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黛死釵嫁——紅樓一夢的悲涼終章

 珍愛紅樓夢 2020-11-06

一、薛林之爭與二人結局的合理性

自《紅樓夢》問世以來,林黛玉與薛寶釵的粉絲團幾乎形成了“擁林派”與“擁薛派”兩大對立陣營。清人鄒弢的《三借廬筆談》有載,他與許伯謙是多年老友,常一起談論《紅樓夢》。然鄒弢尊奉林黛玉,而伯謙卻揚釵抑林。他記述道:“己卯春,余與伯謙論此書,一言不合,遂相齟齬,幾揮老拳,而毓仙排解之,于是兩人誓不共談《紅樓》。”[1]一對老友因對小說人物見解不同而不惜大打出手,如此激烈的論爭在我國小說史上實乃少見。“擁林派”與“擁薛派”的水火不容,似乎恰恰證明了曹公筆下的人物形象是多么生動立體、深入人心。

但如果跳出非要二人一較高下的思維,就不難發(fā)現(xiàn),釵黛二人都是作者極為鐘愛的女子,且都有深重的悲劇意蘊。更重要的是,《金陵十二釵正冊》中只有十一首判詞,作者已將釵黛的判詞合二而一:“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span>[]因此我認為,釵黛二人在作者心中是難分伯仲、各有千秋的,作者是有“釵黛合一”的意圖的。而表明每位女子都各有特色、難以相較,似乎才是《紅樓夢》一書的核心價值。

而在“擁林”與“擁薛”兩派之間,寶玉的婚姻無疑是后人爭論的終極問題。木石前盟與金玉良緣孰優(yōu)孰劣,始終是見仁見智的。在一百二十回系統(tǒng)中,黛玉淚盡而逝,寶釵奉母命嫁與寶玉以“沖喜”?!镑焖棱O嫁”業(yè)已成為寶黛釵愛情糾葛的定局。另外,從小說情節(jié)的慣性以及作者在第五回《紅樓夢曲》的總綱中預設的“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懷字有版本異文,有的版本作“悲金悼玉”)[3]一句來看,這一情節(jié)都是合理的。黛玉是理想中戀愛故事的主角,而在俗世的婚姻問題上,寶釵最終成了寶玉的新娘。

二、黛玉之死——質本潔來還潔去

(一)黛玉之死的藝術必然

“木石前盟”最終未能實現(xiàn)的主觀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黛玉最終病入膏肓,飄然仙逝。那么,在這部“徹頭徹尾的大悲劇”中,黛玉為什么“必須得死”呢?

1. 神話色彩

在《紅樓夢》的神話敘事中,林黛玉是西方靈河岸邊三生石畔的絳珠仙草,因蒙赤瑕宮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她得以久延歲月,修成人形。為報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隨他下世為人。她曾許愿:“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了。”[4]從這個角度講,黛玉的還淚、哭泣、淚盡而逝是小說結構上的一種考慮。

《紅樓夢曲·枉凝眉》中有:“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之句,收尾《飛鳥各投林》中,也有“欠淚的,淚已盡”[5]的喟嘆。第49回中:“林黛玉拭淚道:‘近來我只覺心酸,眼淚卻象比舊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淚卻不多?!?/span>[6] 到了第82“驚噩夢”之后,可憐黛玉已無淚可流,開始不停吐血了。所謂“絳珠”,也可解作“血淚”之意,黛玉眼淚償還殆盡之時,此番歷世的使命也就要結束了。

2. 伏應筆法

黛玉的詩詞作品中,總是彌漫著悲涼、哀婉的意蘊,全無寶釵“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云”[7]的激昂上進,幾乎都是“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8]的悲戚低吟之音?!对峄ㄒ鳌芬辉~,是黛玉對生命歸宿的禮贊,也是她沉痛的自我傷悼,就連她屋中的鸚鵡都深受感染。在最早(乾隆56、57年)刊行的程甲本上附詩云:“人間天上總情癡,湘管啼痕空染枝。鸚鵡不知儂意緒,喃喃猶誦葬花詩?!?/span>[9]基于書中的種種預設,我們可以合理推測,黛玉最終應該有“他年葬儂知是誰”的時候。另外,黛玉在詠柳絮的《唐多令》中有“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10]之句,與《葬花吟》形成呼應。湘黛月下聯(lián)詩時,黛玉即興的詩句“冷月葬花魂”[11]也是對自身悲劇結局的一種暗示。

3. 自身原因

黛玉自身來看,無論是先天還是后天生理還是性格,似乎都注定不可能活著走進婚姻。

首先,黛玉之死有生理原因。黛玉自小體弱多病,“自會吃飯時便吃藥到如今了[12]。鳳姐和平兒私下里也曾調侃她“是美人燈兒,風吹吹就壞了?!?/span>[13]

