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是宋代盛行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宋詞有長有短,便于歌唱,形成于唐代而在宋代達(dá)到頂峰,與唐詩并稱為雙絕。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柳永、李清照等。詞是一種 音樂文學(xué),它的產(chǎn)生、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作、流傳都與音樂有直接關(guān)系。詞所配合的音樂是所謂 燕樂,又叫 宴樂,其主要成分是 北周和 隋以來由 西域 胡樂與民間 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種新型音樂,主要用于娛樂和宴會的演奏, 隋代已開始流行。而配合 燕樂的詞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 隋代。宋人 王灼《 碧雞漫志》卷一說:“蓋隋以來,今之所謂 曲子者漸興,至唐稍盛。”詞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間,《 敦煌曲子詞集》收錄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從 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間歌曲。大約到中唐時期,詩人 張志和、 韋應(yīng)物、 白居易、 劉禹錫等人開始寫詞,把這一文體引入了文壇。到 晚唐 五代時期,文人詞有了很大的發(fā)展, 晚唐詞人 溫庭筠以及以他為代表的“ 花間派”詞人以 李煜、 馮延巳為代表的 南唐詞人的創(chuàng)作,都為詞體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風(fēng)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詞終于在詩之外別樹一幟,成為中國古代最為突出的文學(xué) 體裁之一。進入宋代,詞的創(chuàng)作逐步蔚為大觀,產(chǎn)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詞人,名篇佳作層出不窮,并出現(xiàn)了各種 風(fēng)格、 流派。《 全宋詞》共收錄流傳到今天的詞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將近兩萬首,從這一數(shù)字可以推想當(dāng)時創(chuàng)作的盛況。詞的起源雖早,但詞的發(fā)展高峰則是在 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詞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xué),與唐代詩歌并列,而有了所謂“ 唐詩、宋詞”的說法。 注:每50篇為一卷,1500篇共30卷,定時更新,感謝支持。 目錄:卷九: 401.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李煜) 402.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蘇軾) 403.浣溪沙·細(xì)雨斜風(fēng)作曉寒 (蘇軾) 404.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李煜) 405.蝶戀花·遙夜亭皋閑信步 (李煜) 406.斷腸迷·下樓來金錢卜落 (朱淑真) 407.減字木蘭花·春怨 (朱淑真) 408.生查子·寒食不多時 (朱淑真) 409.蘇幕遮·草 (梅堯臣) 410.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李清照) 411.鷓鴣天·送葉夢錫 (陸游) 412.浣溪沙·蓮漏三聲燭半條 (納蘭容若) 413.滿庭芳·紅蓼花繁 (秦觀) 414.水龍吟·小樓連苑橫空 (秦觀) 415.清平樂·春歸何處 (黃庭堅) 416.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 (蘇軾) 417.鷓鴣天·小令尊前見玉簫 (晏幾道) 418.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李煜) 419.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岳飛) 420.清平樂·風(fēng)光緊急 (朱淑真) 421.點絳唇·采藥歸來 (陸游) 422.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 (陸游) 423.江城子·夢中了了醉中醒 (蘇軾) 424.東風(fēng)第一枝·詠春雪 (史達(dá)祖) 425.翠樓吟·淳熙丙午冬 (姜夔) 426.浪淘沙·海底飛塵終有日 (白居易) 427.子夜歌·尋春須是先春早 (李煜) 428.浣溪沙·無恙年年汴水流 (納蘭容若) 429.浣溪沙·五字詩中目乍成 (納蘭容若) 430.浣溪沙·寄嚴(yán)蓀友 (納蘭容若) 431.臨江仙·金鎖重門荒苑靜 (鹿虔扆) 432.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劉著) 433.浣溪沙·轉(zhuǎn)燭飄蓬一夢歸 (李煜) 434.海棠春·落紅片片渾如霧 (納蘭容若) 435.錦堂春·簾際一痕輕綠 (納蘭容若) 436.落花時·夕陽誰喚下樓梯 (納蘭容若) 437.朝中措·蜀弦秦柱不關(guān)情 (納蘭容若) 438.眼兒媚·林下閨房世罕儔 (納蘭容若) 439.