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緣前傳:王夫人與賈政的婚姻悲劇 文/荷風(fēng)竹露 王夫人和賈政的夫妻感情不好,這是《紅樓夢》讀者們公認(rèn)的。除了寶玉的教育問題,這夫妻二人幾乎沒有共同話題,也從不在一起交流日常生活的大小事宜。有人認(rèn)為,賈政和王夫人是“中國式標(biāo)配”的家族政治聯(lián)姻,所以本來就沒什么真實的情感,這種說法有失偏頗。無論如何,王夫人和賈政先后生育了賈元春、賈珠和賈寶玉三個孩子,在三十多年的婚姻生活中,他們不會從一開始就是我們在《紅樓夢》中看到的樣子。雖然舊時的婚姻大都沒有感情基礎(chǔ),但既然步入婚姻,賈政和王夫人這樣的男女雙方一般都會認(rèn)真和自己的另一半相處。那么他們的婚姻狀態(tài)為什么會成為我們看到的樣子呢?王夫人和賈政婚姻發(fā)展的三個階段,也許是現(xiàn)在很多中年夫妻都經(jīng)歷過的: 一、幸福美滿的蜜月期 王夫人和賈政是門當(dāng)戶對的婚姻。 年輕時的王夫人雖然未必有王熙鳳和薛寶釵的美貌,但也絕對不差。王夫人和王熙鳳都出于金陵王家,侄女和姑姑往往有很多相似之處。而且這不僅表現(xiàn)在外在相貌方面,也通常表現(xiàn)在處事方式上。鳳姐原本是賈赦那邊的媳婦,卻被王夫人請來代替自己管家,說明王夫人很喜歡自己這個侄女。這種喜歡也許就是從鳳姐身上看到自己年輕時的影子。從劉姥姥評價年輕時的王夫人:“著實響快,會待人,不拿大”來看,年輕時王夫人的性格中確實有王熙鳳的影子。 年輕時的賈政身上大約很有一些寶玉的影子的,不然曹雪芹不會在第七十八回《老學(xué)士閑征姽婳詞》中,以旁白的口吻說賈政“起初天性,原本是個詩酒放誕之人”。 再參照賈璉和王熙鳳的婚姻狀態(tài):賈政性格木訥本分,不像賈璉那樣是個風(fēng)月場中做慣了的人;王夫人一開始也并不像鳳姐那樣,有很強的控制欲,所以他們之間至少還是相敬如賓的。 兒女是父母感情的潤滑劑。隨著女兒賈元春和兒子賈珠的出生,他們之間的感情達(dá)到了最高點:一切都在按照他們的計劃運行著,教育女兒并送進(jìn)宮,為家族的將來做長久的打算。教育兒子讀書仕進(jìn),使整個家族后繼有人。 二、漸行漸遠(yuǎn)的疏離期 1 夫妻二人情感狀態(tài)最明顯的轉(zhuǎn)折點,應(yīng)該出現(xiàn)在賈珠去世后?;蛟S因為賈政和王夫人都對賈珠太過嚴(yán)厲,或許因為賈珠本來身體就不好??偠灾?,王夫人悲痛欲絕,賈政痛徹心扉,兩人也許曾經(jīng)相互寬慰過,但是兒子的死也讓兩人在之前相處中積累的點點滴滴的不滿逐漸爆發(fā)出來。 再則王夫人因為賈珠的死,對寶玉格外“憐愛”,致使寶玉不學(xué)無術(shù),賈政又很是看不順眼。而賈政又有了新歡趙姨娘,并與趙姨娘生下了探春和賈環(huán)。隨著時間的推移,夫妻之間的不和諧因素也就越來越多。 2 前文說到賈政的青少年時代也是一個“詩酒放誕之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信息,說明賈政的成長過程是一個被動進(jìn)行自我修正的過程。父親早逝,母親辛苦養(yǎng)大自己和一個哥哥、一個妹妹,但本該承擔(dān)家族重任的哥哥又荒淫無度、冷酷無情(從堅決要納鴛鴦為妾和因為不想還孫紹祖5000兩銀子,就不顧女兒的死活可以看出)。 于是,賈政這個本不該承擔(dān)起家族重任的二兒子就被迫承擔(dān)起不善于承擔(dān)的重任。賈母之所以喜歡賈政,跟著賈政在榮國府里住,主要是因為賈政算得上一個孝敬、肯努力、作風(fēng)正派的好兒子。 年輕時的王夫人像王熙鳳,但又不像王熙鳳那么能干、嬌俏會撒嬌,年輕時的賈政像賈寶玉,但又不像賈寶玉那樣在女人堆里成長,所以不像寶玉那樣懂女人,能和女性有很多精神上的交流。這樣,兩個人在一起,時間久了,難免會感到無趣。 3 王夫人感到賈政對她的愛不及從前了,但是她并沒有反思自己,而是加大了對賈政的控制力度。我們從平兒說王熙鳳陪嫁到賈家四個丫鬟來看,王夫人陪嫁的丫鬟也許會比王熙鳳更多,至少也和王熙鳳一樣多??墒沁@些陪嫁丫鬟都到哪里去了呢?賈政身邊有個老實本分、不多事兒的周姨娘,這位周姨娘在書中沒有任何存在感,想必這樣的人很符合王夫人對賈政姨娘的要求吧?王夫人恨趙姨娘是因為趙姨娘是一個不被允許卻又不得不允許的存在。 年輕時的王夫人,也許一半像王熙鳳,一半像薛寶釵。賈母因之而將她納為了榮國府的媳婦。在二人生活的蜜月期,賈政看到的也正是家中長輩們看到王夫人的優(yōu)點。但是,隨著二人的感情產(chǎn)生裂痕,王夫人類似王熙鳳的控制欲和類似寶釵虛假涼薄的一面越發(fā)清晰地顯露出來。 4 為了家族的利益,也出于對王夫人為自己生兒育女的憐惜,賈政仍然和王夫人維持著不冷不熱的夫妻關(guān)系。