更重要的是,黛玉之死是她自身性格使然。清代許葉芬《紅樓夢辨》中的一段話,是我竊以為對黛玉死因最透辟的分析。文中說:“黛玉之死,莫不曰王熙鳳死之也,賈母、王夫人死之也,而吾獨曰死黛玉者,黛玉也何則?黛玉之一言一動,寶釵罔不留心,然寶釵之一言一動,黛玉又何嘗不留心。輾轉在心,又不能決然舍去,如繭之纏,卒卒不能解脫,徒以癡情試探寶玉,欲近而反疏,欲親而轉戚,胸鬲間物,不能掬以示人,此間日以眼淚洗面矣。[14]正如他所說,黛玉的性格常是含蓄、內斂、抑郁的,她總是不愿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此種性格特質性格無疑加速甚至促成了的死亡。故而,黛玉之死的內在因素更多,而非完全是外力使然??梢哉f,《紅樓夢》是一部悲劇性格的黛玉的命運史。

但我也覺得,黛玉悲劇性格的形成是可以理解、無可厚非的。書中32回寶玉與她“訴肺腑”引為知己后,對她“又喜又驚,又悲又嘆”的復雜心緒,書中有詳盡的敘述。每次讀到這一段,都感嘆黛玉對寶玉用情至深。也正因如此,當她知曉自己在寶玉心中的地位后,才會有“喜、驚、悲、嘆”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也正是從這一回開始,寶黛之間少了之前的猜忌不安,更多的是相互體貼,心心相印。最開始接觸《紅樓夢》時,我也會覺得黛玉小性兒、多思。但讀到這段極富邏輯性的心理描寫,慢慢地,我越來越理解、同情她。想想如果我也身陷孤苦無依的處境,飽受體弱多病的折磨,面對“金玉良緣”的壓力,心心念念的那個人又難免“愛博而心勞”,我很可能也有同黛玉一樣的思慮?。≡谖铱磥?,她所謂的“小性兒”只不過是在與寶玉相處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安全感而進行的不斷“確認”。簡言之,她的“小性兒”只對寶玉一人?;蛟S曹公本人才是他筆下黛玉真正的知心人吧,故而才能"行文如繪,現(xiàn)身說法”。我為顰卿一大哭!

(二)黛玉之死的凄美過程

整部以“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為旨歸的《紅樓夢》中,描寫了許多年輕女性的死亡。如秦可卿之死、金釧之死、晴雯之死、尤三姐之死、夏金桂之死等。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女子的死亡大多是短暫的過程,具有突發(fā)性、被動性的特征(尤三姐雖是主動赴死,但也可以

理解為當時形勢所逼),生活的真實性更強一些。但黛玉之死卻是一個凄美的過程,是作者在審美化的前提下進行的細膩展示和刻畫,充滿了凄涼慘淡的藝術之美,是一種藝術化了的死亡過程??梢哉f,“黛玉之死”是續(xù)寫的后四十回中最感人至深的部分。多少年來,無數(shù)讀者淚灑書卷,87版電視劇更是將這一情節(jié)展現(xiàn)得悲涼而唯美?!镑煊裰馈边@一情節(jié)的鋪設,延續(xù)了曹公作品中一貫的“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風格。十九世紀評論家指出,第39回劉姥姥講述的故事中“若玉小姐生到十七歲,一病死了”的情節(jié)暗示黛玉之死,后四十回與之分明照應,毫發(fā)不爽。富察明義的題紅詩“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疴續(xù)紅絲?”[15]對應第98回黛玉病逝;第79回脂批“先為對景悼顰兒作引”,對應第98回“病神瑛淚灑相思地”以及第108回“死纏綿瀟湘聞鬼哭”??傮w來看,從第82回《老學究講義警頑心,病瀟湘癡魂驚惡夢》到第98回《苦絳珠魂歸離恨天,病神瑛淚灑相思地》,小說精細地摹寫了黛玉走向死亡的過程中,心理以及外在行為語言等的變化,經歷了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

1. 立意自戕

82回“病瀟湘癡魂驚惡夢”寫黛玉夢到她與寶玉婚姻無望的結局。整個賈府上下,除了寶玉對她“剖心明證”外,再無一個人愿意幫助、成全她。這無疑是一場噩夢,卻驚醒了癡情之人。盡管此前“訴肺腑”時寶玉再三讓她“放心”,但此刻她仍然是失望的。她開始清醒地意識到,愛情可以由兩個人作主,婚姻卻不能。在當時封建社會的語境下,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們的愛情終究如鏡花水月、浮云飄萍般游移難定。在這個夢中,黛玉一生的期待歸于毀滅,一直最懼怕的、最壞的結果成為現(xiàn)實。她此時的束手無策、傷心絕望完全是可以想見的。

充滿幻想的小時候,每讀到這一段我都會想:此時已是清代,黛玉又常讀《西廂記》《牡丹亭》等較為思想新銳的作品。那她為什么不學學“分分離離”也能走進婚姻殿堂的崔鶯鶯以及“生生死死”也能終成眷屬的杜麗娘呢?