阮郎歸·杏花疏雨灑香堤 (納蘭容若) 440.清平樂·凄凄切切 (納蘭容若) 441.清平樂·上元月蝕 (納蘭容若) 442.清平樂·才聽夜雨 (納蘭容若) 443.清平樂·孤花片葉 (納蘭容若) 444.清平樂·塞鴻去矣 (納蘭容若) 445.清平樂·將愁不去 (納蘭容若) 446.一絡(luò)索·野火拂云微綠 (納蘭容若) 447.好事近·馬首望青山 (納蘭容若) 448.好事近·簾外五更風(fēng) (納蘭容若) 449.謁金門·風(fēng)絲裊 (納蘭容若) 450.卜算子·感舊 (蘇軾) 401.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李煜)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是南唐后主李煜降宋后的詞作。 此詞上片寫南唐曾有的繁華,不曾經(jīng)歷過戰(zhàn)亂的侵?jǐn)_,是以寫景來歌頌與禮贊作者心中的祖國;下片以寫實的筆法描寫出這三千里山河的美麗國家頃刻覆亡,寫出國破的慘狀與凄情。全詞由建國寫到亡國,極盛轉(zhuǎn)而極衰,極喜而后極悲,看似只是平平無奇的寫實,卻飽含了對故國的留戀與亡國的悔恨之意。 此詞作于李煜降宋之后的幾年,即作者生命的最后幾年。金陵被宋軍攻破后,李煜率領(lǐng)親屬、隨員等四十五人,“肉袒出降”,告別了烙印著無數(shù)美好回憶的江南。這次永別,李煜以這一闋《破陣子》記錄了當(dāng)時的情景和感受。 此詞上片寫南唐曾有的繁華,建國四十余年,國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樓閣高聳入云霄,庭內(nèi)花繁樹茂。這片繁榮的土地,幾曾經(jīng)歷過戰(zhàn)亂的侵?jǐn)_。幾句話,看似只是平平無奇的寫實,但卻飽含了多少對故國的自豪與留戀?!皫自R干戈”,更抒發(fā)了多少自責(zé)與悔恨。下片寫國破?!耙坏倍殖猩掀皫自敝湟?,筆鋒一疊,而悔恨之意更甚。終有一天國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蒼老,尤其是拜別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聽到教坊里演奏別離的曲子,又增傷感,不禁面對宮女慟哭垂淚。 402.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蘇軾)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M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fēng)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xì)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的詞作。此詞詠楊柳,上闋主要寫楊花(柳絮)飄忽不定的際遇和不即不離的神態(tài);下闋與上闋相呼應(yīng),主要是寫柳絮的歸宿,感情色彩更加濃厚。全詞不僅寫出了楊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擬人的藝術(shù)手法,把詠物與寫人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將物性與人情毫無痕跡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寫得聲韻諧婉,情調(diào)幽怨纏綿,反映了蘇詞婉約的一面。 蘇軾的這首詞題為“詠楊花”,而章質(zhì)夫詞則為詠“柳花”,二者看起來相互抵牾,實則不然。隋煬帝開鑿運河,命人在河邊廣種柳樹,并御賜姓楊,故后來便稱柳樹為“楊柳”。柳花亦被叫作楊花,它實際上是柳絮。 這首詞約作于公元1081年(元豐四年),蘇軾45歲,正謫居黃州,是蘇軾婉約詞中的經(jīng)典之作。章質(zhì)夫的柳花詞已經(jīng)以其摹寫物態(tài)的精妙成為一時傳誦的名作。步韻填詞,從形式到內(nèi)容,必然受到原唱的約束和限制,尤其是在原唱已經(jīng)達(dá)到很高的藝術(shù)水平的情況下,和韻要超越原唱實屬不易。蘇軾卻舉重若輕,不僅寫出了楊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擬人的藝術(shù)手法,把詠物與寫人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將物性與人情毫無痕跡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即物即人,兩不能別”。 403.浣溪沙·細(xì)雨斜風(fēng)作曉寒 (蘇軾)細(xì)雨斜風(fēng)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浣溪沙·細(xì)雨斜風(fēng)作曉寒》,宋朝文學(xué)家蘇軾的一首詞,詞的上篇寫早春景象,下篇寫作者與同游者游山時以清茶野餐的風(fēng)味。 這首紀(jì)游詞,是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在赴汝州(今河南汝縣)任團練使途中,路經(jīng)泗州(今安徽泗縣)時,與泗州劉倩叔同游南山時所作。詞的上片寫早春景象,下片寫作者與同游者游山時以清茶野餐的風(fēng)味。作品充滿春天的氣息,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熱愛和健勝進取的精神。 404.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李煜)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為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是一首描寫男女歡愛的詞,寫的是一個繁花盛開、月光淡淡的夜晚,一個少女與情人幽會的情形。 