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疼兒,路來長;兒疼娘,扁擔長。 古往今來,人類的母性總是以慈愛為主基調(diào)。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這都是無法改變的人倫天理。 
今年5月份,陜西靖邊發(fā)生的活埋母親一案,以老母親生病去世、兒子被判12年終結(jié)。 雖然是一個悲劇,但回顧起來,里面還有許多讓人動情的瞬間。 最讓人安慰的那個兒媳婦,她及時報警救了婆婆,還在婆婆臨終前給予細心的照料。 很多人都說婆媳矛盾難處理,可是這位農(nóng)村婦女的樸實與賢惠著實讓人感到溫情的力量。 最讓人動容的是那位老母親,雖然被兒子拋棄埋殺,可是她老人家還是選擇原諒兒子,并且一直把兒子牽掛在心。 天底下的母親,或許都是這個樣子吧。 哪怕挖肝剖心,對自己的孩子也始終寬容大度、掂念袒護。 母性、孝道、生死、輪回,電影《喜喪》真實地刻畫了這種矛盾復(fù)雜而又現(xiàn)實尖銳的人性。 
故事講述發(fā)生在山東棗莊的一個故事,86歲老人林郭氏一生養(yǎng)育了六個子女,當她患腦血栓后,居然沒有一個子女能接納她,只能到敬老院去養(yǎng)老。 等到敬老院有老人亡故空出床位后,林郭氏卻懷揣著全家福老照片闔然長逝。 老人并不是自然死亡,而是吃老鼠藥自殺的。 有天晚上,二兒子跪在她面前,問:娘,你恨我么? 林郭氏嘆了口氣,說:凈說憨話,我的兒! 這是一個無法用語言和價值衡量的母愛,博大得讓人心疼心酸。 確實,除了小時候恨鐵不成鋼,世上哪有恨兒的娘啊? 林郭氏去世后,兒孫們吹吹打打操辦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喜喪。 鑼鼓喧天,艷舞肆意......
生活重新開始,世間的每個角落重復(fù)上演著同樣的故事。 
生老病死無法掌控,對一些垂垂暮年的老人來說,死居然是一種解脫。 電影中,老人的女兒說:我娘活著也是受罪,真不如死了。 這既是一句無情的狠話,也是一句無奈的實話。 有些道理講起來簡單,可是做起來卻很難。 無論富貴還是貧窮,傳統(tǒng)信仰的崩塌,禮義廉恥的喪失,生活瑣碎的碾壓,人性自私的膨脹,讓親情和孝道變得窒息狹隘。 關(guān)于善待和贍養(yǎng)老人,其實沒必要講任何道理。 因為,我們自己也有終老的那一天。 或許并不指望子女能夠如何勤勉恭順,至少別薄涼無情。 否則,如何才能安然閉上眼睛? 請記住,孝是做給后人看的。 一代人撫育一代人,一代人供養(yǎng)一代人,這是無限循環(huán)的天道人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