但我們深入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首先,黛玉畢竟不是崔鶯鶯,也不是杜麗娘。她畢竟是現(xiàn)實中書香世家的閨秀,對當時社會的某些規(guī)范還是難以違逆的。其次,《紅樓夢》中已有幾段愛情故事可以看作是寶黛愛情的映射。如齡官與賈薔(齡官與黛玉長相相似)、小紅與賈蕓(小紅本名林紅玉)、尤三姐與柳湘蓮(三姐的面龐身段與黛玉差不多)。這些人已在追求自由戀愛與自主婚姻。但以尤三姐為例,她對愛情的追求最終只落得“揉碎桃花紅滿地”[16]的悲劇結局。再如司棋與潘又安,也與寶黛的表兄妹關系類似。盡管二人有一些要走入自主婚姻的意味,但最終雙雙因情而死,依舊難逃悲劇性的結局。因此,這些例子從反面證明即使寶黛二人不顧一切地尋求自主婚姻,最終仍會以悲劇告終。這也表明了,整部《紅樓夢》在設計有關青年男女的婚戀故事時,悲劇意蘊還是很濃的。

89回“蛇影杯弓顰卿絕?!?,黛玉無意中聽到紫鵑雪雁兩人的談話,隱約得知賈母王夫人已經商定要迎娶寶釵為妻。她預感到自己的噩夢應驗了,最后一線希望也就此崩潰。小說中寫道:“黛玉如同將身撂在大海里一般。思前想后,竟應了前日夢中之讖。千愁萬恨,堆上心來。左右打算,不如早些死了,免得眼見了意外的事情,那時反倒無趣。又想到自己沒了爹娘的苦。自今以后把身子一天一天的糟蹋起來,一年半載,少不得身登清凈。”[17]這段話直接表明,得知自己婚姻無望時,這個為愛而生的女子已打定主意不再久留于人世。

2. 求證寶玉

小說第96回,為了沖喜去晦氣,賈母聽信算命先生的說辭,要給寶玉“娶了金命的人幫扶他”。但是,大家又素知寶玉的意中之人是黛玉,所以鳳姐設計了“掉包兒的法子”,

對恍惚呆傻的寶玉謊稱是“老爺要給你娶林姑娘了”,到時候再把寶釵送進洞房,對外“一概不許提起”。這樣的偷梁換柱的欺騙,把寶黛兩個可憐人都蒙在了鼓里!但作者為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意安排賈母身邊的丫頭傻大姐兒——這個心智不健全的女孩,無意間在黛玉面前泄露了賈家要迎娶寶釵的事實。更值得玩味的是,二人對話的地點正是當日寶黛共讀西廂的沁芳閘。如今斷腸人到斷腸處,當初的定情之處,孰料想竟成今日“顰兒迷本性”的傷心地。毋庸置疑,續(xù)書此處對第23、27回有關情節(jié)的照應是貼切的,彰顯了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宿命式的悲劇意蘊。黛玉乍聞此信,五味齊呈,悲慟欲絕?!靶睦锞故怯蛢?、醬兒、糖兒、醋兒倒在一處的一般,甜、苦、酸、咸,竟說不上什么味兒來了。停了一會兒,顫巍巍地說道:‘你別混說了。你再混說,叫人聽見,又要打你了。你去罷?!彪y得的是,黛玉急痛如斯,猶自在丫頭面前滴水不露,維持著端莊和身份。臨了,還不忘囑咐傻大姐別再混說,免得挨打。隨后,她身似千斤,腳下踩棉,臉色雪白,雙眼發(fā)直,只管在地上東轉西轉。模糊聽見紫鵑問她到哪里去,隨口應道我問寶玉去……此時的她,唯一想確認的就是寶玉內心真正的想法。這說明,當她對所有人都失望透頂時,唯獨對寶玉尚存一絲希冀——她希望自己能永遠占據(jù)寶玉的心。因此也就有了黛玉強撐病體到怡紅院“求證寶玉”的情節(jié)。

巧妙的是,作者沒有安排黛玉當面詢問寶玉到底想娶誰。她來到怡紅院,“看見寶玉在那里坐著,也不起來讓坐,只瞅著嘻嘻的傻笑。黛玉自己坐下,卻也瞅著寶玉笑。兩個人也不問好,也不說話,也無推讓,只管對著臉傻笑起來?!边@正是“愛深言寡,情深不壽”。二人心照不宣,用外人難以理解的方式進行著無奈而迫切的情感交流。淚盡而笑,悲極反笑,這正是作者筆力奇崛之處。此時,黛玉進行了她最后的求證。她問道:“寶玉,你為什么病了?”寶玉笑道:“我為林姑娘病了?!币粏栆淮?,猶如兩把尖刀,帶給讀者椎心刺骨的閱讀體驗。