405.蝶戀花·遙夜亭皋閑信步 (李煜)遙夜亭皋閑信步,乍過清明,早覺傷春暮。 數(shù)點雨聲風(fēng)約住,朦朧淡月云來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誰在秋千,笑里低低語。 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蝶戀花·遙夜亭皋閑信步》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詞人通過對春景的感傷,表達(dá)其無以自慰的悲愁情懷。 406.斷腸迷·下樓來金錢卜落 (朱淑真)下樓來,金錢卜落; 問蒼天,人在何方? 恨王孫,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難留。 悔當(dāng)初,吾錯失口, 有上交無下交。 皂白何須問? 分開不用刀, 從今莫把仇人靠, 千種相思一撇銷。 該詩自從南宋女詞人朱淑貞創(chuàng)作之后流傳至今,經(jīng)過多年的流傳,有部分人已把它作為元宵節(jié)的燈謎。(猜燈謎同時聽故事,也能增添氣氛色彩吧。) 詞人丈夫是個小官僚,經(jīng)常吃喝嫖賭,權(quán)錢至上。朱淑貞氣不過,寫下這首詞,與丈夫分開了,不知所終,令人嘆息。 407.減字木蘭花·春怨 (朱淑真)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 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減字木蘭花·春怨》是南宋女詞人朱淑真的作品。這首詞語言自然婉轉(zhuǎn),通俗流麗,篇幅雖短,波瀾頗多。上片以五個“獨”字,寫出了女詞人因內(nèi)心孤悶難遣而導(dǎo)致的焦灼無寧、百無一可的情狀,全是動態(tài)的描寫。下片用特寫鏡頭攝取了兩幅生動而逼真的圖畫:一幅是淚流滿面的少婦,眼淚洗去了臉上大半的脂粉;另一幅是她面對寒夜孤燈,耿耿不寐。就所反映的內(nèi)容看,這首詞與她婚姻上的不同有密切關(guān)系。 408.生查子·寒食不多時 (朱淑真)寒食不多時,幾日東風(fēng)惡。無緒倦尋芳,閑卻秋千索。 玉減翠裙交,病怯羅衣薄。不忍卷簾看,寂寞梨花落。 這是一首傷春之作。詞人運用白描手法。寒食不久,東風(fēng)又吹了幾天。春光漸逝,詞人已無心看花賞景,對蕩秋千也了無興致。'玉減翠裙交,病怯羅衣薄'兩句生動傳神,由慵懶而病瘦,有層次地描繪出一個情思繾綣,憂傷不已的幽怨少婦。詞人自己身體消瘦下去了,也變得弱不禁風(fēng)。此時此際,她竟不忍卷起簾子,怕看到梨花寂寞地飄落。通過描寫被春愁籠罩的女子的切身感受,表達(dá)閨中無聊和寂寞的生活,感情曲折委婉。 409.蘇幕遮·草 (梅堯臣)露堤平,煙墅杳。亂碧萋萋,雨后江天曉。獨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長亭,迷遠(yuǎn)道。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蘇幕遮·草》是宋代文學(xué)家梅堯臣的詞作。此詞上片以綺麗之筆,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調(diào),突出青草有情,卻反落入蒼涼之境。全詞通過上下片的對照,抒發(fā)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懷,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形象鮮明突出,意境深遠(yuǎn)含蓄,耐人尋味。 宋沈義父云:“詠物詞,最忌說出題字?!保ā稑犯该浴罚┻@首詠草詞雖不著一“草”字,卻用環(huán)境、形象、神態(tài)的描繪,將春草寫得形神俱備。詞中,上片以綺麗之筆,突出雨后青草之美。長堤上綠草平整、露光閃爍;遠(yuǎn)處的別墅如煙綠草掩映下若隱若現(xiàn)。雨后萬物澄徹、江天開闊的明媚物象,活畫出濃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機,雖不著一“草”字,卻用環(huán)境、形象、神態(tài)的描繪,將春草寫得形神俱備。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綿可愛,用遍地春草映襯出宦游少年的春風(fēng)得意。 410.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dāng)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吟詠寒梅。上闋寫寒梅初放,表現(xiàn)梅花的光潤明艷,玉潔冰清;下闋寫月下賞梅,側(cè)面烘托梅花的美麗高潔。寫梅即寫人,賞梅亦自賞。全詞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由月光、酒樽、梅花織成了一幅如夢如幻、空靈優(yōu)美的圖畫,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手法刻畫梅花形象,贊頌梅花超塵絕俗的潔美素質(zhì)和不畏霜雪、秀拔獨立的堅強品格。 411.鷓鴣天·送葉夢錫 (陸游)家住東吳近帝鄉(xiāng),平生豪舉少年場。十千沽酒青樓上,百萬呼盧錦瑟傍。 身易老,恨難忘,尊前贏得是凄涼。君歸為報京華舊,一事無成兩鬢霜。 412.浣溪沙·蓮漏三聲燭半條 (納蘭容若)蓮漏三聲燭半條,杏花微雨濕紅綃。那將紅豆記無聊, 春色己看濃似酒,歸期安得信如潮。離魂入夜倩誰招。 此篇寫離情。上片景起,寫夜深,杏花微雨,雨濕紅花。下接以“那將紅豆記無聊”,用一細(xì)小情節(jié)便把相思無聊的情態(tài)勾畫得活靈活現(xiàn)。