zhí)谷坏?,“臘牛肉紅彤彤的才好賣么?!?/p> 老張是標(biāo)準(zhǔn)的陜西人長相,張藝謀的臉型,更高更瘦。他們夫妻都是全國五一勞動獎?wù)芦@得者,我卻總覺得老張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和別人不太一樣。 這段故事我印象很深,因為老張總是驕傲地重復(fù)講述,基于他親戚住在西安城里,生意做得好。至于違禁的石紅,反正又毒不死人,能靠這個掙錢才是本事。 我總忘不了一個場景:老張每回講到這一段,就從辦公桌旁站起來,走到辦公室中央。瘦高的他半蹲在地上,做出右手拿肥皂,左手拿衣服的洗衣姿態(tài),瘦長的右臂用力上下搓動,干癟的手背青筋直冒,口中呼哧呼哧的。 “就是這么搓?!彼蛭覀冄菔尽?/p> 做吃喝買賣挺辛苦的。 聲明:我本人很喜歡西安回民做的臘牛羊肉,今年還帶回家不少。這段故事對我沒有任何負(fù)面影響。這把年紀(jì)的中國人,都修煉出百毒不侵的體質(zhì),有啥好怕的?我至今也沒見過石紅,故事或許是老張瞎編的。再者,那是九十年代的事兒,與現(xiàn)在沒關(guān)系。 后記: 西安回民街是中國最早的飲食一條街,是基于中國回民的生存狀態(tài)而產(chǎn)生的。筆者認(rèn)為,中國四大菜系之外有個獨立的清真菜系,也可以說是西北菜系。清真菜系的覆蓋范圍以及對中國北方飲食的影響一直被忽視。原想在本篇討論這一話題,又覺得篇幅太長,還是留待以后吧。 原創(chuàng)圖文,感謝您的關(guān)注與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