從這段看似無稽的對話中,黛玉知道,自己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她知道寶玉心里同她一樣,無奈“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她由此做出決定:“我這就是回去的時候了。”——黛玉已然死志分明。而這一決定,幾乎是本能的、不假思索的。她堅信,要么愛,要么死。她寧愿“質本潔來還潔去”,也“強于污淖陷渠溝”。

在瀟湘館門口,只見黛玉身子往前一栽,的一聲,一口血直吐出來。[18]從怡紅院到瀟湘館這條路,可以說是寶黛二人愛情的紐帶,顰兒一生不知走了多少回,唯有這最后一次走得如此艱難。細細想來,怎不令人慟倒!黛玉的絕望,不是因為寶玉的變心,而恰恰是因為明明彼此都是真心相愛的,卻偏偏有緣無分,無法長相廝守。在黛玉的木石前盟中,本來是以淚償還的,現(xiàn)在“欠淚的,淚已盡”。淚盡以后,又繼之以血,讀來令人悲痛欲絕。

3. 黛玉焚稿

林黛玉詩才敏捷,是大觀園中首屈一指的有“詠絮之才”的女子。元妃省親、海棠社、菊花社、桃花社,黛玉都有過卓爾不群的表現(xiàn)。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出于行文需要,按頭制帽地給園中諸人安排詩作時,大多采取的是命題而作或同題吟詠的形式。而無論是一詩多人作還是多詩一人作,都不是完全的自由發(fā)揮。而自由發(fā)揮的作品,才是真詩人的重要標志。像這樣發(fā)自肺腑、沒有任何限制的即興之作,寶玉十二三歲時寫過《四時即事》,悼念迎春時寫過《紫菱洲歌》;而黛玉更是寫下七言歌行體長詩《葬花吟》、《秋窗風雨夕》、《桃花行》,另有《題帕三絕》。然而,她臨終之際,卻用盡全力將這些心血之作全部焚化,不留一字在人間。對她焚化詩稿過程中的動作描寫,得以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她行動的艱難。內心的痛楚與情感的執(zhí)著。

書中說:“黛玉那里坐得住,狠命的撐著,叫過雪雁來道:‘我的詩本子?!?/span>……紫鵑料是要絹子,黛玉瞧了,撂在一邊,使勁說道:有字的。……黛玉接到手里,也不瞧詩,

紥掙著伸出那只手來狠命的撕那絹子,卻是只有打顫的分兒,那里撕得動。……黛玉這才將方才的絹子拿在手中,瞅著那火點點頭兒,往上一撂。……黛玉又早拾起,撂在火上。此時紫鵑卻夠不著,干急。雪雁正拿進桌子來,看見黛玉一撂,不知何物,趕忙搶時,那紙沾火就著,如何能夠少待,早已烘烘的著了。雪雁也顧不得燒手,從火里抓起來撂在地下亂踩,卻已燒得所余無幾了。那黛玉把眼一閉,往后一仰,幾乎不曾把紫鵑壓倒?!?/span>[19]

黛玉焚稿后,似乎所有的希望都隨火燃盡了。這些詩稿,是黛玉在賈府生活中心路歷程的記錄以及與寶玉愛情的見證,也是她的“閨中伴”“骨肉親”。我認為,黛玉焚稿時的內心活動,按越劇《紅樓夢》唱詞中說的“可嘆我真心人換了個假心人。萬般恩情從此絕,只落得一彎冷月照詩魂!”[20]似乎是解釋不通的。一方面,寶玉對二人的愛情是絕對忠誠的,始終心里眼里只有一個林妹妹;而如前文所說,黛玉在“求證寶玉”時也已得到了滿意的答案,知曉了寶玉的心意,可謂是“求仁得仁”了。因此,她心中對寶玉應該是沒有恨的。

我認為,黛玉焚稿有著耐人尋味的多重意蘊。

首先,續(xù)作者以“黛玉焚稿”,暗效“伯牙絕弦”之典故。寶黛二人堪稱“神交”的知己之情已經遠遠超越了愛情,足以與子期、伯牙的知音之誼相較。書中第43回鳳姐生日,寶玉偷偷出城去祭奠金釧,只有黛玉一人知道寶玉出門的因由,并有意借著聽戲之機敲打他:“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哪里祭一祭罷了,必定跑到江邊子上來做什么?”試問這樣的心靈相通,世間能有幾人?包括在其后的詩社活動中,釵黛難分伯仲之時,寶玉每次都更加贊賞黛玉的詩句,覺得她的詩辭藻新、立意新,甚至在李紈定下寶釵為魁后,還嘟嘟囔囔地埋怨:“只是蘅瀟二首,還需斟酌。”盡管二人之間的知己之情如此深厚,無奈寶玉成親之日,出于外界的不可抗力因素,兩人今生的緣分算是盡了。黛玉此時必定絕望已極,才行此極端之舉。