下片寫失望的心情。一層寫春已深而離人久久不歸,盼他如期歸來;一層是寫盼望與他夢里相逢。但這些都成了無望之想,“安得”與“倩誰招”露出了這一失望的凄苦心情。 413.滿庭芳·紅蓼花繁 (秦觀)紅蓼花繁,黃蘆葉亂,夜深玉露初零。霽天空闊,云淡楚江清。獨棹孤篷小艇,悠悠過、煙渚沙汀。金鉤細(xì),絲綸慢卷,牽動一潭星。 時時橫短笛,清風(fēng)皓月,相與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飄萍。飲罷不妨醉臥,塵勞事、有耳誰聽?江風(fēng)靜,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滿庭芳·紅蓼花繁》當(dāng)作于公元1097年(北宋紹圣四年)秦觀謫處郴州時。詞之上片描繪楚江月夜獨鉤的情景,下片側(cè)重與楚江月夜獨醉。全詞如詩如畫,淡素雅潔,清麗恬靜,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414.水龍吟·小樓連苑橫空 (秦觀)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朱簾半卷,單衣初試,清明時候。破暖輕風(fēng),弄晴微雨,欲無還有。賣花聲過盡,斜陽院落;紅成陣,飛鴛甃。 玉佩丁東別后。悵佳期、參差難又。名韁利鎖,天還知道,和天也瘦?;ㄏ轮亻T,柳邊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當(dāng)時皓月,向人依舊。 此詞以景起,以景結(jié),而其中一以貫之的則是作者執(zhí)著的情愫。對一個淪落風(fēng)塵的薄命女子,作者竟鐘情若此,這決非為征管逐弦而出入青樓的薄幸子弟所能望其項背。 415.清平樂·春歸何處 (黃庭堅)春歸何處? 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處, 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 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 因風(fēng)飛過薔薇。 《清平樂·春歸何處》,北宋詞,作者黃庭堅。此詞為惜春之作。詞中以清新細(xì)膩的語言,表現(xiàn)了詞人對美好春光的珍惜與熱愛,抒寫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和追求。 416.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 (蘇軾)閭丘大夫孝終公顯嘗守黃州,作棲霞樓,為郡中勝絕。元豐五年,余謫居黃。正月十七日,夢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樓中歌樂雜作。舟中人言:公顯方會客也。覺而異之,乃作此詞。公顯時已致仕在蘇州。 小舟橫截春江,臥看翠壁紅樓起。云間笑語,使君高會,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艷歌余響,繞云縈水。念故人老大,風(fēng)流未減,獨回首、煙波里。 推枕惘然不見,但空江、月明千里。五湖聞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云夢南州,武昌東岸,昔游應(yīng)記。料多情夢里,端來見我,也參差是。 是一首記夢的詞,寫于公元1082年(元豐五年),也是在謫黃期間所作。 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愿望。此詞寫了蘇軾一個浪漫奇瑰的夢,在夢中,故人風(fēng)流自在,宴樂于“郡中勝絕”的棲霞樓。而當(dāng)時蘇軾謫居黃州,正是孤獨寂寞,與親朋好友隔絕之時。這樣的夢境,實際反映出蘇軾在此等景況中,對自由、友情的向往之情。夢醒之后,只見煙波浩淼,空江月明,與美麗夢境兩相對比,孤寂之感更為強烈。而結(jié)尾想象故人此時一如既往的瀟灑生涯,懸想對方夢見自己,也是極度孤獨中的浪漫幻想。全詞于風(fēng)流瀟灑中又有沉郁之致,即是蘇軾當(dāng)時心境抑郁,而又努力以曠達(dá)之意自我排遣的反映。 此詞手筆、章法都得到評家稱賞,鄭文焯《大鶴山人詞話》云:“突兀而起,仙乎仙乎?!浔凇鋶湫?,不露雕琢痕。上闋全寫夢境,空靈中雜以凄厲,過片始言情,有蒼波浩淼之致,真高格也。‘云夢’二句,妙能寫閑中情景,煞拍不說夢,偏說夢來見我,正是詞筆高渾,不猶人處?!?/p> 417.鷓鴣天·小令尊前見玉簫 (晏幾道)小令尊前見玉簫。銀燈一曲太妖嬈。歌中醉倒誰能恨,唱罷歸來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宮遙。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 《鷓鴣天·小令尊前見玉簫》是北宋詞人晏幾道的作品。這首詞記述的是詞人一次春夜宴會上驚艷的情事。 418.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李煜)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 子規(guī)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后,望殘煙草低迷。 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是南唐李煜的作品之一,這首詞是李煜在圍城中作的,當(dāng)時圍城危急,無力挽回,詩人緬懷往事,觸目傷心,故全詩所發(fā)之亡國哀怨,深切感人。這首詞還是一首春怨詞,詩人通過借思婦怨女之口傳達(dá)自己亡國失勢,朝不保夕的無奈愁恨之情。詞中字句,各本有出入,詞尾缺十六字,據(jù)陳鵠《耆舊續(xù)聞》所錄補足。 419.