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實際上,吃雞蛋不要蛋黃,這種行為不僅容易造成食物的浪費,同時還反映出一種誤區(qū)。這個誤區(qū)就是:從食物中攝入多少膽固醇,機體就會吸收和增加多少膽固醇。 膽固醇偏高,更多源自“內因”人體膽固醇主要有兩個來源:內源性自身合成的,以及外源性食物攝入的。其實,人體的膽固醇,大部分,都是由肝臟合成的內源性膽固醇,僅有一小部分,是通過食物攝取的。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膽固醇升高就是因為吃了雞蛋這些高膽固醇食物,所導致的! 比如,醫(yī)學觀察就發(fā)現(xiàn),嚴格的素食主義者,幾乎不攝入食物性膽固醇,然而,他們與正常飲食人群的膽固醇水平是差不多的,他們當中也有人會出現(xiàn)膽固醇水平升高,以及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這都是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過多,所造成的,與食物膽固醇的攝入無關。 事實上,不同的人,對食物中膽固醇的反應可以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情況下,大部分人通過食物攝入較多外源性膽固醇以后,體內的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會自動下調,從而使得總膽固醇水平維持正常。而大約有1/4左右的人,在食物膽固醇攝入以后,內源性膽固醇合成的下調程度不足,就會導致總膽固醇的升高,這類人被稱為“膳食膽固醇的高反應者”。 簡言之,機體膽固醇水平的升高,更主要的原因是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異常增多,而食物膽固醇的影響是次要的。 醫(yī)學指南建議,如何吃雞蛋?2020年,由中華預防醫(yī)學會牽頭發(fā)布的《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指南》當中指出,在飲食上,適度控制高膽固醇食物即可。這項指南更是對雞蛋的日常攝入量做出了推薦:成年人,建議每周吃3~6個雞蛋。 之所以會這樣推薦,主要是基于兩項醫(yī)學研究證據(jù): 第一, 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這項研究對人群進行了長達近九年的隨訪,結論認為,與幾乎不吃雞蛋的人相比,平均每周吃5個雞蛋的人群,其心血管病發(fā)生風險更低; 第二, 中國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風險預測研究,這項研究,通過對我國15 個省份10 萬余人的長期隨訪發(fā)現(xiàn),平均每周吃3~6個雞蛋的這一組人,其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風險是最低的。 2019年,美國心臟協(xié)會也發(fā)布過一項膳食膽固醇和心血管風險的科學建議,其中對健康人的推薦是:每天最多可以吃一個整雞蛋。 綜上所述,從當前國內外的醫(yī)學推薦來看,平均1~2天吃一個雞蛋,這個量,不光不會讓膽固醇的水平受到太大影響,還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風險。 當然,日常的飲食沒必要太過于刻板,對于膽固醇水平偏高的、或者日常生活當中內臟、紅肉、蝦等食物攝入較多的人而言,雞蛋的攝入就可以相對減少;而對于膽固醇水平正常的,或身體對蛋白質需求較高的人而言,雞蛋的攝入也可以適當?shù)脑黾印?/p> 最后總結一下,膽固醇水平偏高的人群,應該控制每日食物中的總膽固醇攝入量,但這并不代表不能吃雞蛋或不能吃雞蛋黃。每天吃不超過1個雞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只不過,吃了雞蛋后,稍控制其他高膽固醇食物的量即可。吃雞蛋扔蛋黃,不僅可能對食物造成浪費,更沒有什么明確的醫(yī)學依據(jù),是不提倡的! 好的,關注“家有好醫(yī)趙博士”,請把這些醫(yī)學小知識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 |
|
來自: 漸華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