另外,“晴為黛影”。我認為,晴雯死前的舉動,是黛玉臨終采取激烈行為的某種先兆。晴雯被王夫人污蔑為“狐貍精”攆了出去,清清白白的她自然不甘。故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干脆不顧世俗禮法,故意與寶玉交換貼身衣物,目的很明確——反抗和回擊。而同等看待黛玉焚稿,就不難發(fā)現(xiàn),當命運弄人,金玉良緣最終戰(zhàn)勝木石前盟時,黛玉通過焚燒詩稿來表示自己對世道的抗議,這也是她這個寄人籬下的孤女能采取的唯一反抗行為了。

最重要的是,林黛玉是個“情情”之人。也就是說,她愿意為了對她好的人無條件地付出。起初被她當做競爭對手的薛寶釵,在“秋花慘淡秋草黃”的雨夜,真切地關心黛玉的病體,甚至差人送來燕窩,最終感動了黛玉,二人“金蘭契互剖金蘭語”,成為閨蜜。更不必說被她認作此生知己的寶玉了。就此我們試做合理推測:黛玉覺得眼下自己已時日無多,如果留下許多詩稿給寶玉,在未來的日子里,他未免會睹物思人,甚至抑郁終生。所以她有意將詩稿焚燒凈盡,就是為了讓寶玉未來好好過,不要因為自己而痛苦一生。

還有,她并非要焚毀對寶玉的真愛,而是要在臨死之際帶走自己這份珍貴的癡情。她不想讓這些詩稿留在人世間被人糟蹋,一如她當年在埋香冢葬花一樣,只求“質本潔來還潔去”。而她,要帶著一顆詩心“飛到天盡頭”,去尋找可以棲身的“香丘”。

4. 臨終遺言

黛玉臨終之際,已是奄奄一息,且身邊人又極少,自然不會有太多的言語,她只對紫鵑說過三次話,涉及三個人,但一次比一次簡短。

第一次,她提到紫鵑。因黛玉“情情”的性格特質,她非常關心與她相伴多年、親如姐妹的紫鵑在自己走后的處境。書中說:“林黛玉攥緊了紫鵑的手,使著勁說道:‘我是不中用的人了。你伏侍我?guī)啄辏以竿蹅儍蓚€總在一處。不想我……。’說著,黛玉喘著氣,

閉了眼歇著。[21]

細細想來,紫鵑作為林黛玉身邊的大丫鬟,一方面,她對黛玉的病體呵護有加,悉心照料;另一方面,她不似有些下人呈現(xiàn)奴顏卑膝的丑態(tài),反而對自家姑娘間或存在的言行不當總能出言規(guī)勸,與黛玉結下了深厚純真的姐妹情誼。最重要的是,她是賈府中唯一真正支持寶黛愛情的人。為了姑娘,她可以拼著沒臉,直問薛姨媽“既有這主意,怎么不和老太太說去?”更可以冒著身家性命的危險“情辭試莽玉”,甚至勸姑娘早作打算“萬兩黃金容易得,知音一個也難求”。得遇紫鵑,無疑是黛玉在賈府中不可多得的“小確幸”之一了。

第二次,她交代自己的身后事。書中說:“半天,黛玉又說道:‘妹妹!我這里并沒親人,我的身子是干凈的,你好歹叫他們送我回去?!f到這里,又閉了眼不言語了?!?/span>[22]從中可以看出,黛玉即使彌留之際,也還是希望“潔來還潔去”、“香魂返故鄉(xiāng)”的。

第三次,她呼叫寶玉。書中說:“猛聽黛玉直聲叫道:‘寶玉!寶玉!你好——說到好字,便渾身冷汗,不作聲了。紫鵑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漸漸的冷了。[23]這是黛玉真正意義上的臨終遺言,是她生命終結前的絕響。對于后半句話,向來有多種猜測推斷。有人認為是埋怨寶玉“你好狠心”,也有人認為是同情寶玉“你好可憐”,還有人認為是希望寶玉好好生活下去或好生做些什么。由此也可見藝術的魅力,作者留與讀者一個開放式的結尾,留下無限的思考空間。

但就我個人的閱讀期待和體驗而言,從黛玉最后一次見到寶玉的情形來看,她對寶玉應該沒有怨言,唯有至死不渝的真愛、憐憫與祝福。我認為,黛玉很有可能要說的是“寶玉,你好好過吧!”因她“情情”和“還淚”的人設,注定了她一生都優(yōu)先考慮寶玉的感受,而不會為了自己的結局對寶玉心懷怨懟。最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文字,出現(xiàn)在戚序本第三回總評中。評點者說:“補不完的是離恨天,所馀之石豈非離恨石乎?而絳珠之淚偏不因離恨而落,為惜其石而落??梢娤涫叵淙耍淙瞬蛔韵?,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計為之惜乎?所以絳珠之淚至死不干,萬苦不怨。所謂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悲夫!”[24]