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岳飛)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是南宋抗金將領(lǐng)岳飛的詞作。詞的上闋寫深夜夢回的押郁心情。寒蛩的鳴叫,蒙朧的月色;夢回三更,獨繞階行。時間、景色、環(huán)境、行動。含蓄曲折、情景交融。三更不寐、繞階獨行,以及隔簾望空中朦朧月色,可以看出他壯志難伸的孤憤之情。下闋寫壯志受阻,首句直伸心志。二三句以“舊山松竹老”喻故鄉(xiāng)中原盼歸人老和作者急欲殺回故鄉(xiāng),收復(fù)中原的心情。作者用曲折含蓄之筆,頓挫出之?!坝麑ⅰ比?,以“高山流水”、知音難覓的比喻,抒寫抗金主張。曲高和寡的郁悶、憂憤心情。全詞沉郁低徊、曲折含婉、抑揚頓挫、比喻蘊蓄、情景交織,有很高的藝術(shù)境地。 420.清平樂·風(fēng)光緊急 (朱淑真)風(fēng)光緊急,三月俄三十。擬欲留連計無及,綠野煙愁露泣。 倩誰寄語春宵?城頭畫鼓輕敲。繾綣臨歧囑付,來年早到梅梢。 唐賈島《三月晦贈劉評事》詩云:“三月正當(dāng)三十日,風(fēng)光別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鐘猶是春?!泵庑缕?,女詞人朱淑真因其意而用之于詞,構(gòu)思更奇。 421.點絳唇·采藥歸來 (陸游)采藥歸來,獨尋茅店沽新釀。暮煙千嶂。處處聞漁唱。 醉弄扁舟,不怕粘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個閑人樣。 這首詞是宋孝宗淳熙年間陸游被罷職閑居家鄉(xiāng)會稽山陰時所作。淳熙七年,江西水災(zāi),陸游因“奏撥義倉濟賑,檄諸郡發(fā)粟以予民”,事后卻被人彈劾,以“擅權(quán)”獲罪。 陸游自幼受到形象的愛國主義教育,曾親見當(dāng)時士大夫每每談?wù)撈饑聛恚盎蛄驯{嚼齒,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殺身翊戴王室”(《跋傅給事帖》),壯年時又曾入蜀襄贊軍務(wù),親臨前線,文韜武略,有將帥之才,是“亙古男兒一放翁”。觀其詩詞創(chuàng)作,貫穿其中的主線是收復(fù)失地,恢復(fù)中原,曾自許塞上長城,為國效死,然時移世易,有志難伸,壯志未酬,最終郁郁而終。 422.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 (陸游)桐葉晨飄蛩夜語。 旅思秋光,黯黯長安路。 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guān)清渭應(yīng)如故。 江海輕舟今已具。 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 早信此生終不遇,當(dāng)年悔草《長楊賦》。 這首詞是陸游離開南鄭入蜀以后所寫的。詞中表現(xiàn)了對抗金前線戎馬生活的懷念,和對抗敵重任無人可以托付的感嘆。 423.江城子·夢中了了醉中醒 (蘇軾)陶淵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臨流班坐,顧瞻南阜,愛曾城之獨秀,乃作斜川詩,至今使人想見其處。元豐壬戌之春,余躬耕于東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嘆,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長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夢中了了醉中醒。只淵明,是前生。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鳴。北山傾,小溪橫。南望亭丘,孤秀聳曾城。都是斜川當(dāng)日景,吾老矣,寄馀齡。 《江城子·夢中了了醉中醒》是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所作的詞。這首詞作于蘇軾貶謫黃州期間。他以自己“躬耕于東坡,筑雪堂居之”自比于晉代詩人陶淵明斜川之游,融說理、寫景和言志于一爐,在詞中表達(dá)了對淵明的深深仰慕之意,抒發(fā)了隨遇而安、樂而忘憂的曠達(dá)襟懷。作品平淡中見豪放,充滿恬靜閑適而又粗獷的田園趣味。 424.東風(fēng)第一枝·詠春雪 (史達(dá)祖)巧沁蘭心,偷粘草甲,東風(fēng)欲障新暖。謾凝碧瓦難留,信知暮寒較淺。行天入鏡,做弄出、輕松纖軟。料故園、不卷重簾,誤了乍來雙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面。舊游憶著山陰,后盟遂妨上苑。熏爐重熨,便放慢、春衫針線??著P靴挑菜歸來,萬一灞橋相見。 詠物詞主要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到南宋時,詠物詞已進入成熟期,不僅數(shù)量眾多,而且更重視寫作技巧和形式美。史達(dá)祖的這首詠物詞以細(xì)膩的筆觸,繪形繪神,寫出春雪的特點,以及雪中草木萬物的千姿百態(tài)。此詞大概作于詞人獨處異鄉(xiāng)時的某年初春。 425.翠樓吟·淳熙丙午冬 (姜夔)月冷龍沙,塵清虎落,今年漢初賜。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層樓高峙,看檻曲縈紅,檐牙飛翠。人姝麗,粉香吹下,夜寒風(fēng)細(xì)。 此地宜有詞仙,擁素云黃鶴,與君游戲。玉梯凝望久,但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消英氣。西山外,晚來還卷,一簾秋霽。 本篇為祝賀”安遠(yuǎn)樓”落成而作。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冬,武昌安遠(yuǎn)樓建成,姜夔與友人前去友人前去參加落成典禮,自度此曲以紀(jì)事。