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做人谷的博客 態(tài)度鮮明,以理服人,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儀容固宜有度;謙虛恭讓,語言尤貴有章。 為人骨宜剛,氣宜柔,志宜大,膽宜小,心宜虛,言宜實,慧宜增,福宜 惜,慮宜遠。 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渾厚里作用。古今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 厚而得禍者。今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為愚。 要養(yǎng)成敦厚正直的品格。敦厚故,隱惡揚善處處替人著想;正直故,急公 好義,言所當(dāng)言。 一個人假使擁有完名美節(jié),就容易招致他人的嫉妒與毀謗。因此,要多多 少少分些給別人,以免自身遭到危害。同樣的,惡劣的名聲,也不能全往 旁人身上推,自己好歹要分擔(dān)一些,能抱著這樣的處世態(tài)度,才可以修心 養(yǎng)性。 ——節(jié)選自《修心進德嘉言集》 爭利起于人各有欲,爭言起于人各有見,如能淡泊自處,以知能讓人,胸 中有無限快活處。 勿尋人小過而必究,勿乘人患難而相攻。 對情感較薄的人要寬厚,對情感太超過的人要方正,好比水太熱要加點冷 水,水冷了要加點熱水。人既不能離群獨居,處世就要中道,冷冰冰或熱 情過分都不好。 立身要高于人,處世要知退讓。世人多半為追逐名利而奔忙,具有真知卓 見者,則能保持超然的態(tài)度,以行道為己任。如果想免去世俗的污染,就 要有高于別人的見識。 處世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處事不可任己見,要悉事之理。 不蹈無人之寶,不入有事之門,不進藏物之所,非但避嫌,亦以遠禍。 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處得意日莫忘失意時。 人有喜慶,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禍患,不可生欣幸心。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我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傳家有道惟忠厚,處世無奇但率直。 輕聽發(fā)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dāng)忍耐三思。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 須平心暗想。 君子不受命運的捉弄。一個知天命的人,絕對不會站到有危險的墻邊。如 果墻倒塌而被壓死,那是自己思慮不周而致,不能歸咎于天命。君子安貧 樂道,對順境逆境,滿缺盛衰處之泰然,上天對于這種樂觀的人,根本無 從擺弄,這就是所謂的「安心立命」。 惡事向自己,好事讓別人。 肯替別人想,是第一等學(xué)問。 己溫思人之寒,己安思人之難。 我所欲,當(dāng)念人亦欲,勿以自欲而妨人。我所不欲,當(dāng)念人亦不欲,更當(dāng) 避免以利人。 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nèi)不愧心。 聲名顯著,守之以斂藏;利養(yǎng)豐饒,守之以儉樸;瞻仰人多,守之以謙 下;朋儕嫉妒,守之以和忍。 當(dāng)追逐名利時,不要搶在他人之先。當(dāng)進德修業(yè)時,不要落在他人之后。 當(dāng)享受物質(zhì)生活時,不要超出自己的地位身份之外。當(dāng)修養(yǎng)品德時,不要 達不到自己份內(nèi)應(yīng)達到的標準。 處世讓一分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 基。 氣度寬宏的人,無論遭遇到的命運為善為惡,皆能適度以應(yīng)之。成功不以 為喜,失敗不以為悲,外界的毀譽褒貶,一不介懷,只是為所當(dāng)為,為所 可為而已。 在毀譽榮辱之前,不但不為之動心,且把著這磨煉意志的好機會。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內(nèi)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