為愛而生卻愛而不得的“苦絳珠”,難逃“魂歸離恨天”的悲涼宿命。嗚呼!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

二、寶釵出嫁——到底意難平

(一)黛死釵嫁的藝術效果

乾隆年間刊行的戚序本上,戚蓼生在《石頭記序》中評價《紅樓夢》的敘事藝術:“吾聞絳樹兩歌,一聲在喉,一聲在鼻;黃華二牘,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見也。今則兩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牘而無區(qū)乎左右,一聲也而兩歌,一手也而二牘,此萬萬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頭記》一書。嘻,異矣!”[25]這種敘事藝術是對中國傳統(tǒng)小說中“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手法的進一步發(fā)展。而《紅樓夢》中釵黛的形象塑造,悲金悼玉的情節(jié)設置,本身就是“一聲也而兩歌,一手也而二牘”的成功范例。沿著這種藝術慣性,黛死釵嫁的結局自然是順理成章的。

黛死釵嫁是《紅樓夢》中精巧的結構安排的體現(xiàn),具有攝人心魄的藝術效果。這一情節(jié)將寶、釵三人置于同一時段,三人兩處,各有情思。于黛玉而言,自知大限將至,生無可戀。而寶玉則被蒙在鼓里,一直以為自己所娶的新娘是林妹妹,還做著二人婚后“春

日早起摘花戴,寒夜挑燈把迷猜。添香并立觀書畫,步月隨影踏蒼苔[26的美夢。于寶釵而言,雖然知道此事辦糊涂,但也是尊奉祖宗和母親之命,無可奈何地聽從(這種聽從的悲劇意蘊也是很濃的)。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敘述手法在第98回中有兩處體現(xiàn)。“卻說寶玉成家的那一日,黛玉白日已昏暈過去?!薄爱敃r黛玉氣絕,正是寶玉娶寶釵的這個時辰?!币幻媸潜娦枪霸?,舉辦成婚大禮;一面是孤苦伶仃,走向人生終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兩處之間又并非截然分開,而是相互穿插的。平兒和林之孝家的急匆匆趕往瀟湘館,說是看望黛玉,實則是要紫鵑過去服侍新娘,哄騙寶玉。紫鵑萬萬不肯離開黛玉,爆發(fā)了激烈的反抗:“林奶奶,你先請罷!等人死了,我們自然出去的,那里用這么……[27]最后只得把雪雁帶走。一頭準備喪事,一頭籌辦婚事,人物往來穿插,融為一體。在藝術結構上,可以說是一種對峙,也是一種互動,是類似于太極圖相反相成的藝術構思。

其審美效果類似于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的:“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奔礃放c哀的對舉問題。類似的情節(jié)還有:鳳姐生日“攢金慶壽”的歡樂氣氛中,寶玉卻偷偷外出,祭奠死去的金釧,賈璉又去勾引鮑二家的。寶玉作《姽婳詞》時,在賈政處受到了眾清客的熱捧,回來后又獨自一人做了祭晴雯的《芙蓉女兒誄》。如此取得冷熱對峙、悲喜交加的藝術效果

瀟湘館中一片愁云慘霧:“紫鵑在外間空床上躺著,顏色青黃,閉了眼只管流淚,那鼻涕眼淚把一個砌花錦邊的褥子已濕了碗大的一片。李紈一面也哭,一面著急,一面拭淚,一面拍著紫鵑的肩膀說:‘傻丫頭,這是什么時候,且只顧哭你的!林姑娘的衣衾還不拿出來給他換上,還等多早晚呢。難道他個女孩兒家,你還叫他赤身露體精著來光著去嗎!好孩子,你把我的心都哭亂了,快著收拾他的東西罷,再遲一會子就了不得了?!倍种⒓业陌蜒┭銕У交槎Y現(xiàn)場,實現(xiàn)了由哀境到樂境的情感轉換。但雪雁的內心卻產生了極大的情感反差:“看見這般光景,想起他家姑娘,也未免傷心,只是在賈母鳳姐跟前不敢露出?!倍鴮氂窠议_蓋頭后見是寶釵,恍若夢中,不敢相信:“悄悄兒的拿手指著道:‘坐在那里這一位美人兒是誰?’襲人握了自己的嘴,笑的說不出話來,歇了半日才說道:‘是新娶的二奶奶?!娙艘捕蓟剡^頭去,忍不住的笑?!?/span>[28]一邊是傷心欲絕、哭個不住,一邊是強作歡顏,忍不住的笑。在這一悲一喜的氛圍轉換中,雪雁與讀者一起見證和承受了較大的情感落差帶來的內心撕裂感。

(二)黛死釵嫁的悲劇意蘊

王國維曾說:“《紅樓夢》一書,與一切喜劇相反,徹頭徹尾之悲劇也?!?/span>[29]在婚姻問題上,黛死釵嫁的結局就是這個徹頭徹尾悲劇的體現(xiàn)。黛玉、寶釵、寶玉都是這一悲劇的扮演者和承擔者,他們共同演繹了懷金悼玉的《紅樓夢》。那么,木石前盟與金玉良緣之間究竟孰勝孰敗呢?得知黛玉的死訊,寶玉又是何種態(tài)度呢?