十年后,姜夔的朋友在漢陽江邊還聽到歌女們唱這首詞,并能道出詞的本事,姜夔得知后很有感觸,便補寫了題序。上片寫琥昌安遠(yuǎn)樓,已將”武昌安遠(yuǎn)樓成”題面繳足。下片轉(zhuǎn)入登樓抒懷?!贝说亍彼木?,用崔灝《黃鶴樓》詩意,因樓高入云而有瀟酒出塵之想?!庇裉荨倍湟晦D(zhuǎn),望遠(yuǎn)生愁?!碧煅摹比湓僖晦D(zhuǎn),有花有酒,可爭清愁?!本啤背星啊睗h“,”花”承前”姝麗”,又歸入”落成”本題?!蔽魃健比?,晚晴氣象,微露期望振作之意。上片寫炊慶的盛況和樓觀的堂皇壯麗。下片寫登樓感情,抒寫”花消英氣”的愁情和對盛衰迭變的歷史人生的慨嘆。全詞由大到小,由遠(yuǎn)及內(nèi),從外面環(huán)境寫到樓,再寫樓中之人。下片則寫主體感受,切合崔顥《黃鶴樓》詩的意境,全詞凄婉悲壯?!币擞性~仙”既有自負(fù)之意,也有嘆息之情。”玉梯”以下則抒發(fā)不為時重的滿腔怨憤之情。許昂霄譯曰:”‘月冷龍沙’五句,題前一層,即為題后鋪敘,手法最高。‘玉梯凝望久’五句,凄婉悲壯,何減王粲《登樓賦》”(《詞綜偶評》)。許昂霄是深得白石之心的。 426.浪淘沙·海底飛塵終有日 (白居易)海底飛塵終有日,山頭化石豈無時。 誰道小郎拋小婦,船頭一去沒回期。 427.子夜歌·尋春須是先春早 (李煜)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色玉柔擎,醅浮盞面清。 何妨頻笑粲,禁苑春歸晚。同醉與閑評,詩隨羯鼓成。 《子夜歌·尋春須是先春早》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詞作。這首詞描寫的是春光融融之中,作者在花開似錦的宮苑里,與美人飲酒賦詩、尋歡作樂的情景,充分表現(xiàn)了李煜作為一個“文人皇帝”沉湎聲色、不思進取的生活情趣和思想性格。 428.浣溪沙·無恙年年汴水流 (納蘭容若)無恙年年汴水流。一聲水調(diào)短亭秋。舊時明月照揚州。 曾是長堤牽錦纜,綠楊清瘦至今愁。玉鉤斜路近迷樓。 這首詞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是為納蘭扈駕巡幸江南抵達(dá)揚州之時所作。王士禎在其《浣溪沙》詞序中云:“紅橋同籜庵、茶村、伯璣、其年、秋崖賦”。詞共二首,其一系納蘭和作之本,詞云:“北郭青溪一帶流,紅橋風(fēng)物眼中秋。綠楊城郭是揚州。西望雷塘何處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煙芳草舊迷樓?!痹~中亦有懷古之意,唯詞題未予標(biāo)出。納蘭此篇則明示之“懷古”,“懷古”之作是詩人詠懷的一種手法,無非是借用古人古事以抒情達(dá)意而已,可以說舉凡詩詞中的懷古之作都是詩人的詠懷之作。本篇亦是如此,作者借詠隋煬帝窮奢極欲,腐敗昏聵之故實,抒寫了自己的不勝今昔之慨。詞以情景俱到之法出之。上片寫紅橋一帶之景物和感受,其今昔之感已見篇中。下片點出煬帝舊事,懷古之意顯明鮮活。結(jié)處尤為深刻,“玉鉤斜”、“迷樓”于一句中形成對比,意含深曲,令人回味深思了。 429.浣溪沙·五字詩中目乍成 (納蘭容若)五字詩中目乍成。盡教殘福折書生。手挼裙帶那時情。 別后心期和夢杳,年來憔悴與愁并。夕陽依舊小窗明。 這首詞寫別后相思。上片寫追憶往日的戀情。下片寫今日的相思。上片用了兩個細(xì)節(jié)描繪,便刻畫出當(dāng)日相戀的幸福情景,其結(jié)句尤為鮮活動人。下片側(cè)重此時的心理刻畫,結(jié)句用一景語,余有不盡之意。上下片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其相思苦戀的痛苦憂傷更為突出了。 430.浣溪沙·寄嚴(yán)蓀友 (納蘭容若)藕蕩橋邊理釣筒,苧蘿西去五湖東。筆床茶灶太從容。 況有短墻銀杏雨,更兼高閣玉蘭風(fēng)。畫眉閑了畫芙蓉。 此篇作法別致,即全從對面寫來,全是想象之語。作者滿懷深情地描繪了南歸故里的蓀友的生活情景,不言自己對友人的懷念,而是寫對方歸隱之放情自樂。此種寫法便顯得更為深透,更加倍地表達(dá)出思念友人的情懷。 431.臨江仙·金鎖重門荒苑靜 (鹿虔扆)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fēng)。 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臨江仙·金鎖重門荒苑靜》是五代詞人鹿虔扆的詞作。這是一首詞人悲悼后蜀亡國之哀的詞。上闋寫故宮荒廢景象,寄托亡國之思。有生動、充滿愁情的直接描寫,有擬人手法的運用,有“金鎖”、“綺窗”、“翠華”、“玉樓”等今昔對比與反襯。下闋用“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過渡,寫亡國傷痛。但不直接抒發(fā),而是用不知、不懂“人事改”的月亮來寫,較“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保翱沼泄锰K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隱痛尤深。還用擬人手法,借無情的荷花泣露飲恨,悲悼傷痛,“暗傷”亡國之情,構(gòu)思新奇,手法巧妙,異常沉痛。此詞之妙,在于暗傷亡國,托之藕花。無知之物尚且泣露啼紅,與上句“煙月還照深宮”相襯,而愈覺其悲惋。 林庚、馮沅君《中國歷代詩歌選》、《唐宋詞鑒賞辭典》、《花間集注釋》、《花間集全譯》等,均認(rèn)為此詞是鹿虔扆為傷后蜀之亡而作。趙崇祚編選《花間集》,據(jù)歐陽炯《花間集·敘》后題為“大蜀廣政三年夏四月”,為公元940年,即已收入此詞,是時距后蜀之亡(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尚有二十五年,故此詞或為前蜀王衍亡國(925年)所作。 432.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劉著)雪照山城玉指寒,一聲羌管怨樓間。