但步入中年的賈政感到生活像一潭死水,外面做不完的公務(wù)和可有可無的應(yīng)酬常常使他疲于應(yīng)對。家本來是可以讓他放松的地方,但是王夫人卻因他納了趙姨娘做妾而對他生出怨恨,甚至拉攏除了他之外的所有家人千方百計排擠趙姨娘。賈政不能離開這個大家族,但是他已經(jīng)想遠(yuǎn)離王夫人了。 三、名存實亡的破裂期 遠(yuǎn)離王夫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的情感天平轉(zhuǎn)移到和王夫人性情完全相反的趙姨娘那里去。 雖然,最初納趙姨娘做妾不過是出于為賈家添丁的考慮,賈政也未必一開始就特別喜歡趙姨娘,但是隨著他和趙姨娘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多,人到中年的賈政越來越能在趙姨娘那里追尋到一種自己年輕時想去體驗,卻終于被冰冷的理性強行壓抑下去的情感沖動。那是熱烈而富于激情的沖動。那是古井無波的王夫人從來沒有過的活力。 年輕的趙姨娘像她的女兒探春一樣是“一朵鮮艷而帶刺的紅玫瑰”,又像一只不太容易馴服的野馬,喚起了賈政作為男人的征服欲。 盡管家中所有人都不喜歡趙姨娘,可是賈政眼里的趙姨娘,就像寶玉眼中的晴雯一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fēng)流靈巧招人怨”,所以他要盡可能地去保護(hù)這個讓自己找回青春、又真正讓他嘗到愛情滋味的女子。 賈政對趙姨娘越來越多的喜愛使王夫人妒火中燒。王夫人一面懶于理家,而讓王熙鳳代替她承擔(dān)榮國府的重任;一面在佛堂中心如死灰地控制著寶玉。 寶玉跟賈母長大,情感上更依戀賈母,王夫人雖然心有不甘,但也沒有辦法改變。此時王夫人可以控制的只剩下寶玉的婚姻了,而寶玉愛的又恰恰是從前深得婆婆寵愛的小姑子賈敏的女兒。 本以為賈敏出嫁后,她就是賈府中擁有一切的女人,但是丈夫遠(yuǎn)離她,兒子與她感情淡薄,婆婆好不容易對她好一些,林黛玉一來,賈敏好像又回來了,而且這次“賈敏”回來,還“搶走”了她的兒子。 王夫人讓鳳姐管家,可是鳳姐來到榮國府之后,卻和賈母更加親近,對她這個姑姑雖然沒有多么疏離,但好像也不太熱絡(luò)。王夫人漸漸發(fā)現(xiàn):鳳姐雖然是王家人,但是她是想把賈府的經(jīng)濟(jì)大權(quán)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更重要的是鳳姐為討賈母歡心,似乎與林黛玉走得更近,所以,當(dāng)邢夫人拿著秀春囊來向她興師問罪時,盡管她知道鳳姐是大家閨秀,不會輕薄到將夫妻二人的閨房之物隨意遺落,但她要給鳳姐一個下馬威。 王夫人感到自己被孤立了,幸好她還有同盟軍,她的同盟軍就是薛姨媽、寶釵和襲人,她的女兒元春雖然入宮多年,可是深明母親的心意。為了控制寶玉,她害死了金釧、害死了晴雯,可是這并不算什么,就是再來幾個金釧和晴雯,她也照樣要害死了才甘心! 林黛玉雖有賈母護(hù)著,王夫人在面上暫且不能把她怎么樣,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樁樁、一件件事中,她就不能從精神上讓林黛玉痛苦了嗎?王夫人在金釧和晴雯身上都看到了林黛玉的影子,這也許才是她們被趕出府最根本的原因。林黛玉“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霜刀劍嚴(yán)相逼”的感覺,當(dāng)就是王夫人給的。 對于王夫人的丑惡行徑,賈政有所察覺嗎?也許沒有,因為賈政“不慣俗務(wù)”;也許大概知道,因為趙姨娘不會不告訴他的。但賈政本著家丑不可外揚的態(tài)度全部選擇視而不見。也許此時的賈政根本無心過問,一日又一日逐漸流露出的敗勢使賈政感覺到,賈府的好日子不多了。賈政本來就不很強烈的名利心這時更淡化了,他也不逼著寶玉讀書仕進(jìn)了。雖然賈政已經(jīng)很努力地在趕車,但是賈府這架華麗的馬車已經(jīng)失去控制,墜入深淵只是遲早的事。 賈政曾經(jīng)那么努力地把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變成一個符合家族要求的人,希望締結(jié)一樁美滿的婚姻,好讓整個家族子孫繁盛,福運綿長,到頭來卻發(fā)現(xiàn)大觀園中每個人的命運都是悲劇。也許他和王夫人原本就該是兩條沒有任何交集的平行線,不幸被雙方的長輩強行扭捏成兩條雖有交集但終究還會遠(yuǎn)離的弧線。如果有來世,他希望能和王夫人相忘于江湖。此生如參商,來生也不必再相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