1. “木石前盟”未必失敗

黛玉淚盡而逝,宣告了木石前盟的破滅,無疑是一個悲劇性的結局。但第五回終身誤曲中,向讀者透露了一些信息。因此第五回與其說是讖語,不如理解為結構上的倒敘。其中“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諏χ街懈呤烤К撗?,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30]的表述,表明木石前盟雖未曾實現(xiàn),但黛玉其實依然活在寶玉心中。

讀者期待寶黛之間的“木石前盟”開花結果。固然是一種美好的愿景,但或許也只是基于世俗之念的“大團圓”式追求。實質上,絳珠仙子前世的的盟誓中只有還淚償恩的允諾,并沒有以身相許、結婚生子的俗念。所以,黛玉淚盡而逝的結局,也算是無悖前盟了。

2. “金玉良緣”未必成功

寶釵嫁與寶玉,似乎意味著金玉良緣終成正果。然而,寶釵的婚姻與愛情并不同步,也未必不是悲劇。小說此前的章回中,其實已有一些征兆。第36回,襲人被王夫人內定為妾,薛寶釵來向她道喜。看到襲人在繡寶玉肚兜上鴛鴦戲蓮的圖案,此時作者巧妙地安排襲人暫時離開。寶釵因見活計比較鮮亮,不由坐下替她繡起來。此時雖堪稱“針線閑拈伴伊坐”的和諧場景,但寶玉卻在夢中喊罵——他不信和尚道士的話,他不喜歡金玉良緣,而要追求木石姻緣寶釵聽聞此言,已然怔住了。此時,現(xiàn)實中的寶釵與夢中的寶玉實質上已有一次對話了。寶玉已堅定地表明了他的選擇和取舍,巧妙而又無情。寶釵手中意味深長的“鴛鴦戲蓮”花樣與寶玉夢中的喊罵構成了不和諧的對比,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無奈表現(xiàn)。

二寶之間的情感從來就沒有同步或是共鳴過,婚前婚后都是如此,這是金玉良緣悲劇的深層體現(xiàn)。所以《終身誤》曲中有:“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之句。美中不足的是寶玉,是寶釵,更是二人之間的情感。所以《紅樓夢》中寶黛釵三人的愛情悲劇是應該被同時考慮的。

寶黛之間是“沒有婚姻的愛情”,而二寶之間是“沒有愛情的婚姻”。金玉良緣是世俗社會對青年男女美滿婚姻的憧憬與追求,盡管最終取代了木石前盟,但對于二寶而言,也不過是一場帶來終身誤的人生悲劇。究其原因,這樣的婚姻即使動容,也并未動情。寶釵是“任是無情也動人”,第28回,寶釵羞籠紅麝串時,寶玉雖曾為她的外表動容,但心里想的依然是林妹妹。這一方面是黛玉可能含笑九泉的欣慰,但另一方面更是寶釵的悲哀。所嫁之人,心中并沒有自己。寶釵大婚后不久,寶玉就出家了,她不得不空懷閨怨。寶釵身邊的丫鬟名叫鶯兒(本名黃金鶯),由此可以聯(lián)想到唐代詩人金昌緒的《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31]詩中反映了一位獨守空閨的女子對遠方丈夫的思念。所以黃金鶯也是寶釵閨怨之情的一種表現(xiàn)林黛玉沒有婚姻的愛情固然以悲劇告終,但寶釵沒有愛情的婚姻同樣是一場悲劇。前者有目共睹,后者似乎更加潛隱,因而就更加可悲了。

3.病神瑛灑淚悼顰卿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價《紅樓夢》為“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者,獨寶玉而已?!?/span>[32]黛死釵嫁的結局,便是這種悲劇命運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寶玉“呼吸而領會”的最沉痛的經歷。

尤為可悲的是,秦可卿病死時,“寶玉從夢中聽見說秦氏死了,連忙翻身爬起來,只覺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聲,直噴出一口血來”[33]秦鐘病死時,也曾留下兩句話給寶玉晴雯死時,寶玉更是在身旁守護,且為她作《芙蓉女兒誄》。但黛玉臨死之際,寶玉卻未能前往看望,反而被蒙在鼓里與寶釵成婚。直到婚后過了回九,寶釵才出于“深知寶玉之病實因黛玉而起,失玉次之,故趁勢說明,使其一痛決絕,神魂歸一,庶可療治”[34]的原因,告訴他黛玉已死。