江南幾度梅花發(fā),人在天涯鬢已斑。 星點點,月團團。倒流河漢入杯盤。翰林風(fēng)月三千首,寄與吳姬忍淚看。 《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是金代詩人劉著所創(chuàng)作的唯一一首詞作,是一首寄給情人的詞。全詞感情真摯,迂回曲折,流轉(zhuǎn)自然,營造了一個慨嘆韶光易逝、人生易老,身處他鄉(xiāng),缺少知音,對故土擁有無限依戀與思念的主人公形象。 433.浣溪沙·轉(zhuǎn)燭飄蓬一夢歸 (李煜)轉(zhuǎn)燭飄蓬一夢歸,欲尋陳跡悵人非,天教心愿與身違。 待月池臺空逝水,蔭花樓閣謾斜暉,登臨不惜更沾衣。 《浣溪沙·轉(zhuǎn)燭飄蓬一夢歸》是五代時期南唐后主李煜(存爭疑)的作品,作者只有在夢中才能得歸故國,重拾舊歡,表現(xiàn)了作者愁恨難泯、無可奈何的悲痛心情,同時也表現(xiàn)了亡國以后悔恨自責(zé)。 434.海棠春·落紅片片渾如霧 (納蘭容若)落紅片片渾如霧,不教更覓桃源路。香徑晚風(fēng)寒,月在花飛處。 薔薇影暗空凝貯。任碧飐輕衫縈住。驚起早棲鴉,飛過秋千去。 這首小詞空靈含婉,只是勾畫了一幅月夜下孤清寂寞的情景,其所思所感皆在要眇含蓄的表達(dá)之中了。其所懷可以是所戀之人,也可以是指美好的理想,總之是在凝貯期待。惝恍迷離,給人以朦朧的美感。 435.錦堂春·簾際一痕輕綠 (納蘭容若)簾際一痕輕綠,墻陰幾簇低花。夜來微雨西風(fēng)軟,無力任欹斜。 仿佛個人睡起,暈紅不著鉛華。天寒翠袖添凄楚,愁近欲棲鴉。 張刻、袁刻、汪刻本于此篇皆有副題作“秋海棠”,而細(xì)玩詞意,其所詠之物亦與秋海棠相合。上片寫花之色澤形貌,及其風(fēng)雨凄涼的境遇‘下片以人擬花,進一步刻畫花之風(fēng)采。 436.落花時·夕陽誰喚下樓梯 (納蘭容若)夕陽誰喚下樓梯,一握香荑?;仡^忍笑階前立,總無語,也依依。 箋書直恁無憑據(jù),休說相思。勸伊好向紅窗醉,須莫及,落花時。 《落花時·夕陽誰喚下樓梯》是清代納蘭性德的一首詞,該詞描寫了戀人約會時彼此且親且嗔的場面。 這首詞是寫夕陽西下時,一對戀人相會時既相親又嬌嗔的約會。那是百年前,約會難得。伊人從樓上被人喚出,下得樓來與人約會。忽然,她又“回頭忍笑階前立“,一言不發(fā),叫人摸不著頭腦。接著道破原因:她嗔怪情人信中相約,卻失約,故假意嬌嗔說,書信中的期約竟如此不足憑信,你誤期爽約。請你不必再說對我的相思了。然后大約是看見情人慌亂著急,自己心下又不忍,以俏皮的口吻轉(zhuǎn)口來撫慰情人珍重春光好沉醉,不要因為猶豫而耽誤了兩人相處的好時光。言語間隱有“有花堪折直須折”的雅騷之意,含情女子的曲款心事,不言而喻。 生命猶露滴,如幻更似虛。相逢若相知,逝亦不足惜。 轉(zhuǎn)瞬間的思想過程在腦海中翻騰不息,眼前出現(xiàn)的畫面像是一部懷舊電影的投影器,一一閃現(xiàn),卻都是黑白的影像,略微泛黃。我必須承認(rèn),自己是念舊的。喜新厭舊不是個好習(xí)慣,念念不忘亦是如此。在這兩端之間,我拼命的找尋一個平衡點。 原來,蘇軾先生早已在《懷澠池寄子瞻兄》說到:“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p> 然而,此時依舊可以尋到大片憂傷、凄涼的蹤影,沿著不滅的痕跡,掉進了莫大晦暗的深淵。終于,相信了這宿命,必定無法逃脫。如果不能找到一個欣賞美麗、疤痕、疼痛的內(nèi)心,那么,我寧愿一生糾結(jié)、絢惑、孤寂。 相思不絕……洇了千年。 437.朝中措·蜀弦秦柱不關(guān)情 (納蘭容若)蜀弦秦柱不關(guān)情,盡日掩云屏。己惜輕翎退粉,更嫌弱絮為萍。 東風(fēng)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幢M一簾紅雨,為誰親系花鈴。 《瑤華集》此篇題作“春暮”。從詞意來看是寫暮春之景和抒發(fā)傷春怨春之情的。上片寫春日寂寂,百無聊賴,縱是有動聽的樂曲也引不起愉悅。面前已是“輕翎退粉”、“弱絮為萍”,春事消歇了。這景色中已蓄傷春之意。下片怨東風(fēng)送去了明媚的春光,盡管它吹散了余寒,送來了溫暖,但它又摧殘花落,令人心傷。結(jié)處大有愁緒無著,愁懷難遣的寂寞感和失落感。小詞亦景亦情,其情中景,景中情自然渾融,空靈蘊藉,啟人遠(yuǎn)神。 438.眼兒媚·林下閨房世罕儔 (納蘭容若)林下閨房世罕儔,偕隱足風(fēng)流。今來忍見,鶴孤華表,人遠(yuǎn)羅浮。 中年定不禁哀樂,其奈憶曾游。浣花微雨,采菱斜日,欲去還留。 清代詩人納蘭性德的一首詞。這首詞大約是寫給一位隱居的友人的。詞中對其遠(yuǎn)離塵世,山林退隱的生活極表稱贊和羨慕。納蘭履貴處豐,然而這種生活絕非其志,他所渴望的正是這位友人的生活樣式和情趣。所以這首詞稱賞的是閑適林下的朋友,其實也是詩人自己心愿的寫照。 439.阮郎歸·杏花疏雨灑香堤 (納蘭容若)杏花疏雨灑香堤,高樓簾幕垂。遠(yuǎn)山映水夕陽低,春愁壓翠眉。 芳草句,碧云辭,低徊閑自思。流鶯枝上不曾啼,知君腸斷時。 此詞描寫暮春季節(jié),深閨思遠(yuǎn)的心情。上片以景襯情。杏花飄落,如疏雨灑在湖邊的長堤上,散發(fā)著芳香。“高樓簾幕垂”,明寫景物,暗寫人物的思想、神態(tài)和感情。下片以聯(lián)想古詩詞的意境,寫思婦的春愁。全詞含蓄蘊藉,清新婉約。 440.清平樂·凄凄切切 (納蘭容若)凄凄切切,慘澹黃花節(jié)。夢里砧聲渾末歇,那更亂蛩悲咽。 塵生燕子空樓,拋殘弦索床頭。一樣曉風(fēng)殘月,而今觸緒添愁。 清平樂·凄凄切切是清代納蘭性德的詞, 本篇結(jié)句“觸緒添愁”點明主旨。通篇摹景。而其景象皆令人倍感凄涼。砧杵聲,亂蛩聲,燕去樓空,弦索拋殘,曉風(fēng)殘月,無不是慘淡凄絕,故而本就相思無緒,此時則更為傷情徹骨了。 441.清平樂·上元月蝕 (納蘭容若)瑤華映闕,烘散蓂墀雪。比擬尋常清景別,第一團圓時節(jié)。 影蛾忽泛初弦,分輝借與宮蓮。七寶修成合璧,重輪歲歲中天。 