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青草地上看藍天白云的那天下午,我聽見空中傳來鳥兒的叫聲。燕子,是燕子!我興奮極了——這聲音仿佛許久沒有聽到過了。還有這輕快的身影也似乎很久沒有看見過了。是我遠離了它們吧,還是它們變得少了呢?
雨后的天空,清明如洗。孩子們在門前的空地上玩捕蜻蜓的游戲。勞累之后的燕子,成群結對地停在路邊的電線上,排列著人間至簡至美的音符。越近黃昏,這種情景越是寧靜美好。我愛著每一個這樣的夏天,心靈沉靜,明凈澄亮。身為一個小孩子,從來沒有因為烈日炎炎或是白晝的漫長而感到絲毫的沉悶。
記憶里的燕子總是如許多,多到似乎每家每戶都有燕子的窩。那時候北方的農(nóng)村很多房屋都是茅檐小屋,有高點亮點的磚瓦房的人家就算比較富裕的了。平頂房還很少見,更不用說樓房了。所以很多人家的房梁上都成了燕子的棲息處。我家也總是有著這樣的燕子窩。
每年春天燕子回來之后,就忙碌個不停。當小燕出生后,家里就熱鬧了。很早它們就開始了唧唧的歌唱,到了晚上才會停下來。它們在巢里往外探著身子,撲扇著還不成熟的翅膀,向往著外面的世界。
老人總是說,燕子只會在好人家里筑巢。所以有燕子的人家,也總是祥和美好的模樣。所以我相信,我的家也是祥和美好的。幼小的心里,世界總是一派寧靜和安詳。
有一年的夏末秋初,有一只小燕子不知怎么從巢里掉了下來,它的羽毛沒有豐滿,還不能飛。媽媽想盡了辦法,也沒能把它送回到它曾經(jīng)溫暖的巢里去。不僅如此,更糟的是,燕子窩被竹竿捅了一個洞,看上去快要塌了一樣的。第二天,燕子舉家搬遷,它們丟下了那只羽毛未豐的小燕。我們把它放在高墻上,希望它能學會飛翔。那只小燕子大概是最弱小的一只吧,只管凄厲地叫著,望著全家遠去的方向,不吃也不喝。它終究沒能學會飛翔。結果可想而知。那一年的秋葉總也落不盡似地,讓人倍感凄涼。
來年春天,燕子沒有如期來到我家。不管出于何種意圖,我家總是毀了它們的窩,它們有所怨也在情理之中。只是那只小燕子絕望的叫聲,總是不知何時會回響在耳邊。也許,它們的不愿再來也是不想遇見那樣的傷痛吧。從此,我家堂前沒了燕子的蹤影。
年歲漸長之后,偶讀到“暗牖懸蛛網(wǎng),空梁落燕泥”句,不覺潸然。燕子幾千年來已經(jīng)習慣了和人們同住在一個屋檐下,今天的它們,棲身何處呢?我越來越遠離了它們,也越來越不知道它們的生存之道了。在雨后黃昏里仰望燕子的小憩,也日漸成為一種遙遠的夢境。
頭頂上盤旋著的燕子,清麗的叫聲,仍是那么親切。我望著它們,心里不禁喊道:“燕子,燕子,小燕子,祝福你們!”夏日仰望燕子的我,漸漸清晰起來。我也知道,如今,燕子少是少了許多,然而曾經(jīng)美好,依舊美好。善良與溫暖,還在。原本生活的美好,并不是主動地隱退,而是我的心,逐漸沾染了世俗的塵埃,望不見那些本應有的祥和。
2011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