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棗樹 文/史莉莉 今天,看到幾年前從老家移來的棗樹上結(jié)了那么多的棗子,心里甭提有多高興了。眼巴巴的望著棗樹長三四年了,直徑也從當初的筷子粗長成現(xiàn)在的雞蛋粗了。去年,棗子才掛果,只結(jié)了3個,最后還被調(diào)皮的孩子給打落了,而且去年洋辣子多,把葉子全啃了,因為也就是栽著玩,所以沒有打藥。不曾想今年風調(diào)雨順,沒有蟲子啃,沒被孩兒打,竟然結(jié)了那么的果子。 這棵棗樹,是在搬遷時從老家帶過來的。大樹沒法移,老爸在老家的棗樹旁挖了幾棵小苗帶來,就栽在宿舍樓前的花園里,花園的空地也非常窄,無法多栽幾棵,其余幾棵都被送人了。 在老家,我們老史家的老宅上一直有棗樹。在很小的時候,,那幾棵棗子樹結(jié)的棗子,我們都不可以吃。在棗子成熟的時候,奶奶把棗子打下來,清理干凈,爺爺再把棗子推到周邊的集市去賣,換點零錢,補貼家用。 而我們這些孩子們那時候哪里懂得日子的艱辛,我們都希望在棗子成熟的時候多下雨,因為下雨了,奶奶就不打棗,爺爺也就不去賣棗了,一陣風吹過,成熟的棗子,嘩嘩嘩的跌落在地上,我們一群大大小小孩子就隨著棗子跑,棗子在地上滾多遠,我們就跑多遠,那時候也顧不上洗,從地上泥水中撿起,往身上擦一下泥,就往嘴里送著吃了,那時候的棗子,就是我們最佳的零食。 那時的棗,紅里透著翠,一口咬下去,滿嘴都是甜滋滋的清香味。那時候,我們都特喜歡撿小鳥吃過的棗,被小鳥吃過的棗,特別的甜,三、四十年前,也許以前沒有禽流感,否則,我們也不敢吃被小鳥啄的棗了。 看著今天的棗子樹,想起了裹著三寸金蓮、走路蹣跚的奶奶,想起高大帥氣、寡言少語的爺爺,想起在老家撿棗子的場景……隨著時代的變遷,老家搬遷了,老宅不見了,老樹也不在了。唯有今天的棗子樹,還傳承著老家的氣息。 作者:史莉莉,淮陰區(qū)進修學(xué)校教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