此篇全用白描,不加雕琢。上片前一句描繪了月全蝕時所見的景象,后二句贊美其景象不比尋常,即更富朦朧感、夢幻感。下片寫月出蝕之情景;前二句寫月蝕漸出呈現(xiàn)“初弦’夕之景,后二句寫蝕出復(fù)圓。前后八句,寫了月蝕的全過程及其不同的景象。 442.清平樂·才聽夜雨 (納蘭容若)才聽夜雨,便覺秋如許。繞砌蛩螀人不語,有夢轉(zhuǎn)愁無據(jù)。 亂山千疊橫江,憶君游倦何方。知否小窗紅燭。照人此夜凄涼。 《清平樂·才聽夜雨》是中國清代宮廷一等侍衛(wèi)、滿族正黃旗人納蘭性德的一首詩詞。 這是一首秋夜念友之作,抒發(fā)了作者對顧梁汾深切的懷念和深摯的友情。全篇亦情亦景,交織渾融。上片從窗外寫起,以實筆出之,由“夜雨”和“蛩螀”有聲而“人不語”的秋聲秋意中,引來了對故人的懷念。過片虛寫,謂由于江山阻隔而與梁汾不得想見,遂點到“憶君”之題旨。最后又以“小窗紅燭”之眼前景收束,更加突出了“此夜凄涼”的氛圍和心境。 443.清平樂·孤花片葉 (納蘭容若)孤花片葉,斷送清秋節(jié)。寂寂繡屏香篆滅,暗里朱顏消歇。 誰憐散髻吹笙,天涯芳草關(guān)情。懊惱隔簾幽夢,半床花月縱橫。 《清平樂·孤花片葉》亦為這種悲秋之作,故《瑤華集》有副題作“秋思”。玩詞意確系抒寫清秋懊惱之情懷。但其情婉而隱,詞中只用清秋孤花片葉,天涯芳草,以及寂寂繡屏,香篆熄滅,半床花月之景,將深隱的愁情具象化,極迷離惝恍,極空靈含婉。 秋士易感,古詩詞中常見之題材。 444.清平樂·塞鴻去矣 (納蘭容若)塞鴻去矣,錦字何時寄。記得燈前佯忍淚,卻問明朝行未。 別來幾度如珪,飄零落葉成堆。一種曉寒淺夢,妻涼畢竟因誰。 納蘭性德自康熙十五年(1676)受命為三等侍衛(wèi)以來,多次奉駕宸游塞外,遂常與愛妻分離。這首詞就是他于塞上相思的怨離之作。上片從愛妻一方落筆,寫她別后的刻骨相思,盼望家書到來,又追憶與她分別時的情景?!把鹑虦I”和“問明朝行未”,生動地刻畫了愛妻不忍離別的眷戀之情。下片寫自己一方,描繪了此時的愁思與寂寞?!皫锥热绻琛?,是說分離時間的長久,“落葉成堆”,點出秋色已深,誼染了離情的凄苦。最后以殘夢凄涼綰結(jié),突出了孤獨難耐,相思怨別的深情。 445.清平樂·將愁不去 (納蘭容若)將愁不去,秋色行難住。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風(fēng)風(fēng)雨雨。 雨晴籬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陽。回首涼云暮葉,黃昏無限思量。 這是一首重陽佳節(jié)的感懷之作。但這里的感懷絕非一般的“秋感”,而是在深宅秋雨,在蒼茫獨立中勃發(fā)的隱怨長愁。其結(jié)句意蘊深含,耐人深想。 ![]() 446.一絡(luò)索·野火拂云微綠 (納蘭容若)野火拂云微綠,西風(fēng)夜哭。蒼茫雁翅列秋空,憶寫向、屏山曲。 山海幾經(jīng)翻覆,女墻斜矗。看來費盡祖龍心,畢竟為、誰家筑。 這首詞有著雙重的悲慨。上片寫正值“鬼節(jié)”,面對眼前荒漠的殘碑?dāng)囗?,不由得想到了古往今來的“英魂”,無論賢愚不肖,皆成過去,即使是“才魄”超人,也都消失了去,歷史便是如此無情,它汰盡了古今的一切,勝衰興亡都成陳跡,令人不勝悲慨。中元之日更起思親之情,故下片推開去寫,從閨中人的角度落筆,寫傷離怨別之意。這是又一重悲感。全篇幽思惆悵,低徊要眇,古今情、思鄉(xiāng)情交織渾融,凄側(cè)哀婉之至。 447.好事近·馬首望青山 (納蘭容若)馬首望青山,零落繁華如此。再向斷煙衰草,認(rèn)蘚碑題字。 休尋折載話當(dāng)年,只灑悲秋淚。斜日十三陵下,過新豐獵騎。 這是一首描寫秋獵的詞,詞中所描繪的是在北京十三陵地區(qū)的行獵。上片著重寫景,景中已透露了凄愴之情,下片側(cè)重抒情。不過此中筆觸多不在打獵的本身,而是寫獵場的景觀和感受,其中不乏悲愴之音,感傷之意。所以嚴(yán)迪昌《清詞史》云:“全是憑吊語,絕非新朝新貴的語氣?!庇绕涫墙Y(jié)處二句,所繪情景形成強烈對比,頗含興亡之感和輪回之嘆,令人深思,啟人聯(lián)想。 448.好事近·簾外五更風(fēng) (納蘭容若)簾外五更風(fēng),消受曉寒時節(jié)。剛剩秋衾一半,擁透簾殘月。 爭教清淚不成冰?好處便輕別。擬把傷離情緒,待曉寒重說。 《好事近·簾外五更風(fēng)》為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所作。此篇抒發(fā)了詞人與妻子乍離之后的傷感,充滿了孤寂哀怨之情。 此篇所抒大約是與妻子乍離之后的傷感。凄厲孤單,深婉衰怨之至。 449.謁金門·風(fēng)絲裊 (納蘭容若)風(fēng)絲裊,水浸碧天清曉。一鏡濕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夢里輕螺誰掃,簾外落花紅小。獨睡起來情悄悄,寄愁何處好。 《謁金門》原為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吨]金門·風(fēng)絲裊 》清代納蘭性德作品,作者以景寫情,顯露出了心中的苦澀、孤寂。 此篇寫法別致,即以樂景寫哀情,形成強烈的反差,從而凸現(xiàn)了傷春意緒,傷離哀怨。上片寫清曉雨霽,水天青青,柔風(fēng)細(xì)細(xì)。這本應(yīng)該是一片令人振奮的風(fēng)光,但詞以“春草草”三字陡然折轉(zhuǎn),露出了心中的苦澀。過片點明煩惱之由,即夢中曾與伊人相守,夢醒則唯見簾外落花,故生惆悵,難以排解。結(jié)二句直發(fā)胸旨,表達(dá)了孤寂的情懷。 450.卜算子·感舊 (蘇軾)蜀客到江南,長憶吳山好。吳蜀風(fēng)流自古同,歸去應(yīng)須早。 還與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細(xì)看,應(yīng)是容顏老。 《卜算子·感舊》是宋朝著名散文家,詞作家蘇軾所作。全詞表現(xiàn)了作者對時光飛逝,今是昨非的一種感嘆。 ![]() |
|