寶玉乍聞兇信,急痛迷心,昏暈過去。到黃泉路上,遇到陰司鬼判,二人有一段對話,讓我每每想起,都有想要落淚的沖動:“此陰司泉路,你壽未終,何故至此?”“適聞有一

故人已死,遂尋訪至此,不覺迷途?!薄肮嗜耸钦l?”“姑蘇林黛玉。”

小時候初讀《紅樓夢》時,尚不覺什么。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思考的深入,細細想來,如此直呼姓名、加以籍貫的稱呼,何其沉痛!回想黛玉生前,寶玉從未連名帶姓地稱呼過她。初次見面,寶玉便送了黛玉一個恰切的表字“顰顰”,面對探春“杜撰”的質疑,他還一本正經地說了出處;相識日久,日??傄浴懊妹谩狈Q呼,一惹黛玉生氣或有事央求,就說上千百句的“好妹妹”來哄;一次極力辯白時,甚至當著林黛玉的面用尊稱“姑娘”:“噯!當初姑娘來了,不是我陪著玩笑?憑我心愛的,姑娘要,就拿去;我愛吃的,聽見姑娘也愛吃,連忙收拾的干干凈凈收著,等了姑娘到來。一個桌子上吃飯,一個床上睡覺。丫頭們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氣,都替丫頭們都想到了。”小兒女平日里耳鬢廝磨,情趣橫生。

可面對陰司鬼判時,所有的柔情蜜意、親熱溫存都無處容身了。要想查到“故人”的名簿,就必須提供準確的信息?!肮锰K林黛玉”一出口,寶玉自己可能都已經明白,林妹妹確實已經香消玉殞,不在人世了。從小青梅竹馬、心心相印的,自己最知心的愛人已經去了。正所謂“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弊约壕退闶巧咸烊氲?,也改變不了與她天人永隔的現(xiàn)實了。

寶玉醒后,不顧新婚且病體未愈,必要到黛玉的靈前親自哭一場。書中第98回寫道:“寶玉一到,想起未病之先來到這里,今日物在人亡,不禁嚎啕大哭?!痹絼 都t樓夢》中“寶玉哭靈”一段,對他此時疾痛慘怛的心緒有精到的描?。骸傲置妹?,我來遲了!金玉良緣將我騙,害妹妹魂歸離恨天。到如今人面不知何處去,空留下素燭白帷伴靈前。林妹妹呀,林妹妹呀!如今是千呼萬喚喚不歸。上天入地難尋見??蓢@我生不能臨別話幾句,死不能扶一扶七尺棺……你怕那人世上風刀和霜劍,到如今它果然逼你喪九泉?!倍皢栕嚣N”一段,則是對寶玉哭靈的一種補充,句句透露著對往昔的回憶,對黛玉的痛悼?!皢栕嚣N,妹妹的詩稿今何在?如片片蝴蝶火中化。問紫鵑,妹妹的瑤琴今何在?琴弦已斷你休提它。問紫鵑,妹妹的花鋤今何在?花鋤雖在誰葬花?問紫鵑,妹妹的鸚哥今何在?那鸚哥,叫著姑娘,學著姑娘生前的話。那鸚哥也知情和義,世上的人兒不如它!”[35]這正如李清照詞中所說:“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span>

三、結語

黛死釵嫁,寶玉痛悼,三個人的愛情婚姻悲劇在此達到高潮,“千紅一哭,萬艷同悲”中“懷金悼玉”的情感主線也在這里達到了頂峰。這一藝術結構以獨到的匠心,將黛玉之死的凄美過程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喪事與婚事同時展開的審美反差,使這一情節(jié)具有豐富的悲劇意蘊和恒久的藝術魅力。穿越時空,時至今日仍能帶領千千萬萬的讀者“同喜同憂,同悲同嘆”,真乃千古以來,一文而已!

作者簡介:

      我叫王希維?,F(xiàn)于遼寧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就讀大一年級。與中文系的許多師范生一樣,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愛好古典詩詞,喜聽京劇,尤其鐘愛《紅樓夢》。我始終認為,《紅樓夢》是一部值得終身研讀追索的“寶藏之書”。是她,為我打開了探尋那片“世外桃源”的窗口;是她,讓我接觸到眾多鮮活跳脫、秉性各異的女子;是她,教給我審美、人情等諸多課堂里學不到的知識;是她,帶給我文風上、性格上的諸多改變……這部巨著,對我的影響是內化的,更將是終生的、永恒的!

期待您關注一下我們這個公眾號“珍愛紅樓夢”,喜歡就分享一下,或點個贊,點個在看。閱讀過程中,有何心得,寫出來,也要記得給我們投稿。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