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dǎo)讀:我們坐定下,依河而望,長長的廊棚沿著長長的河岸蜿蜒向前,輕舟如梭,柔櫓如夢,酒家問是否需要暢飲,可哪用清酒,一池清水已經(jīng)醉在心頭:一河清流如酒,滿目皆醉。 本文由「春暖花開朗讀者」 李琳 朗讀 到嘉善的時候,朋友建議我到西塘看看,一個不經(jīng)意的決定,讓我凝固在江南的水墨里。長達幾千米的雨廊,一色的黑瓦蓋頂,沿河而建,連為一體,綿延不斷;古建筑重重疊疊,小船兒悠悠蕩蕩;處處綠波蕩漾,家家臨水映人;一座座江南小橋是一枚又一枚的閃亮珍珠,串在古鎮(zhèn)的脖子上;小鎮(zhèn)留下的古建筑作為一個群體,大都深藏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淹沒在青磚小瓦之中,江南不張揚的性格,盡顯其中;形形色色的茶館,幾乎都透著與世隔絕的清雅,但也許正是這樣素面的江南才是真實的,無須修飾……我們順著古河道走,河道兩旁都是古色古香的民居,廊棚長長,置身于其中,不管衣著如何,總覺得會是長衫飄飄,一派風(fēng)雅之狀,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西塘鎮(zhèn)很小,方圓才兩平方里,相傳春秋時伍子胥為修筑水利所鑿伍子塘之水直抵境內(nèi)市河,故也有'胥塘'之稱。唐宋時這里就有大姓人家建宅居住,聚成村莊,至元明已是頗具規(guī)模的市鎮(zhèn)了。歲月流轉(zhuǎn),物異人移,西塘穿越歷朝歷代的時光,而今高樓林立的城市間,猶如一方古玉遺世,更顯得剔透玲瓏,空靈雋永。西塘水網(wǎng)交錯,河道縱橫。小街傍河,人家依水,青瓦白墻,木柵花窗,構(gòu)成一幅幅江南水鄉(xiāng)特有的經(jīng)典畫面,清潤秀美,靈動溫翠。不記得在哪里看到這樣的文字來形容西塘的小橋:河水將市鎮(zhèn)分割成碎片,橋又將碎片連綴起來。小小的古鎮(zhèn)竟有幾十座橋,而每一座橋就是一本古老的書。臥龍橋就是一部小說了,橋建于清代,初為木橋,雨后水急橋滑,有行人不慎落水溺死。橋邊一位竹篾匠見狀大為悲痛,遂投寺為僧,誓以鐵鏈穿肩,募集修橋銀兩,奔走十余年修成這座全鎮(zhèn)最高的石拱橋。而環(huán)秀橋則如一首優(yōu)雅的古詩,寫于明代。高高的橋身猶如一道白色的長練臥于水上,半圓的橋孔與水中的倒影合二為一,合成一個碧玉圓環(huán)。'船從碧玉環(huán)中過,人步彩虹帶上行','上下影接波底月,往來人渡水中天',走在橋上,人便融入詩情畫意中了。還有因宋代福源宮道人立橋望仙而得名的望仙橋,明代建橋時有鳥飛來呈祥瑞之兆而得名的來鳳橋……我們坐定下,依河而望,長長的廊棚沿著長長的河岸蜿蜒向前,輕舟如梭,柔櫓如夢,酒家問是否需要暢飲,可哪用清酒,一池清水已經(jīng)醉在心頭:一河清流如酒,滿目皆醉。選擇稱之為'孔乙己'的店家坐下,茴香豆清香繞指,周遭靜靜的,小鎮(zhèn),靜靜的。眼前的小鎮(zhèn)成了一幅黑白水墨畫,白灰的水、灰白的墻、淺黑的樹、深黑的瓦……遠遠近近濃濃淡淡深深淺淺,這份安靜使人內(nèi)心歸依單純的色彩,單純的空間,單純的生活。何以踏上這小鎮(zhèn)的土地,我的心就有了一種如歸的親近?安靜地坐在西塘的午后,我知道這是自己內(nèi)心向往的生活狀態(tài),不需要繁華,不需要奢侈,只需要清純的河水,只需要一縷簫音,在微微的風(fēng)中思緒淡盡就可以了……(本文完)· 轉(zhuǎn)載授權(quán)、演講資訊,請聯(lián)系花小蜜 ·微信 ID:chunnuanhuakai-c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