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觀鳥始于一次很偶然的自然親子活動,帶隊的小黃老師是個脾氣非常溫和的小伙子,很多年后才知道在觀鳥圈里他素有“神眼老黃”的稱號。 小黃老師本名黃科,他帶隊時經常懷揣一本翻得皺巴巴的書——《中國鳥類野外手冊》,當遇到連他也把握不準的鳥時,就會翻出來看看。
這本《中國鳥類野外手冊》據說是鳥類手冊中最具權威性的書了,資深的觀鳥愛好者們基本人手一冊。前幾年由于這本書沒有再版導致脫銷,甚至一度在舊書網上從原價幾十元炒到三、四百元一本。 這本書的作者約翰.馬敬能是一位英國的鳥類學家,他可是個中國通。最近他老人家正在和幾位中國的鳥類學家準備重新出版《中國鳥類野外手冊》,因為現在鳥的分類變了很多,還有很多鳥需要重新畫,新版預計明年年初會與大家見面。 由于《中國鳥類野外手冊》曾經脫銷,所以之前經人推薦買了一本《中國鳥類生態(tài)大圖鑒》。這本書又厚又重,自然是不適合隨手帶著去觀鳥的,但因其內容豐富,圖片觀賞性強,還是非常適合閑時在家隨手翻閱增長見識的。
該書收錄的鳥類圖片均為目前國內觀鳥界的眾多大咖拍攝,圖片質量非常高。讀者看圖片也會比較直觀,同時還可以觀察到鳥類的相關生境。當然某些鳥類細部特征還是參考《中國鳥類野外手冊》,畢竟還是手繪更能充分表現那些細部特征。
春去秋來,成都平原的觀鳥愛好者們又迎來了一年中觀賞猛禽遷徙的好時節(jié)。在龍泉山,崇州西山等地(運氣好成都市區(qū))都可以觀賞到猛禽的遷徙。 猛禽遷徙一般飛得很高,大部分時間速度會比較快,辨認起來是有難度的。這時我們就需要添置一本《猛禽觀察圖鑒》來幫助我們認識這些遠道而來的朋友了。 這本《猛禽觀察圖鑒》是臺版的,因為目前國內還沒有出版比這本更專業(yè)的猛禽類相關書籍(猛禽的辯識也確實是比較難),所以這本暫時可以輔助我們去辯識這些遷徙過境的猛禽。
講到這里,我想起最初參加觀鳥親子活動時,黃科老師發(fā)了一本《成都150種常見鳥類手冊》。這本小冊子非常實用,冬天隨手一揣就可以放進羽絨服的口袋里。當時我是初學觀鳥,帶著這本冊子出門真的太方便了,可以隨時查閱。這本冊子收錄的圖片也都是出自大咖之手,圖片質量非常高。由于此書是公益出版,數量有限,目前市面上不易購買。 隨著對觀鳥的愛好越來越深,我的觀鳥足跡也逐漸向南、向北轉移。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鳥類是令人難忘的,更令人稱奇的是他們還出版了《雨林飛羽》!這本小冊子收錄了100種版納植物園常見鳥,特色鳥,尋著書中所指的植物園的大概區(qū)域,你就能觀察到那些美麗的精靈了。
以此類推,每到一個自然保護區(qū)或鳥多的城市,我都會先去找找相關的鳥類圖鑒,就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先去找地圖似的,我也陸續(xù)收集了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鳥類圖鑒,比如《納帕海的鳥》、《唐家河鳥類野外識別圖鑒》、《新疆特色鳥觀鳥旅行攻略》、《上海水鳥觀察入門指南》…… ![]() 對于初級的觀鳥愛好者,我建議從身邊的公園綠地開始,找一本最方便攜帶的所在城市觀鳥手冊,邊看邊識別學習,這樣觀鳥的體會更直接,也更愉快一些.而后,如果需要也可以入文中開始部分的幾本大部頭。 - The End - 觀鳥 圖文 / 靜舒 編輯 / Bes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